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的词风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
2、晏殊感谢皇上的提拔,但也真心地说:“我不是不喜欢宴乐游玩,实在是家里没钱。”(晏殊的词风)。
3、晏殊此语一出,众人唏嘘不已,觉得他太傻太糊涂,得了便宜不偷着乐,还直接说透,把唾手可得的机会往外推。
4、但遗憾的是,他以怀拥回忆、迷惘梦里的方式完结这一生。
5、要能理解并解释课文中的诗句。诗歌语言的特点是精练、浓缩,富有跳跃性。要结合上下语境准确把握词义、句意。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在理解这两句诗时,要做到能懂得“羁鸟”“旧林”“池鱼”“故渊”的意思;要懂得“故”与“旧”是互文;要懂得这两句诗承前叙述诗人误入官场“尘网”,就如“羁鸟”、“池鱼”得不到自由,于是思恋“旧林”、“故渊”,渴望回到大自然的怀抱,表达他急切思归田园的心情;要懂得诗人以“羁鸟”“池鱼”作比,贴切形象,既与前面的“尘网”呼应,又为后文的“樊笼”伏笔。
6、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7、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8、后四句歌颂盛世,一派祥和安宁,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六代的帝王沉寂沦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盛,无足称赏。我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冶。今天的任公子,已无需沧海垂钓而罢竿了。
9、浪漫痴情如晏几道,与她们萍水相逢,却是一片痴心。(晏殊的词风)。
10、赏析: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11、晏几道并不认可日渐盛行的慢词,专注小令也反映了他的痴和真。
12、这是晏殊最得意的词句,也是最能代表它词风的名句。
13、清华博士震撼演讲:我是如何从初中开始逆袭的?(收藏)
1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5、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玉楼春》
16、“不如怜取眼前人”成为传诵至今的名句,这是天地间劝人珍惜当下的言语中最感人肺腑的一句了。
17、③劫:围棋术语。 本题选用宋无名氏一首词牌为“阮郎归”的词为鉴赏材料。 此词最早见于宋曾慥编《乐府雅词拾遗》,另见《类编草堂诗余》,题名秦观。
18、(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9、说明: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20、因为晏几道和郑侠相交莫逆,晏几道因此被牵连入狱。
21、晏几道填好词,交给她们歌唱。某种情愫在词与曲之间暗暗悸动,浅斟低吟,心照不宣。
22、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栏杆.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23、例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
24、赏析: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25、(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考生理解作品内容,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在盛唐时代,岑参是写作边塞诗最多、成绩也最突出的一个诗人。从题目可知,作者此时身在临洮,也就是现在的甘肃省东部,距离北庭都护府所在的庭州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尽管此前作者已经有了一次出塞的经历,对边地风物有一定知晓,但这次笔下描绘的景物绝不可能是出于亲眼所见,而是有相当大的想象成分。因此不管是春风不度、汉使稀见的艰苦生活环境,还是白草连天、青山逶迤的自然风貌,都要结合作者的生活经验并透过丰富的想象力才能获得。诗的第一句中“闻说”两字透露出诗中的描写也来自于听闻,但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凭听闻所接受的信息也是无法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的。
26、例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7、晏殊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晏殊诗词富闲雅而有情思,他的词句主要有这几个特点:感时伤别,春秋各异 。晏殊词就题材内容来说, 未脱传统婉约词樊篱,即伤春悲秋、相思别离。但相同的题材,晏殊 表现出了对春景和秋景的不同偏好。其次,晏殊词 具有文士气。晏殊词中的感慨多是中年人式的。内向的独省与外向的同乐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词人自己为主人公的词作,和词中的主人公身上明显寄托了词人自己情感的作品上。
28、接纳所有,与自己和解,才是给自己最好的人生答案。
29、赏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30、例句:“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31、尽管柳永确实文采卓越,但在晏殊的阶级思想看来,作为文人与艺妓如此亲密,其人品行有待商榷。
32、前四句写作者眺望长江远去及感想。长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迅疾奔流。前两句写出了长江下游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博大的特点,写出了远去的长江气势浩大、一派雄壮的气象。后两句用江水泛滥造成的巨大影响和损失来写近古的国运不兴,为歌颂当下盛世蓄好气势。
33、柳永被贬的原因是他诗词中有着对官场权力的蔑视,这犯了仁宗的大忌,这首词就是他郁郁不得志而以妇人语唾弃功名利禄的例子。
