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摘抄好句80句)

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摘抄好句80句)

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1、对于我个人来说,是期盼大于迷茫的。迷茫会有,目前这个情况,每个毕业生,有的人要即将踏入社会,有人继续留在高校进修,有人选择出国。

2、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3、最能阻挡我们的,是我们停下来,和他们争辩、争论甚至争吵,那才是真正浪费时间、浪费能量的事情。

4、原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寥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解其天韬,堕其天帙。

5、有些看似无用和浪费时间的事情,对我们却极其重要。(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6、第十部分至“亦乃取于是者也”,通过道化了的孔子之口,讨论宇宙的开始,提出“无古无今,无始无终”的观点。余下为第十一部分,写孔子对颜渊的谈话,讨论变化与安于变化,指出要“无知”、“无能”、“去言”、“去为”。(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7、编辑:花开心灵驿站(ID:cnhk667788)

8、我们从小就听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时间当然是珍贵的,因为人生是如此短暂。

9、《知北游》在“外篇”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也较为重要。篇文所说的“道”,是指对于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本性的基本认识。篇文认为宇宙万物源于“气”,包括人的生死也是出于气的聚散。

10、有些自命不凡啊,想像这些有资格骄傲的她、她、她一样,不一定过得太美好,却很安然。用眼角的余光,就能把所有看懂看透;用指尖的柔软,就能把所爱抓紧留住。

11、第二点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我们出国跳出舒适带接受一个新的世界,作为一个恋家的人来说,出国以后回家很难,科研、生活压力很大,必定会感到孤独,所以抗压能力一定要强。

12、我发现我所爱的女主角,都是非常理性、聪明、有风度、有深度的。

13、生命只是一个人的修行,没有任何人的言语能阻挡我们的脚步。

14、世以“老庄”并称,庄子和老子都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当然庄子的思想是承继于老子的。相同点主要在“道法自然”的观点中,庄子说“天有大美而不言……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还有就是无为、反对战争等观点。在养生观点上,虽然老庄都谈养生,但庄子更为重视,《让王》中有“两臂重于天下”。

15、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骏马穿过一个狭窄的通道,瞬间而过罢了。自然而然地,全都蓬勃而生;自然而然地,全都顺应变化而死。业已变化而生长于世间,又会变化而死离人世,活着的东西为之哀叹,人们为之悲悯。可是人的死亡,也只是解脱了自然的捆束,毁坏了自然的拘括,纷纷绕绕地,魂魄必将消逝,于是身形也将随之而去,这就是最终归向宗本啊!

16、但这事就成了他们被推着被拉着,我再说教,再讽刺,再骂,也只会叫人反感,适得其反,而我自己也会更累,所谓事倍功半。人都是活在短暂的欲望和情感中的,其实这就是越来越像动物的,现代人只不过被裹了文明的外衣,以自欺欺人的方式蒙蔽自己而已。而有远见,可以为了远方努力的人本就不多,被动的驱动终究不如主动的来的好,我们又不能画饼给他们吃,骗他们刺激欲望强行前进,所以慢慢地,我想,再尽力而不果的情况就是,力尽处见天机的时候,那我也只能选择学会放手,而不是强人所难了。我的志并不是要多少人和我一起登山,而是登山劝学而已,只要把有些东西流传下去就好了。而只有走到那里,我流传的东西才会真的悠久,所以劝学成功的根本在于修身。舍此不过就是些文字虚壳罢了。昙花一现,不足为论而已,大家看着好像文字中的意义被我们一点点接续起来,但其实靠的不是啥学问,而是背后更深刻的东西。所以那天身边的人都劝我,保重自己,很多事其实就全看我的修身和登山了。所以我得修整好后,继续前行。该尽力的我尽力而为,但终究要以登山为志,修身为本。大家也要收拾好心情,把那横生散落的勾连各处如藤蔓的精气神收回来,从那些自己给自己构筑的荆棘藩篱中走出来,从新上路,别再任性自弃。

17、篇文还认为“道”具有整体性,无处不在但又不存在具体形象,贯穿于万物变化的始终。篇文看到了生与死、长寿与短命、光明与幽暗都具有相对性,既是对立的,又是相生、相互转化的。

18、“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寥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解其天韬,堕其天帙。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乎!”

