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爱国的诗
1、“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2、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唐代杜甫的《夏夜叹》
3、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4、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5、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二砺》
6、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李益《塞下曲》(描写爱国的诗)。
7、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8、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李白《登高丘而望远》
9、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毛泽东《沁园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10、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1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12、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春泛若耶溪》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13、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4、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15、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汪元量《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16、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写怀》
17、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18、易水潺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陈子龙《渡易水》
19、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20、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王维《少年行四首》
21、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戚继光《望阙台》
22、 (3)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23、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24、 泽国江⼭⼊战图,⽣民何计乐樵苏。——曹松《⼰亥岁⼆⾸·僖宗⼴明元年》
25、?《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6、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8、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9、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陈人杰《沁园春丁酉岁感事》
30、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31、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32、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4、10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35、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周邦彦《六丑·落花》
36、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李白《送郄昂谪巴中》
3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8、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9、⑶干戈:指抗元战争。寥(liáo)落:荒凉冷落。一作“落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40、《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1、 (8)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42、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唐代司空曙的《贼平后送人北归》
43、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王维《少年行四首》
44、颈联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皇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水流湍急,令人惊恐,也叫惶恐滩。原名黄公滩,因读音相近,讹为皇恐滩。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赣江中,文天祥起兵勤王时曾路过这里。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外面,现名伶丁洋,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历。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故作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而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这里“风飘絮”、“雨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
4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6、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47、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48、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唐代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9、国仇未报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得中华史上名。何香凝《赠别廖仲恺》
50、出处:(宋)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
5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52、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陆游《病起书怀》
53、⑵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⑶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
54、天相汉,民怀国。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55、?《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56、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描写爱国主义的古诗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57、相州昼锦堂厨酝,卫国淇川岸竹萌。——姜特立《雅志小饮适宽仲送相州法酝并竹萌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