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死亡的经典语句
1、经典七: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2、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生死看淡,超脱红尘,济颠是也!
3、死亡就是我们生命之路尽头的那处断崖。所以,不管我们爬得多么高,我们最终都不得不从这处断崖跳下去,既然下面是无底的深渊,那么这处断崖高一点或低一点并没有实质的区别。
4、 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中,念念不忘上师三宝、念念不忘父母众生,念念不忘如法修行。
5、对于头脑十分清醒的人来说,死亡不过是另一场伟大的冒险。
6、本是人间自由身,却非人间自由人。我们最终就成了时间的过客。既为过客,何必执着。
7、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着,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8、人活到七十五岁,总不得不时时想到死,我们不会因此而感到不安。太阳看起来好象是沉下去了,实在不是沉下去而是不断地辉耀着。
9、生命的幸福是一种无欲与奉献,它是一种超越欲望后的安稳与宁静。
10、当你体验够了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你仍然感到深深的不满足,那么你就很可能开始向往和等待死亡了,因为现在只剩下死亡是未知的,神秘的。
11、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石一乾坤,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
12、你可能外在已经达成了很多事情,但你的内在却没有达成任何东西。任何外在达成的东西都不会被死亡所承认,死亡会把那些东西当作垃圾一样地扔掉,死亡只承认你内在达成的东西,只有内在达成的东西才会在你死后继续跟着你。就这个意义而言,死亡就像一个批阅试卷的考官,所以当死亡来敲门的时候,你一定会发抖。
13、如果一个人观察死亡本身,通过反省的抽象力把所有有关死亡的想象分解为各个部分,他就将把死亡视为不过是自然的一种运转。
14、 认认真真学佛,老老实实修行,这就是最殊胜,最圆满的供养和布施。
15、经典六: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
16、得生彼国,是在什么时候呢,往生净土不是在平时,是在临命终的时候往生的,这个时候“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因为弥陀的现前,开示慰导,使令我们能够安然的往生净土。这个地方把净土的因跟果,就标出来。
17、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宋·朱熹)
18、说真话,面对镜子我并不感到愉快,因为镜子上反映出来的尊容叫人担心:憔悴,衰老好看不好看,我倒不在乎。使我感到不舒服的是,它随时提醒我:你是在走向死亡。
19、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0、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21、死亡无非是一扇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另一段行程的开始。
22、修行可以让我们修出谦虚,修出包容,修出慈悲,修出智慧,修出光明的人生,修出清净的心灵,修出欢喜的`性情,更可修出一辈子的感恩。
23、 我们现在还没有认识到自己就是佛,不相信自己是佛。认识不到,就是迷,就是凡夫。当你相信了自己是佛,承认了自己是佛,没有丝毫的怀疑,你就成佛了。
24、笑看风云淡,坐看云起时,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
25、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26、知识性的,如果你已经变成了一个空壳,那么你将会期待死亡的洪水,好让你能够在其中漂浮和畅游。
27、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28、 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29、地上种了菜,就不易长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恶。与人相处,应能成人之美,涵养容人之德。
30、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31、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我鬓已多白,此身宁久全。
32、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
33、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34、我们的生活每天要继续,出生成长成熟衰老死亡是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但如果时光倒流,谁又会拒绝这遗失的童年的美好?儿童节到了,祝节日快乐
35、如果我死了,我宁可被埋在地里,虽不是什么遗臭万年,但是我宁愿把我的尸体埋葬在一颗树下和草下,用我腐烂的身体给予他们生命和营养,也算死得其所。
36、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茁壮。
