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孔子有关教育的名言(摘抄好句93句)

孔子有关教育的名言(摘抄好句93句)

孔子有关教育的名言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孔子有关教育的名言)。

2、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孔子《论语》 

3、民族虚无主义曾经批评孔子实施人伦道德教化,泯灭了人的独立人格,是非理性的表现。其实这是站不脚的,它与孔子的教育思想的实际不符。孔子曾经明确肯定人具有独立的人格,亦即独立的意志。他说:“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此处的匹夫就是指贫民,所说不可夺之“志”,就是独立的意志,即独立的人格表现。

4、孔子语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孔子有关教育的名言)。

5、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孔子

6、(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7、(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8、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9、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孔子《论语》

1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11、因材施教: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12、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孔子关于教育的名言名言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论语》

13、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14、谢遐龄主编,《中国社会思想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

15、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1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20、《论语》开篇就讲:“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21、同时,我们也有qq资料群,群号:8566499群内有大量文史类电子资源分享。

22、朽木不可雕也。《论语》--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23、孔子语录: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24、我们常说的智,是指能力和素质。孔子所说的智与此不尽相同,而是指在能力和素质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品德,或者说是指深通君子之道的精神境界。孔子重视培养学生的“德智”,因为它可以使人知道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25、温故而知新:经常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才能学好新知识。

26、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论语》(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27、“点燃一把火”,火越烧越旺,形成燎原之势,可以看出这是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9、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0、孔子语录: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31、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

32、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

33、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4、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35、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36、黄厚江,《论语读人:黄厚江老师解读》,桂林:漓江出版社,20

37、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

38、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丘《论语》

39、孔子施教,以人之所以为人来施教,可谓“人道设教”而非“神道设教”。他以人的理性为教育的依据,而不以对超人力量的信仰为教育的依据

40、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摘孔子《论语》(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41、梁明霞:《孔孟“心”的思想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42、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3、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4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论语》

45、   孔子曰:习相近也,性相远也。 —— 孔子

46、http://www.ohcom/a/201204/810html

47、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

48、(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49、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论语》

50、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51、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论语》

52、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论语》(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5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5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论语》

55、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5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57、翻译: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这类的小人,就像是挖墙洞的小偷。

58、有学识的人不如喜欢求学的人,求学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59、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孔子《论语》

60、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孔子《论语》

61、著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类似的话:“爱就是教育,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扪心自问,作为父母,作为老师,你爱孩子吗?当爱缺失的地方,留下的是满地伤痕。教育而没有情感的投入,就会变成干巴巴的灌输,赤裸裸的教条,横冲冲的理论,很多时候成为一种知识的暴力,而不是教育。

62、君使chen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论语》

63、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孔子《论语》

64、道不同,不相为谋。——摘孔子《论语》(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65、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孔子《论语》 

66、孔子的教育思想有一鲜明的特点,即以社会为本。他认为人不能离开群体,不能离开社会,连个人的道德修养也不应该看成是个人独有的。他着意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心,鼓励他们积极入世,故有人称孔子的教育是“入世的教育”。

6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68、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孔子《孝经》

69、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70、现在很多偏科的孩子,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是我们“因材施教”的程度还不够。

7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2、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73、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

74、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孔子《论语》

75、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76、在学习中不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领悟,一个人才能真正学有所成。

77、孔子语录: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

78、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孔丘

7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

80、孔子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广泛地接纳学生。他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只要本人有学习的愿望,主动送10条干肉以履行师生见面礼,就可以成为他的弟子。

8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8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

83、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只有虚心向别人请教,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84、(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85、春秋 孔子《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6、“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孔子《论语》

8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摘孔子《论语》(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88、希望学生是个爱护环境的人,那老师应该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看到地上的纸屑不忘捡起等。

89、孔子语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90、好的老师,都懂得教学相长,好的老师一般都是饱学之士。

91、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为文也。”(《公治长》)

9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