首页 句子 论语中的成语100个(摘抄好句58句)

论语中的成语100个(摘抄好句58句)

论语中的成语100个

1、解释: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2、(出处)“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公冶长》)

3、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5、出处:《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6、解释: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7、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8、出处:《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人。”

9、(仁人志士)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0、春秋时期,孔子经常教育他的学生向颜回学习,不要追慕富贵与享受,用心读书。

11、  解释:不担任某职务,就不去过问某职务范围内的事。

12、(意思)意思是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13、  出处:《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14、(解释):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15、(解释):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16、解释:屏气:暂时抑止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17、  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18、出处:《论语·乡d》:“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19、出处:《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20、(出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1、解释: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22、(解释):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23、匹夫: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百姓不可能被迫改变志向,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4、出处:《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5、出处:《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26、(出自):《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27、(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8、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29、解释: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30、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1、出处:《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32、(循循善诱)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33、解释: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形容谦虚、好学。

34、  出处:《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35、解释: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36、(举一反三)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能够由此及彼。(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7、(出自):《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38、(出自):《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39、  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40、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41、(解释):谋:商量,计义。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

42、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43、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

44、(出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45、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46、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7、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能跟别人堕落下去。

48、  出处:《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49、  出处:《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0、出处:《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1、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

52、温故知新:复习旧的知识能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53、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耗费。施惠于人,自己又无所耗费。《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后来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

54、(举一反三)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5、(出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季氏》)

56、以理解和发挥,从而使"文"与"质"成为一对内涵丰富而外延广泛的范畴得到深入研究。

57、(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