37、 这句话,并不出自佛经,而是出自一个故事。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38、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39、 自性就是一个完全自然的状态,完全放松,没有任何所求,来也自然,去也自然,顺其自然,不取不舍,无求无欲,保持一种安祥的状态。
40、生老病死:佛教指人的四苦,即出生、衰老、生病、死亡。今泛指生活中生育、养老、医疗、殡葬。
41、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42、 1财福不是真正的福,法福才是真正的福。
43、 最后送上一段,让大家最自己去体会。《涅盘经》云:「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44、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45、生命本身毫无意义,只有死亡才能让你了解人性的真谛。
46、 世人误将假我当真我,以无常当永恒,不知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的缘起性空的道理,所以活得很累。
47、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48、与其说你赚钱,不如说你被钱所赚,因为“钱”赚走了你的青春、时间、体力和宝贵的生命。
49、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50、困境,谁也逃不过,人生的一切事就是在与困境周旋,这需要靠爱去延缓死亡。
51、无常是人生的实相,人有生老病死,这就是无常的显现。
52、 佛法就是我们生活的方法,轻松、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
53、死亡是欲望、自我和野心这兄弟几个共同的天敌,也是它们最终唯一无法逃脱的天敌。
54、人生来就有一个不好的习惯,总是爱跟别人比较,看看有谁比自己好,又有谁比不上自己。而其实,为你的烦恼和忧伤垫底的,从来不是别人的不幸和痛苦,而是你自己的态度。
55、如果你想解脱,好好学佛。佛是大慈大悲,大觉大悟,念佛就是念心,把心放正、放平,每个起心动念都转换到正知正念,每个起心动念都是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菩提心。
56、是亦众生,与我体同;应起悲心,怜彼昏蒙。善劝世人,放生戒杀;不食其肉,乃谓爱物。
57、人间此病治无药,唯有楞伽四卷经。古今中外有关生死的诗句中古: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58、如果有缘,何必离别,如果无缘,何必再见,只是人生的束缚,内心的约定,最后的流星赶月。
59、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60、 请求上师三宝的加持很重要,可以消除业障,增加福慧,没有恭敬心,没有信心,你就得不到任何加持。
61、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62、一佛名为“大无畏”,其渡人也,曰“施无畏”。无畏有曰:无死畏,无恶名畏,无不活畏,无恶道畏,乃至无大众威德畏。
63、人生四季,寒暑交替,静心体味生活的悲与喜,笑看起起落落。
64、死亡,不过是从一个世界进入到另一个世界的一次旅行。
65、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66、用如来的心,吸取生活中的佛法,并自我进修,学习菩萨大无畏的精神,期许将来有朝一日,以积极的行为,普渡天下众生,实践佛门的大慈悲法门。
67、我们越接近死亡,时间流逝的速度就越快。童年的时候我们觉得时间过得很慢,那时我们的一切体验都是新鲜神奇的,所以时间显得很漫长。随着我们接受教育,我们变得越来越死气沉沉,越来越无聊。到了中年以后我们已经定型了,一切都成了例行公事,时间飞快地流逝,我们开始加速驶向死亡。这就好像一个从空中坠落的物体,越接近地面,速度就越快。
68、 为自己求解脱,还是没有忘掉“我”,真正想解脱的人,完全为众生,为度众生而成佛。
69、 1因为没有修行,我们来到了今天,如果我们还不修行,还将无边际地走下去,等待我们的是无尽的黑暗。
70、生存必然要与时间相伴,而死亡是一种没有时间的状态,所有由生存和时间产生出来的难题都将随着死亡的发生而被解决。
71、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72、《传心颂》: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73、生活不一定要有惊天动地的情节才叫精彩,情感并非要有山盟海誓才算真爱。我们都是自己剧本中的唯一主角,无须用紧凑的剧情和夸张的手法去讲述身外的故事,人的最大悲哀就是不愿做自己。让我们把人生的琐碎、冗长、沉闷都融入剧情的冲突,在平凡、平淡乃至平庸中彰显生命的张力与厚重。
74、 1不要认为,我是我,佛是佛,这都是分别,就会离开佛,我们和佛是没有距离的,佛即是我,我即是佛。
75、 心的转变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想解脱,希望活得快乐,死的安心,一切功夫都要下在心上,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念时念心,观时观心,这就是修行。
76、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77、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78、一位具有爱心的人,满眼所见尽是惊奇与生命的喜悦。
79、 整个宇宙是我家,所有的众生都是我的家人。
80、 1你的身体是坛城,你要爱护你的坛城、庄严你的坛城,让众生能生起欢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