19、第八部分至“何从至此哉”,写“有”与“无”的关系,“有”与“无”的相对性仍是基于“有”,只有“无无”才是真正基于“无”。第九部分至“物孰不资焉”,写捶制带钩的老人用心专一。

20、人类的生命极为短暂,百岁时光也不过弹指一瞬。在无穷中只有一个瞬间涨落中的涌现的有序系统属于特定的主体,而那之后就是另外一个个的涟漪,一次次的涨落,但那些都不再是同一个主体,或者只有非常小的几率与此有关了。

21、一些守财奴和工作狂,牺牲了基本的休息,牺牲了各种放松身心的娱乐,牺牲了家庭的天伦之乐,牺牲了生命里那些美好的体验,只是苦熬苦磨时间,以至于从青丝到白发,试问其生命的质量何在,人生的意义又在哪里?

22、第四部分至“又胡可得而有邪”,写舜与丞的对话,指出生命与子孙均不属于自身,一切都是自然之气的变化。第五部分至“此之谓大得”,通过老聃跟孔子的谈话,描述大道存在的独特方式,借以说明大道的特点。这一部分在全篇中处于重要地位。

23、 所谓真,就是精诚的极点。不精不诚,不能感动人。人要守真,一个不真诚的人是不能打动别人的,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赞同。

24、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乎!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非将至之所务也,此众人之所同论也。彼至则不论,论则不至;明见无值,辩不若默;道不可闻,闻不若塞:此之谓大得。

25、而在夏春冬秋面前,默然相对以心交谈像“码头扛大包一样累人”(方方可是当过四年装卸工的人),所以麦子才断定“我两再一起过,不出一年全得自杀”,也知道小男的自杀本是夏春冬秋会走的路,她曾说“原先还以为自杀是一门挺高尚的艺术哩”,所以也用小男的“好死不如赖活着”劝慰着妻子。

26、第二部分至“可以观于天矣”,基于第一部分的认识,进一步提出“至人无为,大圣不作”,一切“观于天地”的主张,即一切顺其自然。第三部分至“彼何人哉”,写啮缺问道,借被衣之口描述寂志守神的体道之法。

27、但基于宇宙万物的整体性和同一性认识,篇文又认为“道”是不可知的,“知”反而不成其为“道”,于是又滑向了不可知论,主张无为,顺其自然,一切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可改变,也不必去加以改变。

28、心里惦记,又不能做什么,只能专心做事排解,这样持续了一阵子。这个时候准备国庆了,我一下就陷入到有史以来最难过的阶段,就像鱼儿离了水,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不得不回来休息几天,不然只怕我就得进医院。这才有了开头那一段。这次的经历其实跌宕起伏,后面守丧期间还有出书的事,一下子几天之内要整理出近百字义来,真的全都赶在一起了。但是无奈的很,我也只能扛着来。别人是不会明白我们身上的经历的,所以只能咬牙坚持。每天讲字义只能上午在公园里,一边溜达一边来,下午就在家再熬两三个小时。终于弄完我的这部分了,但我也伤得更厉害了。登山修道其实也不过是大一点蚂蚁而已,在自然面前,在人类巨大的群体面前很多时候也只能委曲而行。越往前走,限制越大,才是道途,而越往前走越肆无忌惮,就是另外的路了。

29、有的时候,我也觉得我不该多说多管这些小孩的事情,随他们去,我讲我的学问,我自己闷头写书只怕效率最高。这样还美其名曰尊重人家的选择,大家其乐融融的,我也能走的快点。但这样其实他们一点可能性都没有了,一脑子幻想,一身毛病,最后只能饮恨在山脚下。我总觉得这样对他们不好,他们就是没见识过这条路上的艰险,才会这样大大咧咧的,不肯改错,改错这么被动。我应该还可以再带带的,所以想尽办法,拉着哄着往前走,所以虽然养着伤,但也想办法活跃论坛,推进各种事务,还开了电影之夜。这其实很累,伤不是假的,时不时就会身体上的不适变得严重。

30、勤奋决定了你的财富,而那些被浪费掉的时间却决定了你生活品质。

31、原句是: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32、最终,你所浪费的时间,其实是去翻阅了生活这本书。从中习得的知识,培养了你的尊严与自尊,以及对于世界公平公正的眼光。

