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
1、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2、Themoreyouread,themorechance
3、他们为彼此造了一座地狱,尽管他们彼此相爱。的确,他们彼此相爱,这足以证明错不在他们本身,不在他们的行为,也不在他们易变的情绪,错在他们之间的不可调和性,因为他强大,而她却是软弱的。
4、昆德拉在书中提出轻、重、灵、肉、记忆、虚弱、晕眩、牧歌、天堂等一系列的生存暗码,并与人物一一对应,支撑起各自的生存状态,展现了心灵与肉体的两重性。
5、永恒轮回之说从反面肯定了生命一旦永远消逝,便不再回复,似影子一般,了无分量,未灭先亡,即使它是残酷,美丽,或是绚烂的,这份残酷、美丽和绚烂也都没有任何意义。
6、一天,门诊时间完了,一个约摸五十岁的男人拜访了他,自称是国家内务部的代表,想邀请托马斯到马路那边去喝一杯。
7、爱开始于一个女人某句话印在我们诗化记忆中的那一刻。
8、我可以说眩晕是沉醉于自身的软弱之中。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却并不去抗争,反而自暴自弃。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以为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9、这是一本关于哲学的书,带领我们走过了几千年来的哲学的发展史。从最初的自然派哲学家,到理性主义,到古典派哲学家,到繁荣蓬勃的希腊文化,印欧文化、闪族文化,黑暗的中世纪时期文化,再到豁然开朗的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以及现代的笛卡尔,经验主义,浪漫主义,唯物主义,存在主义。。。。。。丰富的内容带我们走过沧桑,让我们得到一种哲学的洗礼与升华。毕竟,从古至今如此多的哲人有着如此多的理论,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他们对于世界、生命本质的认识也在不断地进步与创新着。而受过现代教育的我们看着哲学的发展历程,看着古代哲学家们一些关于世界的荒谬的解释,或者看着一些哲学家们的全新的认识世界的角度,看着这些突如其来、迎面涌来的思想,自己原有的一些观念的确是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自己也对这个世界开始了一些全新的思考。
10、我们不能承受生命之轻,除非我们愿意承受生命之重。我们眼里不能只有自己所没有得到的东西,而应清楚,你所有的到底是什么,它们到底有多厚重。“命运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码”,做一个“人”吧,灵与肉不分离,是一个完完整整的生命。
11、托马斯生平第一次发现自己陷入了困境,数不清的目光都凝聚在他身上,他无法接应它们,既不能用目光也不能用言语来回答它们。
12、在家整理书柜的时候发现《苏菲的世界》弱弱的放在书柜上。初中的时候看过一半,当时想的是,这些人到底在讲什么,有很多奇怪的词看不懂什么意思,所以就搁浅了。
13、 弗吉尼亚·伍尔芙说:“人不应是插在花瓶里供人观赏的静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唯有笑对生命的各种沉重,人才能在草原上迎风起舞,生命之花才会真正芬芳。
14、做一回小说推销员,《苏菲》一书与爱情小说一点关系也没他有可以让人大开眼界,可以是人发现世界的奇妙,也可以让人对哲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也许会激励人成为一个哲学家。
15、本书的开篇,15岁的主人公苏菲就收到了一封信,而信中却只有一个问题——“你是谁?”。现在想想,这三个字的简单的问题,想要回答,也着实需要一番思考。是的,我是谁?我是杨喜名。可是这个简单的陈述句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了吗?很显然,没有。因为叫这个名字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三个字的代号是表明不了什么的。那么换成另外一种回答:我是在北京飘着的一个Java程序员,我的名字叫杨喜名。这样似乎就回答了这个问题。不过也仅仅是似乎而已,谁知道宇宙中有没有另外一个星球上也有一个叫北京的城市,Java又是什么东东呢!况且仅仅确定了身份就回答了苏菲一样的问题吗?并没有。
16、从那以后,她明白了集中营绝无特别之处,没有什么值得让人惊讶的,而是某种命定的,根本性的东西,来到世上,就是来到它的中间,不拼尽全力,就不可能从中逃出去。
17、一切谎言的根源来自私人生活领域与社会生活的分界。
18、生命的重担总会压得人喘不过气,人在这样沉重的生命中苟延残喘,苦苦挣扎,最终带着重负沉重地离世。
