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古代邻里谦让的故事(摘抄好句39句)

古代邻里谦让的故事(摘抄好句39句)

古代邻里谦让的故事

1、51号住的大财东、西安最有名古董商谢文卿,二十年代前后,谢文卿被古董收藏界誉为关中收藏巨匠,並获“西安藏瓦,以谢文卿为第一”之美名。

2、2016年央视春晚有一个节目歌唱了“六尺巷”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中国人应该人人皆知。

3、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4、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古代邻里谦让的故事)。

5、文帝有些不高兴,脸色沉下来说道:“既然什么事都各有主管,那么丞相应该管什么呢?”

6、双仁府曾经住过阎甘园。解放后阎家后人搬到双仁府甲字51号,是西安的著名书画家、文化学者,陕西出版界的元老级人物。创办了陕西有史以来的第一家报纸——《广通报》、出版了《时务丛抄》;“永宁门”书法题字,就是请阎甘圆先生书写的;冯玉祥也以阎甘园为师,研习书画。

7、第二天,贝罗尼有事到另一个地方去,恰巧又碰到昨天那三位妇女,她们正交头接耳不知在讨论些什么。那三个英国妇女看到了他,便朝他走过来,问他:"先生,我们听说大画家贝罗尼正在这儿度假,所以特地来拜访他。请问你知不知道他现在在什么地方?"

8、清雍正年间,江水被推荐到朝廷做官。皇上召见时,他紧张哆嗦,不能对答,于是推荐他的学生戴震。戴震口若悬河,分析问题切中要害,说得清清楚楚。皇上大为兴奋。问戴震说:你和教师比,谁的才能高?戴震回答:我的水平低。皇上又问:那水平高的反而不能回答,为什么?戴震说:教师年老,耳朵有些背,可他的学问,超过我一万倍。皇上赞赏他的谦让精神,赐为翰林。谦让的故事8梅兰芳拜师

9、近年来,考场让座之风频繁出现。本人也经历过一次。

10、艾克的谦虚没有换来美名,倒换来一大堆谣言。大家说:“唉,森林世界出了一条妖怪狐狸,只有三条腿,还拖一根比老鼠还小的尾巴……”谦让的故事2在中国历史上,有“文景之治”的传说,是讲西汉的汉文帝、汉景帝励精图治,促成西汉中兴。汉文帝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他敬重老臣陈平、周勃,得到了他们的有力辅佐。而陈平和周勃也互相尊重,互让相位,成为以“谦让”为做人之本的典范。

11、可梅兰芳知道齐白石也来赴宴,便四下环顾,寻找老师。忽然,他看到了冷落在一旁的白石老人,他就让开别人一只只伸过来的手,挤出人群向画家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老师”,向他致意问安。在座的人见状很惊讶,齐白石深受感动。几天后特向梅兰芳馈赠《雪中送炭图》并题诗道:

12、1952年,以色列提请爱因斯坦做总统候选人,他对前来的大使说:“关于自然我了解一点儿,关于我,我几乎一点儿也不了解。我这要的人,怎么能担任总统呢?”

13、“六尺巷”是一把人生的尺子,值得我们经常拿出来量一量;更是一种人生修养境地的隐喻,值得我们经常去走一走。常走“六尺巷”,修行正己,就会走出人生天地宽,走出人生的高天白云,走出无愧后人的历史评说。

14、1956年毛泽东主席接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曾引用此诗,旨在告诉苏联当局,国与国之间只有遵守和平友好的准则,才能推进两国的友好关系。桐城六尺巷的故事流传广泛,已成为激励来者、感化子孙的有形教材。(摘选:一元一国学网)

15、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位声誉显赫的物理学家,深受人们的敬仰。在纽约河滨教堂所设的世界最伟大的学者的塑像中,爱因斯坦是惟一活着的人。但他并没有被荣誉冲昏头脑,始终坚持着谦逊的品质。他对别人把他当成偶像感到无法理解,对报刊上的宣传和赞扬十分厌烦,非凡是那些记者、画师、雕塑师来找他拍照、画像、塑像,更使他难以忍受,他说他简直成了这些行业的模特儿了。

16、古代有位穆斯林老人,在善待邻居方面做得很好。据传,阿布杜拉之子塞哈勒有个异教徒的邻居,这人个邻居靠近他家的墙修了一间厕所,厕所的污秽顺着他家里墙缝往他家流,他无法堵住。只好在墙缝下放了一个桶接污水,到了晚上,他悄悄地把污水倒掉,又把桶放在原地。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就这样过了很长时间,他生了一场重病,感觉情况不太好,他就打发家人把邻居叫来说;“请你到墙那边看一下,”邻居不解地问;“这是怎么回事?”他说;“这是从你家上流出来的污水,我就是这样早上接,晚上倒,己经很长时间了。本来我不想告诉你,但是我的病情己经恶化,假若我去世的话,我怕别人不能如此地坚持下去,因此,我才告诉你,请你想办法。”邻居听后,非常惭愧,感动地说;“长老啊!实在对不起,你如此善待原谅我,请你伸出你的手,我和你缔约,我要信仰伊斯兰教,归信真主。”不久,老人去世了。就这样,这位老人以宽厚容忍的态度,礼待邻居,感化了邻居,使之皈依伊斯兰教。

17、那聊城旧城址为何后来叫了“聊古庙”呢?据《聊城县志》记载:“聊城为高阳氏(即黄帝之孙颛顼)莅临之地。”相传这里有颛顼的坟墓,当地人为了怀念他,给他修了衣冠冢,冢旁盖了庙。庙在墓的前面,山门巍峨,翠柏浓蔽。清康熙年间,聊城状元邓钟岳到此,书写“聊古庙”匾额一方,悬于庙门。以后“聊古庙”的名称就沿袭到现在。

18、吕岱的部属对徐厚不满,认为徐厚太狂妄,并将此告诉了吕岱。可吕岱反而更加尊重和亲近徐厚。徐厚死后,吕岱失声痛哭,边哭边诉:“徐厚啊!以后我从哪儿去听到自己的过失啊!”