33、傅钟每次上下课时都会被敲响,但是每次都只敲21下,因为傅校长曾经说过,“人的一天只有21小时,还有3小时是用来沉思的”。

34、这些事情,与你的工作、财富、升职无关,然而,当你在被浪费的时光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就能收获更多的勇气与智慧,去面对未来的生活。

35、白驹:白色骏马,也比喻太阳;隙:比作郤( xì) 郤:同“隙”,指缝隙。

36、公历2020年| 6月14日(夏历闰四月廿三)| 星期天

37、当年你们对离开西安后的生活有所担心,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是否还能像在师大校园里一样,单纯而热情地活着。

38、真正获得幸福的人,应该是闲暇之人。闲暇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要撇开世俗生活的繁杂,那些繁杂会浪费你的生命。

39、 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白色骏马跃过一道缝隙一样,很快就结束了。

40、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透过缝隙看到白马飞驰而过,不过一瞬间罢了。

41、问问自己,我能不能慢下来?我敢不敢慢下来?

42、《知北游》“外篇”的最后一篇,以篇首的三个字作为篇名。“知”是一寓托的人名,“北游”指向北方游历。在传统的哲学体系中,北方被叫做“玄”,“玄”指昏暗、幽远,因此北方就是所谓不可知的地方。篇文认为“道”是不可知的,因此开篇便预示了主题。

43、每个人从呱呱坠地,婴儿吮吸母亲的乳汁长大,再到孩提时奔跑在大街小巷其乐融融,然后上学读书,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然后毕业工作,结婚生子,抚养子女,然后老去直至回归黄土......

44、原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寥然,莫不入焉。

45、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出自庄子的《庄子·外篇·知北游》。

46、毁坏了自然的拘括,纷纷绕绕地,魂魄必将消逝,于是身形也将随之而去,这就是最终归向宗本啊!不具有形体变化而为有了形体,具有形体再变化而为消失形体,这是人们所共同了解的,绝不是体察大道的人所追求的道理,也是人们所共同谈论的话题。

47、黄帝四七一七年|岁在庚子|壬午月 | 戊子日

48、用一句大白话来说:何不理直气壮地浪费时间,从而感受生命的美好?

49、白驹:白色骏马,也比喻太阳;隙:比作郤( xì) 郤:同“隙”,指缝隙。

50、文中描述了孔子有一次专程去向老子请教什么是“至道”,老子要孔子斋戒沐浴,说道:“人的寿命是极为短暂的,好像白马驰过狭窄的空隙,一闪即逝。死是人从有形转化为无形,道即精神可以永远留在人世之间。”扩展资料《知北游》是《庄子·外篇》中的最后一篇,也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一篇,对于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也较为重要。《庄子》一书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与人生观。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等诸多方面。

51、不过在直面过程中,在处理类似问题中,我们其实有各种合适的办法,避免亲人和自身的更严重的损伤。所谓行义其实就是如此。我外婆这次其实就是被抽血的一下子搞坏的。外婆那么大岁数,一住院就是要抽十管血,而且隔一阵子就要继续抽,每次我都拦着,但医生就说不抽不行,但很明显,外婆身体的元气快速衰弱,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不能因为一些程序正义一直抽血的。而且因为害怕吸入式肺炎导致发烧,还是给外婆下了鼻饲,那个营养液一开始第一天是好的作用,但第二天开始就成了泻肚的主要来源,一天十几次,外婆直接就开始不叫人碰了。这种老老人,其实都很脆弱了,但这些三甲医院的大夫其实依然在用常规的方式处理,或者说不动脑子,以规避责任的方式进行处置是极为不当的。我们赶紧停了营养液,换成每天自己打吃的给外婆,图书馆的同学做了馒头和肉,学生们帮我准备饭,我来配料,我们一起打碎,每天要送,精心的准备起了作用,最起码没有那种要“碎掉”的现象了。当老人不叫人碰的时候,其实就很危险了,我们这次算是熬过来了。但因为前面抽血得太厉害,最终还是油尽灯枯了。外婆的血是特殊血,很多时候都是靠着血来顶着的,这种大量的抽血直接伤己寿元。所以医院救了外婆,也害了外婆。

