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曾国藩名言经典名言出处(摘抄好句98句)

曾国藩名言经典名言出处(摘抄好句98句)

曾国藩名言经典名言出处

1、  ●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曾国藩

2、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曾文正公全集杂著》)一面明镜,人来时照人,物来时照物;人未来灵明虚空,物已去不留痕迹。

3、人们时常会把语言的杀伤力挂在嘴边,却又总是话到嘴边冲口而出,而在瞬间忘记了所谓的“语言杀伤力”。

4、12)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5、●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曾国藩

6、  ●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曾国藩

7、  ●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道矣。--曾国藩

8、  ●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曾国藩(曾国藩名言经典名言出处)。

9、我常想,强者,决不是事事强,时时都强,他必定有遭受挫折的时候,有失意的经历。古往今来,人们大多数在胜利来时才看到谁是强者。其实,真正的强弱早在如何面对挫折和失意时便见分晓了。

10、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曾文正公全集杂著》)水往低处流,树向天空长,春天众花开,寒至百草衰这是自然之诚。对父母不忤逆,对朋友不欺瞒,对事业不敷衍,对自己不妄求这是人性之诚。人类只有时刻谨守一个诚字,才会有立身的基础和境界的提升。

11、但如果过去的你曾经狼狈不堪,回忆过去只会让你痛苦无助,忘了又如何?

12、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3、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曾国藩名言经典名言出处)。

14、夫使居高位者,而常存愧不称职之心,则其过必鲜。

15、尔于厚重二字,须立志变改。古称金丹换骨,余谓立志即丹也。

16、●小屈以求大伸,圣贤不为。松柏生来便直,士君子穷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难事,姑韬光忍耻,以图他日贵达之时,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处为两截人,即既仕之后,又为两截人矣。——曾国藩

17、●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曾国藩

18、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19、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20、后有毒蛇,前有猛虎,神定不慑,谁敢予侮?岂伊避人?日对三军。我虑则彼纷不纷。(《曾文正公全集文集》)不良情绪中,恐惧最扰人。然而,细细想来,我惧的是什么?过去不可惧,事情已经解决,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嘛!当下不可惧,目所能及,手所能触,心所能思,证明我命堪当,何惧之有?唯一令人恐惧的,是还没有到来的事情。可是,事未发生,皆为幻觉。我们恐惧的,只是一个幻觉。

21、曾国藩说:“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皆由存心不厚,识量太狭耳。”即:谈论别人缺点的人,其实是在掩饰自己的缺点;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其实是嫉妒或者想掩盖别人的长处罢了。这两种行为都是因为心得不够厚道,见识和气量过于狭小!

22、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曾国藩名言

23、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者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盘庚迁殷,武伐纣,三令五申,犹恐弗从。盖恒情多隐于远识,小人不便于己私,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曾国藩

24、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曾国藩

25、  ●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曾国藩

26、但是,曾国藩在遭受屈辱挫折时,从不对人言及自己心中的苦痛。为什么?不诉苦,这是一种不示人以弱、不求人怜恤的强者风格,是一种化悲痛为力量、跌倒了再爬起来接着干的倔强性格。“打脱牙”,就是失败了;“和血吞”则是不在人前示弱,将仇恨埋在心里,下次再来较量,这是男子汉所为。这种性格,我很佩服,也尽力做到。

27、《老子》中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其实讲的就是:待人之道,精明不如厚道。

28、治心之道,先去其毒。阳恶日忿,阴恶曰欲。治身之道,必防其患。刚恶日暴,柔恶日慢。治口之道,二者交惕。日慎言语,日节饮食。凡此数端,其乐维何?礼以居敬,乐以导和。阳刚之恶,和以宜之。阴柔之恶,敬以持之。饮食之过,敬以俭之。言语之过,和以敛之。敬极肃肃,和极雍雍。穆穆绵绵,斯为德容。容在于外,实根于内。动静交养,啐面盎背。(《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人性本善。之所以有不善,是因为本初之心受到了干扰。因此,人想要提升自己的境界,清净自己的内心,无他,只需去除干扰因素。