19、汉文帝是汉高祖的庶子,被封为代王。他为人仁慈宽厚,当残暴篡权的吕后死后,诸吕的反叛被粉碎后,朝中拥戴文帝继位。

20、(吴氏文化)你不知道的宁阳堽城镇的历史传说—吴家林

21、 北宋时,曹州有个叫于令仪的人,一生勤劳持家,到晚年成了当地有名的富户。但他从不做为富不仁欺压乡邻的事情,而是仁爱为怀,宽厚待人。

22、在今天到处都在讲和谐,“和谐社会”、“和谐团队”、“和谐家庭”。弘扬一种美德,体现一种胸怀。人人都能做到,我们的社会就和谐了。

23、诗曰:许武教弟,半读半耕,取多与寡,以成弟名。

24、明朝礼部尚书杨翥居住在京城,平日骑驴上朝或外出。他对驴子很喜欢,每天上朝回家,亲自为驴子喂料并经常照看。杨翥的邻居是一位老头,快六十岁的时候生了个儿子,老来得子夫妻自然非常高兴。但这个孩子一听到杨翥的驴子叫就哭个不停,搞得全家人都不得安宁。可杨翥是朝廷大官,这家人也不敢向杨翥说这个事。眼看那孩子一听到驴子叫就哭,饮食也明显减少,父母最后还是把这件事和杨翥说了。杨翥听后二话没说,随即就把自己的驴子卖了,从此外出或上朝都靠步行。

25、张英,字敦复,号乐圃,安徽桐城人,清朝官员,六尺巷典故主角。

26、晋朝的王览,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叫王祥,王览对这个兄长很尊敬。王祥侍奉后母非常孝顺,而后母却对王祥非常不好,经常打王祥。王览看到了,就流着眼泪抱着哥哥哭。后母刁难王祥,王览就与王祥一起去做。后母对王祥的虐待不仅在小的时候,到了成年娶了妻子以后,对王祥和他的妻子也是非常严厉。每一次母亲惩罚大哥,王览都带着妻子过来帮忙,尽心调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化解危机。

27、这是多年韶关籍宰相张九龄给家里的回信,意思就是张九龄家的邻居和张九龄家争一条墙的地方,张九龄家里不服气,一个堂堂宰相家的墙还居然被人霸占,要张九龄回家处理,张九龄回信是让出一墙给邻居,对比当代官方真是莫大讽刺!

28、六尺巷所要表达的是一种谦让精神,谦让精神是一种文明的精神。

29、明清两代有关六尺巷的传说较多,河南省开封市、安阳市等地都有六尺巷及传说,但安徽省桐城市张英六尺巷的故事最有据可考,有地可寻。桐城六尺巷至解放时仍为张荚子孙住宅,且张英一生为人宽厚,晚年归隐龙眠山时,与乡民友好相处,或遇挑柴人,都以礼相让,让墙的事属张英,实为可信。

30、有个皇帝决定要奖赏臣子们每人一只羊.但那些羊有大有小,有肥有瘦,要怎样分配才不至于导致争议呢?皇帝把这个“难题”抛给了手下的臣子.第二天早朝时,百官们各抒己见,向皇帝提出了很多的分羊办法.正当百官争论得脸红耳赤时,宰相默默地来到圈羊的地方,把其中一只最瘦、最小的羊牵走了.于是大家在互相谦让中很快地就把羊分了下去.

31、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是东汉末年一位善于识拔人才的有名学者。有一次,邻居走失了一头猪,因为司马家的猪和他走失的猪相似,就误认为是他家的。司马徽并不争辩,说:“是你的你就拿去。”邻居便毫不客气地把猪赶回家。过了几天,邻人从别处找到了自己的猪,很抱愧地把误认的猪送还司马徽。司马徽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邻里间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理、知错能改。邻居听了十分感动。  

32、但其兄长的回信只写道:“一纸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其弟听从兄长的劝说,建房时退让三尺,结果感动对方,也退让三尺建房,两家从此和睦如初,“六尺巷”于是便成典故。

33、事后,邻居的儿子感到十分惭愧,从此改过自新,像于老伯那样宽厚诚实待人,勤俭持家,成了一个好后生。

34、忍让又是一种痛苦,是一种考验,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变,是人格和品行的高尚境界。同时,忍让更是一种理智,是感悟人生后的一种智慧,经历挫折后的一种持重。有志者欲成就自己的事业,必须锻炼、修炼、磨练自己的忍耐力,否则将一事无成。

35、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4岁时,他就能背诵许多诗词,并且还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36、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37、原谅了办错事情的邻居,司马徽的宽宏大量让邻居十份感动。也正是因为他这种清雅、纯明的品性,后来,人们将他称作“水镜先生”。

38、没想到,她刚上桥,对面的山羊爷爷也上了桥.米菲见了,赶快转头退下桥.山羊爷爷笑着说:“不用不用,这不,我又没啥事儿,只是出来溜溜.你先过,你先过!“一边说,一边向后退.“不不不,爷爷您先走,您先走.老师都说过要‘尊老‘呢!谦让是中华人民的美德.您是老年人,我是儿童,当然应该让您了!““这孩子,哈哈哈!“最后,山羊爷爷说不过米菲,只好先过去了.“爷爷,再见!““米菲,谢谢你!“米菲与山羊爷爷挥手告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