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名言名句解释
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道德经》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3、“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4、老子从激烈的社会运动中感到社会不是固定不变的,从中认识到了一些事物变化的规律,事物间相互依存、彼此消长的状况。“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乐相合,前后相院。”老子特别注重物极必反的现象: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5、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8、上等资质的人在听闻知晓了道以后,立刻会勤勉地去学、去做;中等资质的人听闻了道以后,会半信半疑,认为可有可无;下等资质的人听闻了道以后,就会大声嘲笑,大加讽刺。但如果这等人不嘲笑的话,就不算是真正的道了。(老子名言名句解释)。
9、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10、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11、德者,道者用也,二者一也。人合于道者则德,物合于道者则序,反之则为悖为逆,人德物序则天下正,人悖物逆则天下乱,和谐是道德学说的基本法则之一。(老子名言名句解释)。
1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13、自然和谐,星辰顺序,天清地宁,风调雨顺,万物繁荣;
14、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道德经》老子的名言警句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15、解释: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良好的行为可以被人看重。
1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1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无名”是无形无限的宇宙本体,“有名”是有形有限的现象世界。
18、天下之祸莫甚于私欲,天下之患莫大于相争,衣食起居,人之性也,然过之则为欲也,庶民争利,大夫争权,诸侯争地,皆私欲所致,天下焉能不乱。
19、·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20、后一句讲老子对万物的观察,他说:“万物的蓬勃生长,我看到的是循环往复的道理。”
21、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22、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23、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2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25、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6、解释: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使它这样的呢?天地。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长久,更何况是人呢?
27、因贪欲过重,追逐名利,贪享过度,耗尽阳气,中途夭折者,十中有三。
28、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老子
29、做学问学知识,是越学越多,反而障碍和束缚也越来越多,佛家叫“所知障”,学到的是知识,障碍的却是你的智慧;修行大道则相反,是越修欲望和毛病就越少。修道最后,什么欲望和毛病都没有,智慧也就自然生起,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了。
30、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道德经》
3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3、《道德经》第八章:“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34、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做人就应当如一弯清泉,保持高尚的节操。
35、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真实可信的话语往往并不好听,好听的话往往不真实;善良的人往往不会狡辩争执,狡辩争执的人往往不是真正的善良;真正有学问、有智慧的人不会卖弄、吹嘘,喜欢吹嘘的人往往没有大智慧。
36、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老子《老子》
37、译文:我有三宝,我一直都在持守着它。一个是慈爱,一个是节俭,一个是不出人头地。
38、“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39、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0、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道德经》
41、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4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43、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老子名言名句“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44、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道德经》
45、·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46、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47、“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老子名言名句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