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诸葛亮十大经典故事(摘抄好句49句)

诸葛亮十大经典故事(摘抄好句49句)

诸葛亮十大经典故事

1、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地说曹操必定可打败。

2、是啊,这句话写得很美好,一个人很淡泊,看起来不在乎功名利禄,但不代表他没有远大的志向。就如诸葛亮的一生,他本向往躬耕田野,过那种淡泊名利的日子,但他也有匡扶汉室,拯救苍生的志向,他无时不刻都等待一位明主,再助明主一臂之力。(诸葛亮十大经典故事)。

3、空城计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4、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5、蜀汉在南中安定并获得大量的资源,并且组建了无当飞军这支劲旅。经过长期积累,有了北伐的基础。

6、蜀建兴三年(225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

7、汉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汉自立。魏黄初二年(221年),群臣听到汉献帝被害的消息,劝已成为汉中王的刘备登基为帝,刘备不答应,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刘备。

8、东吴水师都督周瑜,为借荆州一事,屡向刘备索讨。所有计划终归失败,业已二次受诸葛亮之气。周瑜耿耿不忘,欲遣鲁肃为刘氏代取西川,换还荆州,实则欲出其不意,袭取荆州,不料又被诸葛先生识破。

9、徐庶向刘备热诚地推荐诸葛亮,刘备很高兴,便决定去访聘。当时诸葛亮正在襄阳城外隆中隐居。刘备携同关羽,张飞到隆中,不巧诸葛亮出了门,没见到。

10、在这段隐居修炼时期,他与石韬、徐庶、孟建去湖北荆州游学。他这三个朋友读书都力求精熟,只有诸葛亮读书是“观其大略”。

11、诸葛亮要用什么计谋,才能在三天里弄来十万支箭呢?

12、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

13、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

14、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妻子都没有多余的衣服,能做到这一点,怎么不令人敬佩呢?反观我们现代的人,有钱有地位,都做不到如此,那恨不得衣服天天换,甚至很多有钱人都做到了衣服天天换。

15、(2)《三国志吴主传》:“(建安)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

16、火烧新野----夏侯敦率大军10万打刘备,被诸葛亮诱敌深入,一把火少的片甲不留 赵子龙单骑救主----长坂坡前,赵子龙怀内裹着阿斗,在曹军中如入无人之境,保得少主平安

17、两次见不到孔明,刘备有些失望,但是为了成就大业,他求才心切,不顾张飞关羽的埋怨,又安排第三次的拜访。

18、刘备兵败,陆逊追至夔关,遇此阵,土人言:“此处地名鱼腹浦。诸葛亮入川之时,驱兵到此,取石排成阵势于沙滩之上。自此常常有气如云,从内而起。”逊入阵不得出,后被孔明岳父黄承彦放出。

19、   在小说中,两军对垒,自然领军人物要旗鼓相当。用张郃对诸葛亮,显然戏份不足,无法吸引人。于是,巧妙一变,张郃就变成了司马懿。王平的空营计,太小了,不足以衬托司马懿诸葛亮的身份,更无法令人震惊,吸引眼球。于是,便在西城,上演了空城计。最终,结果王平改成者葛亮。张郃改成司马懿,王平的空营计改成诸葛亮的空城计,故事的发生地点,从街亭,改到了西城。

20、离城不远处,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城门里外,有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21、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22、喜怒之政,谓喜不应喜无喜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喜怒之间,必明其类。——《诸葛亮集卷便宜十六策·喜怒第十一》

23、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24、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是诸葛亮却接下了这个任务,还说:“不用十天,我三天就给你。”

25、   司马懿军在距离诸葛亮六十里的才被发现,此时,形势非常危急,要追赶魏延率领的大军,显然来不及。将士们脸色都变了,不知道怎么办。紧急关头,诸葛亮摆出空城计。“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菴幔,又令大开四城门,扫地洒水。”司马懿知道,诸葛亮一生唯谨慎,见诸葛亮示弱,必定有强兵设伏,于是下令撤退。

26、后有号称“水镜先生”的司马徽与刘备会面时说:“那些儒生一般都是见识短浅的人,怎么会了解当世的局势?能了解当世时务局势的人,才是俊杰。现在只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是文韬武略之士。” 

27、曹操败走华容道,他成功的让关羽还了曹操的人情,还让本不服气他的关羽从此五体投地; 借东风,草船借箭;

