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ppt
1、古诗文经典比较难记,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图画、动画等形式,可以使古诗文经典更加容易理解,同时还能有助于记忆。幼儿形象思维占优势,在引导他们背诵一些文字艰深的古诗文经典时,如果能利用Flash动画将枯燥艰涩的文字转化成图像,不但能加深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助于增强他们对古诗文经典的学习兴趣。在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的基础上,还可以组织幼儿自己给文字配上图画,不断加深幼儿的理解。
2、(解释)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稍慢一些才合礼节;长辈问话时,应当注视聆听,不可以东张西望;
3、(解释)自己有能力,不要自私自利,要帮助别人;他人有能力,不要嫉妒,应当欣赏学习;
4、(3)教导主任分阶段完成学生的诵读验收工作。
5、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它的载体是国学经典,它的关键点是诵读成诵。
6、(解释)对待别人的父辈,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别人的兄长,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谨
7、(解释)走路步伐从容稳重,站立要端正;上门拜访他人时,拱手鞠躬,真诚恭敬;
8、有时候与同学之间有些小矛盾的时候,我义愤填膺,总想争个高低出来,“礼之用,和为贵”、“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d”这些国学经典名句就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于是我不管谁对谁错,都能很平静随和的对待,和同学友爱相处。
9、每个人都需要知识的教育,不掌握一定的知识将寸步难行、难以生存。我们多年来接受的教育都是围绕着知识的教育所展开,那接受教育究竟是为了知识还是为了智慧呢?知识和智慧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在这个教育理念层出不穷的时代,每个人都会接触到多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很容易就迷失在这些教育模式里。其实,任何一种教育的存在都是有道理的,但也存在着弊端。比如知识的教育,我们要充分肯定其积极的意义,但光有知识教育是不够的。比如我们讨论的某种教育,要思考它有没有对我们的身心乃至生命产生了真正深层次的影响,这是每个人都值得去思考的问题。
10、译文: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鹏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解释)同样是人,善恶正邪,心智高低,良莠不齐;流于世俗的人众多,仁义博爱的人稀少;
13、据调查发现,在中国,由于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四二一”式的家庭模式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存在着普遍的社会性问题:缺乏爱心,不尊敬长辈,蛮横,自私,合作与分享能力差。
14、(解释)长辈呼唤别人,应代为传唤和转告;如果那个人不在,前去转告;
15、(解释)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是无限好的事情;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与日俱增,过错逐日减少;
16、这本书不仅使我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我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只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现在我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使我与骄傲绝交,与暴躁断绝,最后又让我走上了正直、谦虚、诚实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国学经典读书心得4历史,宛如一场绚烂多彩、扣人心弦的舞台剧。但最终戏终人散,留下的是浩如烟海的卷帙,让我们在那密密麻麻的文字里,读出无数的悲欢离合与惆怅。
17、(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18、六年级,我们开始学习了《史记》和《资治通鉴》的一部分。历史,好像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了画卷,让我不断的去探索,去发现那帝王庞大的功业;贤者绝顶的智慧;将帅领兵战功的传奇;英才特有的豪杰。让我在其中获得无数的人生哲理。
19、记忆力大大提升――经常背诵经典,孩子的记忆力将获得明显提高,50%的孩子能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一旦获得了这种记忆能力,记忆任何科目的知识都会很轻松,并一生保持这种超越常人的记忆力。
20、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国人对国学经典的继承和发扬。作为炎黄子孙,批判地继承中国古文化,辩证地学习外来文化,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使国学经典得到不断丰富和延伸,从而使中华文化更具有生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1、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重在“合力”。我们力求实现“双边互动”,用参与性、最生动的方式让家长始终“和孩子一起”。比如在班级中建立了“流动麦克风”制度,让小小的录音笔在每个儿童的家庭中流动,录下亲子共同诵读的章节,在全班播放并领诵,每月评比“金话筒”;以“经典长廊”为载体让家园同行,我们在幼儿园长廊以“活动夹”悬挂可自由取放的国学经典诵读卡,家长每天都可以与孩子一道取一张卡片回家,根据内容或与孩子共同诵读,或讲述给孩子听,或朗读给孩子欣赏。每天,要求家长安排5-10分钟与孩子共同诵读此内容,并由孩子记录下自己的心情和对家长参与的评价。
22、(解释)做学问要专不能一门学问没搞懂,又想搞其他学问;
23、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照进心灵的一缕阳光》。
24、那教育怎么才能够达到这个目的呢?这就需要德才的教育,我们知道,知识的教育赋予“才”,那么德呢?我们就要通过智慧的教育,让孩子诵读经典。知识的教育通常是由浅入深,但是智慧的教育而不然,它需要从寻根溯源,从放之天下皆准的大道开始学。也许孩子无法理解这些经典里的大道,诵读起来也很难,但是通过诵读将这些大道放在心里,随着慢慢成长,理解能力的加强,会渐悟这些大道。
25、我校领导高度重视"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的开展情况,认真制定活动方案,围绕活动主题,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整个活动计划。并将筹备工作落实到班级、人头,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在活动期间,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扩大宣传声势和影响,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活动的支持和参与,并充分利用标语、板报、墙报等传播媒介,加大本次活动的宣传力度,使这次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全体少先队员的热烈欢迎。