34、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中关于诗歌鉴赏部分的要求:
35、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36、说明: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37、(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考生理解、概括作品内容,分析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春风吹雨已尽显凄凉,而时至晚春,花枝已经凋残,风雨却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落花无可飞”,是在写残红满地,被泥水沾污,虽经风而不能飞起,比雨绕残枝,凄凉又进一层。凄风、苦雨、落花,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这两句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调。 四句写雨霁天晴。自然界的雨过天晴之后,一般色调应该转为明朗,相应的,人的情绪也应该转为欢快。可是不然,词的感情旋律仍旧脱离不了低回哀婉的基调。因为时值黄昏,风雨虽停止,而红日却已西沉。因此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淡淡的暮色。“小池寒渌欲生漪”一句,极为凝练,集中地反映了这种情绪。它以“小”字写池塘的面积,以“寒”字写池塘的温度,以“渌”字写池塘的清澈,以“漪”字写池塘的动态,形象鲜明,含义深邃,一腔悲哀之情,似乎倾注池中。目睹小池涟漪,仿佛感觉到抒情主人公的心房在颤抖。
38、可他是相国公子呀,完全可以利用人脉关系来谋取一个锦绣前程。人格高贵如晏几道,他不愿依傍父亲,更不屑于为了功名利禄而抛却自己的原则。
39、晚年时,晏几道因为两经狱空的良好政绩而升官,他却选择提前申退,居京城赐第,梦回芳草夜。
40、胡屠户道:“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你们不知道,得罪你们说,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想着先年,我小女在家里长到三十多岁,多少有钱的富户要和我结亲,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说罢,哈哈大笑,众人都笑起来。
41、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
42、当时的宋朝,政通人和,以至于狱中空无一人。
43、晏几道是晏殊最小的儿子,他从小便如贾宝玉一样,含着金钥匙出生,童年与少年都是在富贵窝中成长,不知世间艰辛为何物。可是自从父亲去世后,晏家家道渐渐中落,他自己仕途也不顺利,甚至还受到过牵连入狱。他中年时,父亲的墓被盗,遗骨居然被盗墓贼砍碎,更是给了他心里重重一击。正是因为他亲身经历过晏家的盛衰,饱尝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他的作品也比父亲的更加深刻,能够揭示社会的阴暗面,将词的思想意义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性格不同晏几道的为人正如好友、大词人黄庭坚说的那样:“仕宦连蹇不傍贵人之门,家人寒饥面有孺子之色,人百负之而不恨”,是一个性格孤傲而又保持纯真的人,也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就连好友黄庭坚想帮助他都被他谢绝,权相蔡京找他写词歌颂自己,晏几道写出的作品“竞无一语及蔡”,可见他的心性。
44、在陈、沈二人府上相聚欢饮时,总有歌舞作伴,美人红袖添香。其中,晏几道将莲、鸿、苹、云四位歌姬引为红颜知己。
45、要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文学是时代的风雨表。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明,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风。了解作者的人生遭遇,了解作家的创作的历史背景,包括当时的时代氛围,地理环境和社会习俗,从而设身处地地揣摩诗人的心境,运用想象,填补诗中描述的空白,是理解和鉴赏作品的基础。如学习屈原的《离骚》,首先要了解屈原的其人其事。他出身于楚国的贵族,受过很好的文化教养,颇得怀王信任,在战国七雄纷争割据的局面下,他希望楚国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为此他主张联齐抗秦、举贤授能和革新政治以求振兴楚国,但却受到楚国内部亲秦的旧贵族集团的诽谤和迫害,被怀王贬逐和流放,直到秦兵入境,国家将亡,他悲愤投汨罗江自沉。可见他的一生是在长期忧伤和放逐中度过的。在这基础上阅读《离骚》,就明了他自述身世、志向和遭受奸佞打击的用意了,对他虽受谗人的陷害但追求“美政”九死不悔的志向的理解也有了张本。
46、到了冬天,会刮北风,不是说冬天的风就是朔风(因为有时也刮西北风)但北风就会叫朔风。朔,就是北的意思。但也只有冬天才会刮北风。
47、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工诗、文,长于史学。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有《剑南文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48、燕鸿过后春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49、当时,王安石提出的熙宁变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好友郑侠坚决抵制变法,晏几道也曾劝他明哲保身,但其无动于衷结果被缉捕下狱,晏几道也被牵连入狱。
50、晏词语言凝练,平淡而富有韵味,明净圆融,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
51、投稿邮箱:120156131@qq.com,请注明“原创”字样。
52、晏几道便是如此。他不但继承了父亲晏殊的词风,还将“花间派”的小令词推上新高度,更被誉为“宋词小令第一人”。
53、晏几道出生在一个权贵世家,其父亲晏殊,官至宰相,位高权重。他是晏殊的第七个儿子,也是晏家最小的儿子,所以他从小就被父母所宠爱。
54、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