28、   首先我们说,罗贯中《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可以虚构,可以移花接木,可以道听途说。虽然《三国演义》中不少情节和正史一致,但也有不少情节和正史相违。

29、   这是郭冲讲的诸葛亮空城计的大概情形。不过,裴松之虽然引了这段内容,但却否定了其真实性。裴松之驳道:“按阳平在汉中,亮初屯阳平,宣帝(司马懿)尚为荆州都督,钲宛城。事实上诸葛亮屯兵阳平关时,司马懿任荆州督都,屯兵宛城,驻防孙吴;至于扶风王言慨然善冲之言,属于子毁父之言,理所不容,更不靠谱。

30、自此以后也就有了很多祭祀时除了猪,牛,羊外多了馒头;另表:馒头原来是指顶替用来祭祀的俘虏蛮夷的头,所以是称为蛮头,后改用馒头用以避讳,再后加了食旁成为现在的馒头。

31、尽管诸葛亮十分爱惜马谡的才华,但是,为了严明军纪,他毅然按照军法处斩了马谡,还上疏朝廷,自请贬官三级,追究个人“不能训章明法”、用人不当的责任。

32、   为何司马懿不趁机进攻,灭了诸葛亮。其实,这不过是司马懿“养寇为重”的伎俩。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明白一个道理,如果没了诸葛亮,曹家还能用他吗?

33、孔明谓玄德曰:“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来日黄昏,敌军必到,主公便弃营而走;但见火起,即回军掩杀。亮与糜竺、糜芳引五百军守县。”命孙乾、简雍准备庆喜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

34、司马懿疑惑不已,命令军队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这个人很谨慎,现在城门大开,里面一定有埋伏,不能中了他们的计!”

35、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诸葛亮《三国演义》

36、祭七星坛借东风(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

37、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

38、孙权为了控制挟持刘备,接受了周瑜提出的“美人计”,假意要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刚刚死了妻子的刘备,骗刘备到南徐招亲,然后打算将他软禁,作为人质,再派人去夺回荆州。

39、纵观诸葛亮一生,都很令人敬佩,为人做事各方面,都能成大家,他都能带头做到,不违背纪律,也不会去贪图享受,更不会贪财。

40、人活着,就应该活到老,学到老。不学习,活着,真的如诸葛亮所言一样,如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一样。我们当今很多人,读完书后,特别是走出校园,便不再读书,觉得自己已经毕业了。

41、第三次北伐是建兴七年,亮进攻武都、阴平,打败魏援军,占了这两郡,留兵据守,自己率部回师。次年,魏军进攻汉中,诸葛亮加强防守,又增调援军,再由于连续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军撤退。

42、十六岁时,他的叔叔又去世了,这时候,诸葛亮就隐居在隆中这个地方,耕田读书为生。

43、司马懿的先锋部队到达城下,却不敢轻易入城,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并不相信,便令三军停下,亲自前去观看。

44、赤壁之战时,周瑜让诸葛亮立下三天赶造十万支箭的军令状,想置诸葛亮于死地。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还叮嘱不让周瑜知道,鲁肃答应了。

45、其次,诸葛亮能够巧妙并准确地拿捏孙权的心理。孙权正处血气方刚之时,虽然在降曹和抗曹之间摇摆不定,但却难受折辱。当诸葛亮说出刘备不会投降,并举田横为例时,孙权显然心有不甘。诸葛亮正是抓住了孙权年轻气盛的特点,以此先从情感上引导和争取孙权抗曹的态度。

46、   如今,空城计早已是家喻户晓的故事,说到“空城计”就自然浮现出,诸葛亮站在城头观山景弹琴的情形。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诸葛亮并没有空城计。诸葛亮和空城计是后人虚构出来的。

47、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

48、与小说中不同的是,历史上孙吴主降派的代表人物张昭对前往孙吴促成联盟的诸葛亮并无刁难反倒欣赏有加,还曾经一度想要将诸葛亮推荐给孙权此外,历史上诸葛亮在刘备阵营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出使孙吴,凭借其出色的外交智慧成功说服孙权并积极促成了孙刘联盟,这也是历史上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惟一的精彩表现。只不过这一过程并不像小说中那样先与江东诸主降文臣舌辩,之后又智激周瑜,而是开门见山地直接与孙权进行交涉。《三国志诸葛亮传》详细记载了这一段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