26、(解释)只是身体力行,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见做事,也会看不到真理;
27、(解释)墨磨偏了,心思不正,写字就不工整,心绪就不好了。
28、(解释)兄长要友爱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长;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父母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29、走进《史记》,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自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成长画卷,我们更感受到了司马迁身残志坚终成巨著的顽强与不屈。
30、进一步加强国学经典课题研究及校本课程国学的开发与应用。积极探索学科课程如何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修改,使校本教材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1、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让全体学生过一个“快乐祥和、有趣有味”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诗歌朗诵,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校园、热爱艺术的丰富情感,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发挥其个性特长,充分展示个人风采,展示我校的艺术教育成果,展现我校风貌。举办了“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诗歌朗诵暨文艺汇演’国际六一儿童节。通过开展庆祝“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使队员在积极的参与中体验集体合作的
32、让学生在“兴趣教学”、“特色活动”中,陶冶情操,学会学习;感悟到读书的乐趣。
33、今天宝藏萱妈跟大家分享的是《日有所诵》1~6年级音频+PDF+PPT全套。
34、全体学生能诵读《弟子规》,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和感受语言的能力,积淀文化底蕴。
35、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拿出10分钟,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36、五年级,《千字文》的故事让我们称奇。它的编写者周兴嗣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就将它完成,且精思巧构,知识丰赡,音韵谐美。可一夜之间,他的头发也全白了。这让我伤心了好久。
37、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校风的改进,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我校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当然,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在无声的滋润与熏染中更为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是那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种子,被播撒在幼小的心灵之中,脍灸人口的名诗佳句在孩子们心中铭刻着,奠定了他们较为厚实的人文底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为了进一步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我们将更加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
38、(解释)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39、品尝着国学经典“潜心静气”的机理特质,我不由得想起了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对于我们全国教师的殷殷期望:“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看看吧,这绝对不是一种巧合,它实质上代表着承继了国学经典精髓的老一辈对我们后辈的期盼。
40、(解释)称呼尊者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尊长面前,谦虚有礼,不可炫耀自己的才能;
41、每两周举行一次诵读擂台赛,评选班级“诵读大王”、“诵读能手”或“每月一星”,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42、(2)高年级:能正确背诵并能默写部分文章,并能理解文章的意思以及其中的教育意义。
4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
44、(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45、(解释)进入房间时,揭帘子、开关门的动作轻缓,不要发出声响;在室内行走,宽处转弯,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受伤;
46、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47、“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梧桐是你那难言的凄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满月是你对亲人的思念;“无可奈何花落去”,落花是那对沉默的无奈;“衡阳雁去无留意”,北燕是你思乡的苦涩。
48、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后,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首先是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其次是知识面的拓宽。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再次是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等。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他们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从学生的一篇篇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49、每天早读课前10分钟,教师精心讲授经典诗文、加大积累容量。
50、智慧的开发。中国文化之所以有儒释道三家共存,而且留下众多的经卷典籍,就说明经典都是经过时间的考验,经过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的,这些典型就是一代代圣贤们智慧的结晶,它里面既有实践论也有方法论,它会教你如何开启智慧,如何达成智慧。所以读经典就是潜移默化开发一个人的智慧最好的一种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