29、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出自明代的《增广贤文》: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河狭水激,人急计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30、追求上人的境界,需要坚定不移的志向,也需要深厚的积累。汪洋大海,不会因表面飞溅的浪花而有丝毫改变;巍峨的高山,也不会因滚落几块巨石而有损它的形象。

31、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曾国藩

32、  ●人遇逆境,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见识超群。然君子用以力学,借困衡为砥砺,不但顺受而已。--曾国藩

33、人的一生,难免不受到挫折、受委曲,甚至刻意打击。面对这种情况,百人百样,有委曲痛哭的、有破口大骂的、有到处申诉的、有懊恼不己的、有怨天忧人的……总之,都算人的正确反应。

34、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35、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

36、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37、但无论怎样,表里不阳奉阴违,都是为人所不齿的行为。

38、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39、盖人禀阳刚之气最厚者,其达于事理,必有不可掩之伟论。其见于仪度,必有不可犯之英风。(《曾文正公全集杂著》)阳刚与洪亮的声音无关,与发达的肌肉无关,与雷厉风行的做派也无关。阳刚,是气质自内而外的自然体现,是心灵得到充分滋润后向外散发的光华。多读书,饱经事,胸中有韬略,其言语就会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志向高,襟怀阔,心中充满正气,其仪表就会凛然威武、气宇轩昂。阳刚,是果子成熟后的润泽,是百炼精钢的烁华,是学不来,也装不来的。

40、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41、人生败相,非傲即惰,意思是人生当中人的陋习不是傲慢自满就是懒惰。

42、20)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则轻重乖发。曾国藩的经典名言励志语录1)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43、一念不敢自恕,斯可谓之修。一语不敢苟徇,斯可谓之直。一介不敢自污,斯可谓之廉。

44、富贵之人为了避免“亡德”之灾,还有许多应该注意的事情,限于篇幅就先谈这些吧。总之,我们每个人只有时刻注重德行修养,才能添福添寿,永享太平。否则,不幸将至,大难不远!警惕哦,富贵的人们!

45、厚道之人,首先在说话上,就没那么多弯弯绕绕,虽也并非傻愣愣地直来直去,但必定开门见山、简洁明了,且诚意满满。

46、  ●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曾国藩

47、处天下事,前面常长出一分,此之谓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谓裕。如此则事无不济,而心有余乐。若尽煞分数做去,必有后悔。处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则可以广听。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全好。——曾国藩

48、对妄图逃逸者,关紧门扉,把严路口;对守纪不严者,痛下杀手,不留后患。

49、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50、  ●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曾国藩

51、  一曰慎独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52、●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曾国藩

53、此句出自《了凡四训》的“立命之学”篇,作者结合了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毕生学问与修养教育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种的效验。

54、13)处事当务详慎,不可尽兴燥脾。凡饮食举动言语笔墨,尽兴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无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杀身,终至杀身而有余也。

55、●遇疾恶太严之人,不可轻意在他前道人短处,此便是浇油入火,其害与助恶一般。——曾国藩

56、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曾国藩

57、12)行天下而后知天下之大也,我不可以自恃。行天下而后知天下之小也,我亦不可以自馁。

58、薄情寡义之人,天也会嫌弃;知恩图报之人,谁都愿意相帮。

59、▶阿里铁军内训销售课:50000名销售员受益的50堂课,教你把东西卖给任何人

60、只有这样,三军将士才会勇猛精进,往那提升德行的路上去。

61、●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者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盘庚迁殷,武伐纣,三令五申,犹恐弗从。

62、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无意间的一句话,会给别人带来怎样的影响。

63、●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曾国藩

64、●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曾国藩

65、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66、同理,一个人的高贵、优秀,更加不体现在对人的阴阳怪气上。别忘了,还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今天的我你爱答不理,明天的我你高攀不起。”

67、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68、精神要常令有余于事,则气充而心不散漫。----曾国藩

