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手抄报文字
1、 人而无信,不独为道德之羞,亦且为经济之累
2、虚假的坦白实在是一个可怕的事情。-----巴尔扎克
3、曾子也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4、“诚实守信”建设,还必须建立相应的“诚信机制”,如必要的规章制度和赏罚;加强对“诚实守信”者的奖励、褒扬和对“失信”者的惩罚与贬斥;建立各种形式的诚信档案,及时把个人、企业、团体的诚信与失信记录公诸于世;运用现代化的各种传媒手段,形成浓厚的“诚实守信”舆论氛围等,使“诚实守信”能够深入人心,形成风气。
5、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诚实守信手抄报文字)。
6、 所以说,当“爱心油条”的理念被一群人坚持下来时,我们应当珍重这一份秉承下来的诚信之光;当海尔企业从那家严格地销毁次品的小企业成长为今日的世界巨头,我们应当珍重这一份发扬光大的诚信之光;当习主席遵守反腐承诺,将蠹国之贼收于法网之下是,我们应当珍重这一份改头换面的诚信之光。我们都应当尊重这些人,这些事,因为这都是能够驱散黑暗,带来光明的太阳。(诚实守信手抄报文字)。
7、宋濂是我国明代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从小喜爱读书,但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8、一言而适,可能却敌,一言而得,可以保国。---刘向闪光的东西不一定都是金子。-----列宁
9、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道德责任,是为人处事之本;当代学生必须具备诚实守信的品德,方能在日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0、诚信的道理言不尽,诚信的事例处处皆是。我们应当用平常心去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创造一个共享诚的世界,则感情会因诚而充实,生活会因信而美满
11、这个体系涵盖了道德生活的所有方面,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三大领域中各种人伦关系的要求。在“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中,更突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10个基本规范。
12、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不再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
13、(天天手抄报原创手抄报模板素材,未授权请勿转载)
14、 东汉时期,朱晖和张堪都是南阳人,张堪早就听说朱晖品德高尚,最讲信用,对他十分仰慕。
15、法治长城始于-砖-石,诚信文明凝聚--点--滴。
16、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诚信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福科
17、诚”与“信”则是同义等值的概念,故许慎在《说文解字》云:“诚,信也。”“信,诚也。”基本涵义都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18、 同学们利用空闲时间,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互相讲诚信的小故事,绘制诚信手抄报。平凡的小故事和图文并茂的手抄报诠释着他们对诚信的理解,表达了他们对诚信的坚守。文明在言行,诚信在我心,让我们行动起来,宣扬美德,继承传统,让诚信融入我们的血液,永永远远的在我们的心中流淌!
19、诚信是一朵兰花,高洁地盛开在人们的心田;诚信是一杯香茗,氤氲了人们的心田;诚信是一首歌曲,唱响在世界的上空。
20、秦朝末年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重诺言,讲信用。人们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朋友的帮助,才幸免于难。而有信,自然会得到大家的:
21、1)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鲁迅
22、高尔基曾说过:“诚实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德。”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家做一个诚信的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诚信的好学生,在社会做一个诚信的好公民,那么,我们长大一定能成为一个对社会和祖国有用的人!
23、诚信的云翳被抛弃,再也映不出夕阳西下彩霞的绚烂。我向往真诚,渴望信任,希望旷野望天时,天蓝草碧,云白风清。
24、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在学习中,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他认为这才是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
25、真诚是春风,他复去了心灵的微尘;真诚是雨露,滋润着友谊的花朵。永远真诚吧!
26、开始涂颜色啦,给向日葵涂上黄色和绿色,标题涂上红色,彩虹、小女孩等涂上完整的颜色。
27、国家的主体是人民,国家的主权也归于人民。中国自古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明训,这些话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但国家的领导者依靠什么去团结人民呢?靠的是明智的政策和精神信念,“诚信”就是取信于民、团结人民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