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意思(摘抄好句42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意思(摘抄好句42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意思

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018年7月10日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引用

2、古诗词来源:《荀子·劝学》。作者:荀子(荀况)。年代:战国时期。

3、我们在尖端科研中要知难而进,绝不可知难而退。

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战国)荀子《劝学》

5、广东:汕头市龙湖区拓展产业空间做强实体经济

6、“先生,您饶了我吧,刻这块烂木头也很困难,我累了,我想睡觉去了!”

7、在官署悬挂对联,据称始于宋代,至明清两代风气更甚。这种“官联”是中国传统楹联文化的一部分。“官联”乃官员表明自己的心迹、抱负、愿望的载体,内容多是惩腐兴廉、除恶彰善、勤谨为国、秉公为民等,严保庸的这副“自题栖霞县署大堂联”亦如此。

8、  这就是叶志镇院士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笑容可掬,和蔼亲切。

9、“这也太简单了!您去休息吧,看我的,包您满意!”

10、新时代革命军人必须具备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来源:中国共产d新闻网)

11、《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

12、公堂上谁非父母,最怜尔难宽国法,苦从三木求生。

13、  在措辞上,他不说应该不断学习,而说学习不可以停止,这对纠正人们学习上常犯的不能持之以恒的毛病,更有针对性。从学派传统来说,儒家一向劝导人们好好学习。如《论语》的第一句就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荀子自称是孔子的继承人,他的著作第一句也说:“学不可以已。”这从表面上看,只是继承了儒家的“劝学”传统,其实他强调的程度显然不同。因为在孔子看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论语·季氏》)而荀子则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所以,荀子是在新的认识论基础上,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就行文来说,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语言简劲,命意深广,因而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滔滔阐述。

14、龙湖区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完善重点项目领导挂钩责任制和项目跟踪协调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和目标任务,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同时,强化领导挂钩街道和区直部门责任制,对全区重点企业落实“一对一”挂钩服务,当好企业的服务生,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同时,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着力提升“互联网+”,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以企业需要为中心,加大帮扶和支持力度,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今年1至6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完成11亿元,同比增长1%。

15、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16、龙湖区切实加强经济管理,通过加强分析预判及精细管理,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保民生等工作,保障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把抓收入作为预算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每月分析财政收入的变化情况,及时掌握收入进度。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财政八项支出进度,扎实办好底线民生保障、教育投入、医保补助等10件民生实事,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解决群众关注问题。今年1至6月,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24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9亿元。

17、坚:坚定;韧:柔韧。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18、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说明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段论述学习的内容和途径,第四段阐述学习的最终归宿。

19、原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0、  荀子否认孟子所说的人有天生的“良知”“良能”,因此他强调从外界实际事物中学习。他在这里提出的“学”的概念,就具有唯物主义因素。接着,连设五喻,展开论证,荀子先从生活经验说起:站在高处望,比踮起脚见得广阔;登高招手,顺风呼喊,手臂并非更长了,声音并非更大了,可是人家却能远远地看到,清楚地听到;可见利用高处、利用顺风的作用之大。推而广之,“假舆马”、“假舟楫”的人,也并非善于走路或擅长游泳,可是他们却能“致千里”、“绝江河”,由于设喻所用的事例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因此读起来不但感到亲切,而且觉得可信。随着不断设喻,阐明的道理越来越深入读者心灵,于是水到渠成地得出了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就是说,君子之所以会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德,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来好好学习。

21、小土块堆积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

2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3、苦干实干:“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24、千里马一跨跃,也不过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目的地,它的成功在于坚持不懈。雕刻一下就停手了,松软的枯木都不会断掉;如果锲而不舍,就算是金石也可以镂空。

25、他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

26、2018年7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引了这句典故,表达了习近平主席对中阿双方开展平等对话、加强务实合作的新期许。“锲而不舍”是指,中阿双方要坚定合作信念,“发扬丝路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朝着目标前行,为实现中阿两大民族伟大复兴、推动建设中阿利益和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金石可镂”是指,中阿合作前景广阔,合作落地之处,一定会呈现出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面貌,合作结出的硕果,一定会造福地区人民和世界人民!(来源:学习强国)

27、  因此,文章再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与“蟹六跪而二螯”,却“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进行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粗心浮气。这两个比喻,强调了学习必须坚持不懈,并照应了上文的层层论述。第三段至此结束。通过这一段的层层比喻,我们可以清楚地理解学习必须持之以恒。至此,开篇提出的“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已得到了深入的阐发和充分的证明。

28、只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你在事业上就一定能成功。

29、古诗词拼音:锲(qiè)而舍之:声母:q。韵母:ie。声调:第四声。金石可镂(lòu):声母:l。韵母:ou。声调:第四声。朽木不折(zhé):声母:zh。韵母:e。声调:第二声。

30、(译文):小土块堆积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跳不了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钳,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因为它心浮躁的缘故。

31、《劝学》在说明学习要善于积累的道理时,作者先后以“骐骥”与“驽马”、“朽木”与“金石”作对比,说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充分显示出“不舍”对于学习的重大意义。

32、说到学术和科研,叶院士结合自身经历,认为最让他受益的是多学科学习经历。叶院士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电机系,硕士和博士都就读于光仪系,毕业后一直在材料系工作至今。“本科时候学的是机电扎实了科研基础,研究生时候深入接触了光学与薄膜技术,影响了我后来的研究方向。”叶院士如是说,“发挥电、光、半导体材料多交叉学科的优势,让我抓住了光电薄膜材料科研的先机。我们的大学生,也要注重跨学科学习,在科研的道路上,凭着‘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的信念,就一定会有新发现,收获新成绩!”

33、2020年5月,光电学院校友分会与叶志镇院士相约访谈,特地为他带去了一件印有“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文化衫。文化衫的橙色代表着“求是之光”。叶院士欣喜地收下了文化衫:“谢谢光电学院的挂念!”。

34、暗室中自有鬼神,倘鉴余少昧天良,甘为一钱誓死;

35、锲而不舍意思:锲:雕刻,不:表示否定。舍:表示放弃,不坚持,停止。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36、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为了揭示后天学习的重要意义,他创作了《劝学》一文。

37、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跳不了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38、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39、“先生,刻木头太枯燥无聊了,一点意思都没有!而且,这木头长得这么结实,刻到猴年马月也刻不出什么!”

40、  接着,文章进一步设喻,从根本上阐明道理:“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这正如梁启超所说,意思是“喻人之才质,非由先天本性而定,乃后起人功而定也”(见《荀子柬释》引)。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但学习可以使人由“恶”变“善”,因此,他强调“輮”的作用。通过这个比喻,说明即使原来是地地道道的“不善”之人,经过学习,也可以“改变”成完全合乎道德规范的人。这显然是对学习者更大的鼓励。

41、清代江苏丹徒人严保庸,字伯常,号问樵,道光九年(1829年)进士,十三年(1833年)授山东栖霞知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