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陶渊明归园田居(摘抄好句22句)

陶渊明归园田居(摘抄好句22句)

陶渊明归园田居

1、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2、要问我这样做是为什么?人的一生总要从事劳作。(陶渊明归园田居)。

3、第六首诗讲述了诗人一天的劳动生活,最后揭示其劳动的体验、田居的用心。

4、我住在郊野外很少交住,僻巷里难闻到车马声响。

5、“中华经典资源库”是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的一项展现、阐释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型公益视频资源建设项目。资源库通过诵读、书写、讲解三种形式,从思想、情感和艺术等多个角度展现经典的独特魅力,发掘经典的时代意义。

6、第二首:表达了乡村的幽静和作者心境的恬淡。

7、诗人遣词造句取之于田园生活,用之于内心感受的表达,把读者带入天人合一的精神脱俗的境地,“在宁静的乡村气息和天籁梵音中,给人以恬憩的精神慰藉和心灵的安养”,和谐之美油然而生。

8、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9、山洞里的流水又清又浅,可用来洗我足振奋精神。

10、每每在上下班高峰看到公路上排成长队的车辆,看到地铁中昏昏欲睡的年轻人。我时常会想,其实人的生命所需本可以很少,一个走走就能到尽头的小城或者村庄,一些新鲜的瓜果蔬菜,三五好友和亲朋,也许,真的足够了。因为人的幸福感往往不源自外在,而在于内心。当我们止步于外部空间的开拓时,内心或许会获得更大的开拓与满足。我想,这就是陶渊明归园田居的意义所在吧。

11、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12、诗作中有以下几处运用比喻的句子:“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其中“尘网”“樊笼”两个喻词,形象地再现了官场污浊黑暗、关系错综复杂、束缚人性的特点。

13、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14、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15、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16、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误落一作:误入)

17、傍晚时分驾着车子回来,山路也渐渐地变得幽暗。

18、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19、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20、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21、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一去三十年”,当是“十三年”之误。从陶渊明开始做官到最终归隐,正好是十三年。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