19、“意味着我们生命的每一秒得无限重复,我们会像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一样被钉死在永恒上。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担。”米兰·昆德拉如是说。因此,尼采会说:“永恒轮回的想法是最沉重的负担。”
20、这让我联想到北京听过一个关于文学的讲座,讲的大概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整个讲座老教授都没有否定陶渊明的隐士精神,以及高尚的情操。那个诗句从他的解释中和当下主流思想大相迳庭。大概的意思就是,在医术古籍中,古人认为菊花有延年益寿的功效,肯定了菊花的药用价值,而陶渊明的故乡,有山,但是山不在南部而在北部,那为什么陶渊明要写“悠然见南山”呢?这里的南山指的是寿比南山。也许陶渊明采菊花是为了服用,延年益寿,寿比南山。
21、当我们面对奉承时,是多么没有防备啊!托马斯无法使自己不把部里官员的话当成一回事。
22、5000人读书交流QQ群102461553(1群)
23、小狗是他同事的圣伯纳德种狗和邻居的德国种牧羊狗生的杂种小狗,托马斯看着这些小狗,知道如果他不要的话,它们只有死。他感到自己就象一个共和国的总统站在四个死囚面前,仅有权利赦免其中一个。最后,他选了一条母狗。
24、说一次不算数,一次就是从来没有。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
25、假如《苏菲的世界》代表着主流知识分子的哲学观点,它所表达的也极引人注目。这本书对真实的哲学给予极崇高的评价:批判的、理性的和公正的评论;去除偏见、迷信和惯例;不做仓促和轻率的判断,一意追求真理、知识、美善和道德。
26、第二种类型的反应来自那些受过迫害的人(他们自己或者亲友)。他们曾经拒绝与占领当局握手言欢,或者确信自己将来也不会妥协(签发一个声明),尽管没有人要求他们这样做。
27、他觉得是做爱时,她看见了自己看表的动作才故意藏起了一只袜子,作为报复。
28、他在微微入睡的特丽莎身边翻来覆去,回想起很久以前在一次闲聊中她告诉他的一件事。他们谈起她的朋友Z,当时她宣布:“如果我没遇到你的话,我一定会爱上他。”
29、阅读前几章,以为本书的主角就是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艾伯特,而越往下,越觉得诡异,到苏菲十五岁生日的那场哲学宴会上,我才渐渐意识到,本书真正的主角是席德和她的少校父亲,而苏菲和艾伯特只是本书作者笔下的人物席德之父少校笔下塑造的人物,少校创造出这两个人以及他们的经历,写成一本书,作为给女儿席德的生日礼物。而奇怪的是,在少校的笔下,苏菲和艾伯特也渐渐感受到了这个创造者的存在,知道了自己的命运都掌握在他手中,于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脱离了少校的控制,获得了成功。这种被创造者逃离被安排的命运的构思,让我感觉很微妙,甚至感到思维有些被小小的扭曲了。
30、作品开头说道作者对于永恒轮回的观点,而他在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前提是永恒的轮回。所谓的永恒的轮回是重复上演你今生的生活。与我看来,轮回并不是永远重复着今生的历程,或许是受文化差异的影响,其言“转世投胎”。《仙剑奇侠传》中紫萱为与长卿相厮守,竟在他的几世都去寻找,而他在这几世中都有不同的身份。在我看来,所谓的人世间,或许并没有永恒的轮回,可当想到在众多人群中却无相同面容,可见世界真的很奇妙。作者对这永恒轮回的想法认为是残酷的,尼采说永恒轮回的想法是最沉重的负担。由此作者引出了生命到底是选择轻还是选择重的思考。
31、“我们早已被抛入人之轨道,我们在直线运行的时间之虚无中飞行。”特蕾莎和托马斯终于受不住空虚的痛苦,选择了一起平静终老,伴着一只濒死的老狗,慢慢享受老去的岁月中沉重痛苦的时光。因为只有这样的痛苦才是真实的,让他们深切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两人终于一场深重的车祸,也算是彻底解脱了这种虚空之痛吧。
32、“即使没有那个声明,也许您也能有办法留我继续工作吧。”托马斯竭力暗示对方,他的解雇足以使所有的同事以辞职来威胁当局。
33、读《苏菲的世界》的时候,是在大四上学期。当时很多人开始准备找工作,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对于刚要从学校走进社会大熔炉的我来说,这个时候读到这本书,是一种幸运。记得当时从学校图书馆的借这本书的时候,图书馆的管理员阿姨还对我半开玩笑的说道:“怎么,改学哲学了?”“我看这本书比较新。”我当时这样回答她。就这样,《苏菲的世界》成为了我读过的第一本哲学书。
34、古往今来,每时每刻都有人在讨论人生的意义,无数哲人都渴望找寻答案,从历史中,从生活中,有的自认为找到了,人却疯了,还有的则觉得人生毫无意义。于是,建立在轮回不存在之上的生活,本应该灿烂轻盈的生活,最终却化为枷锁,成了所有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