52、白驹过隙,来源于《庄子·知北游》。文中描述了孔子有一次专程去向老子请教什么是“至道”,老子要孔子斋戒沐浴,说道:“人的寿命是极为短暂的,好像白马驰过狭窄的空隙,一闪即逝。死是人从有形转化为无形,道即精神可以永远留在人世之间。”

53、到后来两人能够继续把日子过下去,也是用车做了交代。不要随便换车了。她说。

54、明白生命的无可奈何,时间的无可挽留,所以而能随遇而安,心无执着,尽情享受生命的顺逆悲喜,这才是逍遥优游的人生,这才是自在自足的生命。

55、泉水干涸,鱼儿困在陆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湿润求得生存,(此时此境)却不如我们彼此不相识,各自畅游于江湖。

56、“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骏马穿过一个狭窄的通道,瞬间而过罢了。自然而然地,全都蓬勃而生;自然而然地,全都顺应变化而死。业已变化而生长于世间,又会变化而死离人世,活着的东西为之哀叹,人们为之悲悯。可是人的死亡,也只是解脱了自然的捆束,毁坏了自然的拘括,纷纷绕绕地,魂魄必将消逝,于是身形也将随之而去,这就是最终归向宗本啊!

57、此句的含义是:人的一辈子和世界万物相比只是短短的一瞬间,在还没有好好体会好好生活的时候,时间就过去了,所以要学会珍惜时间,懂得取舍。

58、学长你对于自己的未来,内心更多的是期盼还是迷茫呢?

59、第八部分至“何从至此哉”,写“有”与“无”的关系,“有”与“无”的相对性仍是基于“有”,只有“无无”才是真正基于“无”。第九部分至“物孰不资焉”,写捶制带钩的老人用心专一。

60、所有让自己快乐的时间都不算浪费,多花些时间在无用的事情上吧,你给时间自由,岁月才能给你意义。

61、不过我发现亦舒的是林妹妹俊逸的海棠诗,方方的是宝姐姐浑厚的海棠诗,也就是说,亦舒也许还欠些广度和厚度(当然,这是我不知天高地厚瞎说)。 

62、译文: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骏马穿过一个狭窄的通道,瞬间而过罢了。自然而然地,全都蓬勃而生;自然而然地,全都顺应变化而死。业已变化而生长于世间,又会变化而死离人世,活着的东西为之哀叹,人们为之悲悯。可是人的死亡,也只是解脱了自然的捆束。

63、浪费时间,而不是浪费生命,快乐的秘密是成为你自己,在活着的时候快乐地生活,如果我们明天就离开这个世界,没什么遗憾,这就是成功的。

64、他认为,天人之间、物我之间、生死之间以至万物,只存在着无条件的同即绝对的“齐”;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

65、新年之际,不妨给自己定个小目标:理直气壮地浪费时间,大大方方地和时间握手言和,慢慢悠悠地享受时间之光对生命的滋养。

66、第十部分至“亦乃取于是者也”,通过道化了的孔子之口,讨论宇宙的开始,提出“无古无今,无始无终”的观点。余下为第十一部分,写孔子对颜渊的谈话,讨论变化与安于变化,指出要“无知”、“无能”、“去言”、“去为”。

67、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68、我想我还得慢慢学会,故事不仅仅是故事的道理。

69、主播:岁月如水,本名,霍永胜,山西临汾人,热爱摄影及朗诵,为人坦诚热情,追求用真挚的声音来诠释每一篇作品。

70、人世间纷纷扬扬,熙熙攘攘,也许大家可以陪伴前行的旅程已经结束。

71、外婆算是有福的,正好是儿女都在身边的时候过去的。我再和外婆亲,再是双姓,算是孙子,也不如母亲和舅舅。在外婆最后这段时光中,这点看得很清楚。外公过世后,我们把外婆从国外接回来后,她对我的认识就是亲,但叫不出来名字。然后就说我是好孩子,偶尔能叫我的名字,但说不清楚我到底和她啥关系,后来开始管我叫侄子。好吧,我就是再次验证所学的过程,很久之前就被教导这个过程具体是咋回事。但爷爷因为我的干涉很特殊,所以有些东西没有出现。但外婆这事我这两年都很努力的克制自己,也就是尽力不去干涉这个过程,慢慢的就如我们所学的,出现了一些寿考老人应该有的现象,比如她慢慢就剩下血脉上的本能。我这个外孙因为很亲,从小在她家长大,又用了妈妈的姓氏,所以气息上比一般的外孙亲的多,但也就能提一辈,但毕竟不是亲出,不能和儿女相比,至多也就是侄子了。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外婆谢世,这世上从此血缘上和我最近的人又少了一位。

