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曾国藩十句经典语录(摘抄好句77句)

曾国藩十句经典语录(摘抄好句77句)

曾国藩十句经典语录

1、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2、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曾国藩十句经典语录)。

3、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虽不与谋,若从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处此有三道,以至诚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间,又其次也。

4、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有圣贤之气象。坐密室如通衢,驭寸心如六马,可以免过。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

5、2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6、选自《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译文)要达到技能的精熟,没有别的办法,要专一罢了。

7、3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矝,矝则不长。尤人不如尤己,如圆不如好方。用晦则天下莫与汝争智,谦则天下莫与汝争强。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纳者仲尼所臧。妄动有悔,何如静而勿动?太刚则折,何如柔而勿刚。吾见进而不己者败,未见退而自足者亡。为善则游君子之域,为恶则入小人之乡。

8、想要获得真正的自在,就要学会放下。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放下那些令你生厌与悲伤的事情、放下执念于怨念,为自己减重。如此我们才会在前行的路上步态轻盈,走得更快。

9、人不自重,斯召侮矣。不自强,斯召辱也。自重自强,而侮辱犹是焉,其斯为无亡之灾也已。——曾国藩

10、1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11、军事两手之际,物议指摘之时,惟有数事最宜把持得定:一日待民不可骚扰,二曰禀报不可讳饰,三曰调度不可散乱。譬如舟行,遇大风暴,只要把舵者心明力定,则成败虽未可知,要胜于他舟慌乱者数倍。(《曾文正公全集杂著》)一语点醒梦中人。我为事之帅,心为我之帅。任何事情,到了任何时候,都未必不可把握。只要我手中有令箭可发、有将士可用,就不能说是失败。只要我手中有剑、一息尚存,谁也不能认定大势已去。待手中一无可用,只要我心未死,也是卷土重来未可知。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10)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10)(不可随声附和)

12、1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13、2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14、天下熙熙列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生在世总是有许多人为了追逐名利为了获得声望等不停的喊苦喊累,抱怨自己得到的太少,其实人之所以痛苦,往往不在于我们所得的太少,而在于我们想要拥有的太多。

15、常存冰渊惴惴之心勿过多怜悯以体察人才为第一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16、有人问慧海禅师:禅师,你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17、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18、伤化毁俗者,虽亲虽贵,必疏而远之。清公贞修者,虽微虽践,必亲而近之。

19、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欢喜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皆自己真实受用处。忌成乐败,何预人事,自坏心术耳。——曾国藩

20、人之气质,由于人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21、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22、3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23、15)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24、10)以祸福得丧付之天,以赞毁予夺付之人,以修身之德责之己,此是至简于易之事。曾国藩语录经典1)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多一分享用,减一分志气。

25、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26、3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27、既不俗为小人,即不勉为君子。欲又不能,志不立故也。——曾国藩

28、嘲戏人自事恶事,尤不可入一二壮语,入壮语则戏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规人过失,不可入一二戏语,入戏语则真者毕戏。每令人玩,失规人之旨矣。——曾国藩

29、“结硬寨,打呆仗”。这句话是曾国藩打太平军时的军事策略,简单的讲就是稳扎稳打,步步推进。比如咱们工作当中,经常会有些阿猫阿狗的人,这些人在大多数眼里素质低下,群众基础及口碑还差的要命。而往往是这些人,却利用各种关系资源早早的被提拔重用,其实这种问题历朝历代都存在着,真正大众认可的人,注定很难和领导在一个平面上,也很难弯得下腰。面对不公平的环境,并不能就这样放弃了,就气馁了,心中的追求和目标不能懈怠,那么怎么来支撑我们心中的那一口气呢?曾国藩这句“结硬寨,打呆仗”,就给我们指明了一条小步慢挪,稳步推进的笨路。虽然这条路见效比较慢,但是只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总归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30、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31、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32、3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33、3)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

34、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35、人德八本:“习勤、崇俭、谦谨、敬恕、毋贪、去私、专有恒”,

36、曾国藩:所谓的运气差、没贵人相助,只因你没有实力,不够努力!

37、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38、1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

39、2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40、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曾国藩名言

41、我们互相勉励,互相提醒,一定不要让声望和名气超过自己的实际作为。

42、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43、人必虚中,不着一物,而后能真实无妄。盖实者不欺之谓也。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别着一物。心中别有私见,不敢告人,而后造伪言以欺人。若心中了不著私物,又何必欺人哉?其所以自欺者,亦以心中别著私物也。所知在好德,而所私在好色。不能去好色之私,则不能不欺其好德之知矣。是故诚者,不欺者也。

44、2一身精神,具乎两目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45、1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46、19)规模先要个极大,意思先要个安闲。古之人先约而丰人,故群下乐为之用而所得常倍。徐思而审处,故己不劳而事极精详。褊急二字,处事之古碍也。

47、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知足天地宽。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48、300.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49、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50、4)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小人不知祸福之相倚伏也,则侥幸以为尝。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见利而不见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51、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52、如果镜子心想:等会儿来的是人还是物?是美还是丑?对美心生渴望,对丑心生焦虑。人去时,漂亮的想竭力挽留,丑陋的想努力擦去。那么,这面镜子是否还明亮如初?

53、小人如虎狼蛇蝎,殆又甚焉。虎狼之威,蛇蝎之状,皆知其足以害己,深避而预防之。小人则心如虎狼,其貌驺虞,念如蛇蝎,其言鸾和,人不知其将害己而狎之,鲜弗及矣。

54、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55、天下事,未有不从艰苦中来,而可久可大者也。

56、14)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57、人生有可为之事,也有不可为之事。可为之事,当尽力为之,此谓尽性;不可为之事,当尽心从之,此谓知命。

58、2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59、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曾国藩

60、大禹忙于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墨子摩顶放踵,手脚都磨破了,不辞劳苦,以求有利于天下。孔子治学,韦编三绝,在翻阅的过程中,穿竹简的牛皮绳磨断了多次。司马光为了督促自己早起读书,用易滚动的圆木做警枕。

61、对妄图逃逸者,关紧门扉,把严路口;对守纪不严者,痛下杀手,不留后患。

62、2"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63、将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过。若以古人至诚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鱼下也。

64、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

65、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66、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曾文正公全集杂著》)临事之际的一念善意,往往是最珍贵的。因为它不受外来的任何影响,不受私欲的干扰,不受内心聒噪絮语的左右。人要成事,一定要守护这一念之善,然后涵养扩充,终至自动自发,蔚为大观。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9)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9)(非诚勿扰)

67、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68、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

69、1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

70、10)矜名誉,畏讥毁,自好也。忘检制,肆偷惰,自弃也。自好者,中人也,可导之使为善也。自弃者,民之为下矣。

71、事情多么简单,与疑心之人交往,也将变得复杂;前景多么美好,与贪利之人合作,终将不欢而散。

72、水激逆流,火激横发,人激乱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73、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曾国藩

74、觅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视之而不见。他日无事于觅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曾国藩曾国藩名言经典名言(精选篇)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曾国藩

75、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道矣。

76、1誉望一损,远近滋疑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