69、所以,富贵之人更要善待普通民众,特别是弱势群体。有些富贵之人,眼睛长在天上,傲视一切芸芸众生;或总是喜欢欺凌弱小,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是不可取的。

70、以忠沽名者讦,以信沽名者诈,以廉沽名者贪,以洁沽名者污。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有一于此,乡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71、人德八本:“习勤崇俭谦谨敬恕毋贪去私专一有恒。”——曾国藩

72、17)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73、金庸先生有句名言:“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会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人与人之间为什么有恩怨?究其原因还是一个“利”字。你给他人利益,别人就会感恩你;你剥夺他人的利益,他人就会怨恨你。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人本能的趋利性使然。

74、“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一个人越是有点本事,越是喜欢骄傲嘚瑟,认为其他人都不如自己,继而目中无人、不可一世。但他们熟不知,“天欲灭人,必令其狂”,上帝欲使你灭亡,必先使你疯狂,等你积累足够多的“骄傲”凶德后,灾祸就会降临。

75、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的轨迹。

76、22)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

77、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面对欲望,疯狂追求,无餍无足;面对困难,心生恐惧,缩手缩脚这些敌人都不是心的本来面目。贪欲是攀附上了虚幻之物,是拔苗助长;畏缩是被自己心造的魔鬼所吓倒,是对本初之心的无情打压。一个助长、一个打压,都远离了本来面目。自古圣贤,无不一日三省其身。每日每事反观内心,对非分的欲望及时加以克制,对不良情绪及时看破其源头。当你开始审视内心,那一刻,你就是圣贤。

78、以前拼命想要得到的东西,有时回头想想不过如此吧。

79、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80、曾国藩有一句话,说的是:“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

81、最后一点是恒心,做任何事不去坚持都是没有效果。很多人想法很多也很好,但若是不落实到行动上,不坚持下去,就是一场空。

82、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尔摧沮。----曾国藩

83、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曾国藩

84、  ●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曾国藩

85、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86、对团队来说,扬善于公廷是_激励机制,而规过是防范机制。

87、●优娼辈好嗤笑人,而敢为无礼,此自不贱本色。其趋奉不足喜,怠慢不足怒也。——曾国藩

88、小人如虎狼蛇蝎,殆又甚焉。虎狼之威,蛇蝎之状,皆知其足以害己,深避而预防之。小人则心如虎狼,其貌驺虞,念如蛇蝎,其言鸾和,人不知其将害己而狎之,鲜弗及矣。——曾国藩

89、6)水激逆流,火激横发,人激乱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90、有时人心就如同这面镜子,在利害得失中摇摆,困顿于浮华的宠辱,滋生千般妄想,在幻境中裹足不前,忘记了本来的使命。

91、●恭而无礼,遇君子固所深恶,即小人亦未尝不非笑之,枉自卑诌耳。——曾国藩

92、军事两手之际,物议指摘之时,惟有数事最宜把持得定:一日待民不可骚扰,二曰禀报不可讳饰,三曰调度不可散乱。譬如舟行,遇大风暴,只要把舵者心明力定,则成败虽未可知,要胜于他舟慌乱者数倍。(《曾文正公全集杂著》)一语点醒梦中人。我为事之帅,心为我之帅。任何事情,到了任何时候,都未必不可把握。只要我手中有令箭可发、有将士可用,就不能说是失败。只要我手中有剑、一息尚存,谁也不能认定大势已去。待手中一无可用,只要我心未死,也是卷土重来未可知。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8)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8)研究一粒石子的构造,才能了解一座大山的变迁。

93、  一本中国奇书在日本流行数百年,在中国却险些失传.....

94、解释:天下人吵吵嚷嚷,嘈杂喧闹,都是为了各自的私利而来;天下人碰碰撞撞,拥挤奔忙,都是为了各自的私利而往。

95、23)学者能高众也,毋以胜人,行标俗也,毋以绳人,免矣。

96、4)君子与小人斗,小人必胜。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惧祸而误入小人之d,亦不可恃为君子而有与小人角胜之心。

97、非望之福,祸必继之。急当恐惧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骄则不可救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