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古诗十首
1、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烛-嘱,围棋-违期)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丝-思)(无题 李商隐)
3、羌笛何须怨杨柳(留),春风不度玉门关。关于谐音字的古诗《送别》
4、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伤)。《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谐音古诗十首)。
5、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烛-嘱,围棋-违期)
6、第二句“露出胸前白雪肤”衍义为“肋白”,再谐音作“李白”;
7、《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嘱),却话巴山夜雨时。
8、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有谐音的古诗要5首古诗谐音:
9、拆字诗: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可人何当来,意若重千里,永言咏黄鹤,志士心未已。(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将字分成几个字,组成词语,暗寓此字)
10、哑子食着单只筷,心想成双口难言。这个比较通俗。
11、据说这是海南才子伯畴为一家酒店所题的诗,整首诗的谜底是:有好酒卖。
12、道人不肯长怀珍。亦曾挟艺游车尘。高门八字惊未见,脱赠往往捐千纯。
13、这首诗的谜底是“大雁”,诗的作者是明代诗人王恭,诗作名字就叫《春雁》。“江南虽好是他乡”隐喻大雁北归之意。
14、据说这是一位才子为一家酒店所题的诗,每句打一个字,一共四字。
15、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16、陆游的存世作品除《剑南诗稿》八十五卷之外,尚有《逸稿》两卷,《渭南文集》五十卷(包括词两卷、《入蜀记》六卷),《南唐书》十八卷,《老学庵笔记》十卷。
17、露白莲衣浅,风清蕙带香。前年此佳景,兰棹醉横塘。
18、①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竹枝歌""竹枝曲"。原是巴渝(今重庆一带)地区的民歌,唱时,以鼓、笛伴奏,同时起舞,声调宛转动人。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据以创作新词。
19、岭东恋歌李金发味碟种菜园分(缘分)小,扁柴烧火炭(叹)不圆。
20、“槁砧”原为古代行刑时受刑者卧身的垫席与刀床,后来转指女子的丈夫。
21、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22、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荷(何)藕(偶)杏(幸)梅(媒)
23、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送杜十四之江南》唐·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想),君去春江正渺茫。
24、这首诗名为《槁砧诗》,熔字谜、物谜于一炉,猜出来有难度。
25、藏头拆字诗藏头拆字诗是利用汉字中合体字多的特点,从前句末一字分离出其中的一个部首,作为次句的首字。
26、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送友人》唐·薛涛水国蒹葭夜有霜(伤),月色山色共苍茫。
27、“田八二十一”是“黄”字,果上面三个曲律,就是一个“巢”字,合起来就是“黄巢”。
28、这首诗的谜底是个“鲜”字。鱼羊凑一起是为“鲜”,而后,“一个不吃山上草”是鱼,“一个不会水中藏”是羊,合起来,就是个“鲜”字。
29、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曹操),恨关羽不得张飞
30、由谐音而衍生的游戏非常多种,著名的有日本的语吕合。古诗:古诗是古代汉族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31、我不知道,我可真的不知道, 何时嘴角才有了得意的微笑—— 直到灵感化为动人的诗句, 才感到已是寒气逼人的拂晓……
32、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33、首句“佳人佯醉索人扶”以谐音衍义为“假倒”,再谐音作“贾岛”;
34、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35、而我却因此成了乞丐,四处流落,无处栖身。有一次我试着闯入人家,却被一把推出窗门。 紧闭的门窗外,人们听任我在饥饿的晕旋中哀号呻吟。我终于明白了,在这地球上,比我冷得多的,是人们的心。
36、这首诗名为槁砧诗,此谜诗熔字谜、物谜于一炉,首句的“槁”指稻草,“砧”指切菜的砧板,二物均与鈇(斧)同用,“鈇”,谐音隐“夫”字。
37、味碟种菜园分(缘分)小,扁柴烧火炭(叹)不圆。
38、这是王安石写给老木匠看的一首谜语诗,每句都暗示了谜底。
39、 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正月至长庆四年(824)夏在夔州任刺史。他非常喜爱民歌《竹枝词》,于是依调填词,写了十一首,分为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作于《竹枝词九首》之后。可能是诗人前组九首完成后,又重新创作完成的,又不想在前九首后面再加上十首、十一首之题,故又题为《竹枝词二首》。
40、利用汉字同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的修辞效果。
41、晴(情)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2、这首诗名为《槁砧诗》,熔字谜、物谜于一炉,猜出来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