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老子名句经典语录(摘抄好句57句)

老子名句经典语录(摘抄好句57句)

老子名句经典语录

1、吾之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名句经典语录)。

3、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训》

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5、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的人都知道怎么样算是美,这样就有了丑;都知道怎么样算是善,这样就有了不善。”(傅佩荣)这是说明了某些概念是相对产生的。老子经常用这样的角度来看问题,如“大道废,有仁义。智惠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有些现在看起来合理的,有得则不是很合理。很显然,如果我们困在这样的逻辑中,不管我们作何种辩说,似乎都是徒劳。这个时候就需要“超越”。类似的话题在生活场景中时常会遇到。

6、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7、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8、老子名言: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9、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0、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道经·第二十二章》

11、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列子说符》

12、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13、老子名言: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4、老子名言: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5、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君命不可违,天命更不可违,兵者杀人之器,不得已而用之,不可以胜为快,战争一起,尸横遍野,民不聊生,应以悲泣之心处之。

16、   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老子》

17、“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18、  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我们生活的好坏也是相对的,有的人一直和别人比较,心比天高,怎奈何命比纸薄?

19、出自《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轻率就会失去自己的根基,急躁就会丧失主动权。

2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21、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2、老子说,我有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

23、人生于天地之间,生老病死本应顺其自然,不可以倒行逆施,战争无端夺去他人生命,悖逆大道。

2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老子 《老子》

2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 《道德经》

26、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7、译文:我有三宝,我一直都在持守着它。一个是慈爱,一个是节俭,一个是不出人头地。

28、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赢得爱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陈鼓应)在现代社会,我们当然不必标榜自己,要求做成圣人,但这种舒张胸怀的态度还是值得学习的。有时候泥于一得一失,看起来像是很务实很真实地活着,实际上却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弹性。失去了弹性的生活怎么能持续很久?

29、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老子名言名句“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30、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二章》。当人民不怕威胁的时候,那么对统治者的大的威胁就要来了。

31、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3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一切要顺应自然。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情形呢?是天地。天地造成的情形都不能长久,何况人的那点力量。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得到道;从事于德的人得到德;从事不道不德的人,得到不道不德。得到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得到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得到非道非德的人,非道非德也乐于得到他。为人诚信不足,自然就不被人信任。 ——老子 《道德经》

3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35、老子名言: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36、老子名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7、译文: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

38、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老子》

39、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0、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1、译文:罪过没有比行私纵欲更为严重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所以说懂的知足知止而心无贪求,才能经常适可而满足。

4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老子 《道德经》

43、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坚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占有而不丧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记的人才是长寿。不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人,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44、(感悟)老子讲的三宝,与事物的表面现象,是不相似甚至相反的。

45、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老子 《道德经》

46、大道无名,天下善恶美丑,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一旦有了美的标准,就会搞出“东施效颦”的笑话来,一旦有了善的标准,就会被恶人利用,成为作恶的挡箭牌。“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纣为长夜之饮,通过之人皆失日”。所以,人要保持一颗清净心、平等心,不要有所偏好,太过偏激,这才是正道。

47、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8、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49、(翻译)不丧失其立身之本者,才可平安长久。

50、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

51、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2、(翻译)我有三件宝贝,持有它们并珍藏着它们:一是仁慈,二是俭朴,三是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心怀仁慈,所以能勇于献身;奉行俭约,所以能够周济民众;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够成为天下的首领。

53、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54、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55、立身处世的三件法宝,珍爱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56、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道德经.第九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