72、可转眼间就真的进入了崭新的人生阶段,数不清的事情纷至沓来,你可能会为了考研伏案苦读,可能在为创业奔波,可能还因不知前路方向而愁苦。

73、不过经历过这次后,原来的一个想法再次不断清晰起来:等我们自己有能力,还是开启自己的养老事业吧,最起码我们清楚老人气血变化的基本现象,对于死亡更有专研。对于很多老老人,就像我外婆这样有寿考可能的老人会提供更合适的照看治疗。不会被西医的本本主义,程序正义,规避责任的方式给耽误了,而我们又不排斥现代医学的一切手段,所以等于会提供中西择优,古今兼顾,形气并重的复合性的养护送终的环境。这是现在看来最好的办法了。到时候应该是给书院同仁的家里老人一个比较好离去的环境。包括心理和生理上的环境。而这对于我的学生们来说是特别需要的。他们很多是独生子,而且身上已有干货,那么届时三四十年后,即便不至于我这种样子,也会有类似的经历,那么自己一个人硬抗,只怕会受到难以修复的损伤。所以他们之间这种养老互助的办法其实是刚需。而且下个十年就是老龄化的时代了,要延续三十年,这种办法以后也会是时代需要的必然。你信不过医生护工,但信得过自己的同学挚友,早早安排布局,亲人和自己的修身都会得到相宜的最优解吧。

74、本篇内容主要是在讨论“道”,一方面指出了宇宙的本原和本性,另一方面也论述了人对于宇宙和外在事物应取的认识与态度。

75、现在看,我们还有时间,需要的就是继续鼓励那些已经有些干货的,真的有点希望的孩子们继续修身登山,虽然道阻且长,但终究会学到关于老和死的部分。只不过按规矩未知生焉知死,没有一定杯水的基础,修身不到一定阶段,是没法学习这些东西,否则的话就会脑子比较乱,反倒成了坏事。所以关键就是得排序,关键得践行修身,届时有一波这样的同学以修身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培训些学习我们知识的护理人员了。这样看来,十年二十年之后开展自己的养老体系并非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吧。其实学了我们学问的孩子慢慢会变得更加值得信任。

76、我这辈子就想默默无闻的登到这世界的山顶,然后去追寻那悠远无极。所以从小所学所知,家里根本不知道,顶多小的时候涵养不够,和他们讲过几次最浅的东西,他们觉得我神叨叨的。所以初中之后开始我就变得很正常,他们也不知道我到底咋回事,也没有必要知道吧。悫士之道只能自己开解自己,但又哪里有那么容易?这次我都快憋出内伤了。我就对我自己说本来外婆也就不信这些,所以最后偶到这些才是对的。超越常识的见识其实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正确的东西没法用,看着亲人受罪,学了没法用的无奈,各种擦边溜缝的打补丁,想尽办法可谓穷屈难伸。我当时就在想,也不知道我的学生们有几个人能忍得住这种委屈,能把这条路安全的走下去,还是尽量的传播一些正确的东西,有一定信息环境,不然他们只怕届时会更难受。从小任性惯了,可没有我们这种能忍的经历。到时候若是一时撒泼,背了规矩,牵扯了这种生死偶不掉的事,只怕没戏了。

77、最终,钱与学校没有教会你的视野与格局,美与生活都会教给你。

78、《玄门道语》期刊投稿:xuanmendaoyu@1com

79、第四部分至“又胡可得而有邪”,写舜与丞的对话,指出生命与子孙均不属于自身,一切都是自然之气的变化。第五部分至“此之谓大得”,通过老聃跟孔子的谈话,描述大道存在的独特方式,借以说明大道的特点。这一部分在全篇中处于重要地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