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句 文天祥舍生取义的诗句(摘抄好句51句)

文天祥舍生取义的诗句(摘抄好句51句)

文天祥舍生取义的诗句

1、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

2、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被军统特务暗杀受伤,并遭逮捕,后引渡到北平军分会。(文天祥舍生取义的诗句)。

3、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4、(8)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同汗竹,史册。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5、在曾经兵败的惶恐滩头,诗人也曾为自己的命运惶恐忧虑,而今途经零丁洋又怎能不感叹自己的孤苦伶仃,无力挽救国家。

6、他甚至幻想“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希望终身与梅花为伴。此词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自抒怀抱。

7、战国后期,秦国发动了兼并六国的战争,自公元前230年始,相继攻韩,克赵,击魏,破楚,弱小的燕国危在旦夕。

8、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仃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9、时运艰危的时刻义士就会出现,他们的光辉形象一一垂于丹青,这种浩然之气充塞于宇宙乾坤,正义凛然不可侵犯而万古长存;当这种正气直冲霄汉贯通日月之时,活着或死去根本用不着去谈论!

10、文天祥不愿做俘虏,在北押解去见张弘范的路上吞了龙脑自杀,但没有成功。文天祥见到张弘范,不愿给敌将行礼。张弘范就让他写信给另一位南宋大臣张世杰,劝其归顺。文天祥虽知张世杰不会投降,但也不愿写信,只作诗一首交差,这便是著名的《过零丁洋》。

11、尾联笔势一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用一“照”字,显示光芒四射,英气逼人。据说张弘范看到文天祥这首诗,尤其是尾联这两句,连称:“好人,好诗!”诚然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12、金圣叹摇头道:“非也,非也!儿今后书可读,官不可做也。”斩首前,按规矩要先赏犯人酒饭,以便死去做一个饱死鬼。金圣叹饮酒时,边饮边说:“割头,本痛事也;饮酒,本快事也,今割头而先饮酒者,痛快,痛快也。”

13、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14、TheNetworkofWenClanofChina

15、   这两句慷慨悲壮、语调激昂的诗,选自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表现了他面对强权的不屈斗志,成为深刻在中国人历史记忆中的名句。作为南宋末年的右丞相,文天祥面对元军的入侵,率领军队顽强抵抗,因寡不敌众被俘,他毅然写下了《过零丁洋》的诗作表明自己的心迹。被押解到元大都后,他更是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拒绝元人的威逼利诱,最终英勇就义,名垂青史。

16、首联“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文天祥于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1278)被俘,恰为四个年头。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关个人出处,一关国家危亡,两件大事,一片忠心。唐宋时期,一个人要想替国家做出一番事业,必须入仕,要入仕,作为知识分子必须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圣人著作就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这两句诗,讲两件事,似可分开独立,而实质上是连结在一起的。干戈寥落一作干戈落落,意思相近。《后汉书·耿弇传》“落落难合”注云:“落落犹疏阔也。”疏阔即稀疏、疏散,与寥落义同。《宋史》说当时谢后下勤王诏,响应的人很少,这里所讲情况正合史实。

17、当时宋军势单力孤,结果文天祥被元军俘获。面对敌人高官厚禄的劝降,文天祥不为所动,只求义死而不求苟生。文天祥遂被押往崖山,元军让他写信招降。文天祥没有写降书,反而顺势写下了《过零丁洋》一诗,其中便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8、一个深夜,风雨交加,诗人睡梦中仿佛正在战场上激烈拼杀。诗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充分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爱国之情。

19、细说28个文氏堂号的来历,文家人你属哪个堂号?

20、展示了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

21、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22、临刑游街示众时,金圣叹不但不怕,反边走边吟诗道:“黄泉路上无旅店,今夜不知宿谁家?”想起原先曾有一老方丈为难他的一副上联:半夜二更半。时长未能想出下联,如今正值八月忽然才思泉涌,对曰:中秋八月中。便拜托狱卒将他的下联送交老方丈——老方丈感慨不已。

23、   品德和才学缺一不可,在这样的家教下,文天祥不但熟读经史子集,而且胸怀家国天下,忧国忧民。20岁那年,他考取进士,在集英殿答对论策中被选为进士第一名,也就是状元。

24、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2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6、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27、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书愤》早岁哪知世事恨,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28、文天祥在狱中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明白: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但文天祥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

29、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30、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关爱国、舍身取义的诗句《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33、续范亭(1893年11月27日——1947年9月12日):西社村人,毛泽东赞为“有云水胸襟,有松柏气节”的抗日名将。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34、(2)遭逢:遭遇。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35、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6、梅花开时不畏严寒,落时不恋春光,来得光明,去得磊落。陆游所心折的正是梅花的这种高洁品格。

37、吉鸿昌,1895年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1913年入冯玉祥部当兵,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从士兵递升至军长。

38、《关山月》就题意而生发,叙写同一个月光之下,关山(边境)内外三种不同人(将军、士兵、遗民)的境遇和心态。前四句写将军:临边不战,沉湎声色,弛废战备。

39、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0、每读历史,往往会为英雄所感动。赴死为求生,愿有追求的人都能活得遂心如意,人生酣畅淋漓。精选八首印象深刻的诗,与朋友们共勉。

41、此词是他晚年所作,借咏梅以表达其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借景抒情《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42、南宋末年,在蒙古军队的打击下,面临着亡国的威胁,文天祥毅然肩负起抗元重任,号召四方英雄豪杰起兵,下定决心抗元到底。

43、三国中最逆天的存在是谁?如果他能为人所用,必将一统天下!

44、“勇者举刀向强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45、岳飞不死,南宋不南——图解:“南宋”是怎样炼成的

46、    世世代代,文天祥已经成为忠义的化身,永远受到人们的尊敬。

4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48、孟子周游列国,却并非求官,而在于行“道”,所以有《孟子将朝王章》,对于齐王的非礼之召给予回击,表现出傲岸的个性。孟子虽然不视金钱如粪土,却也不追财逐利,而是清醒地认识到“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千古多少文人虽然在封建专制的重压下却都能保住气节,杀身成仁,舍身取义

49、朱自清先生在《爱国诗》一文中把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爱国诗分为三类:一是忠于一朝,也就是忠于一姓;其次是歌咏那勇敢杀敌的将士;再其次是对异族的同仇。并指出第三项以民族为立场,范围更为广大。

50、帝昺祥兴二年(1279年),南宋最后一个据点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于五月四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时写此诗。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以至饿死的故事(见《史记·伯夷列传》),表示了蓄不投降的决心。“饿死真吾事”,说得斩钉截铁,大义察然,而且有实际行动,不是徒托空言,感人肺腑。这是用血和泪写成的作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