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原文
1、 (译文):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
2、(译文)人要有所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放任自流;想轻轻松松的,就不会有成就的。
3、 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
4、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
5、 (译文)有抱负的人终究全成功,就像大海船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成功。(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原文)。
6、 五刑不如一耻。——吕坤《呻吟语"治道》
7、 (译文):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
8、11(打卡第11天)做选词填空题,什么方法最高效?(附资料表)
9、睡前经常听讲故事的孩子,相比于不听故事的孩子,将来入园、上小学后表现都比较优秀,一是孩子经常听故事有丰富的词汇量,二是孩子在故事中听了很多道理,理解能力也比较强。
10、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11、 (解读)一句写“勤”,一句写“谨”。清晨起来就要将庭院、台阶扫干净,里里外外要使它保整洁,这是“勤劳”的好习惯,也是清洁卫生的好习惯。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做事要从身边小事做起。日出而作、闻鸡起舞,都有一个“勤”字在。日落而息,要亲自检点门户,这样能做到处事“谨慎”。从礼子开始,儒家对勤俭治家和谨言慎行都有很高的要求。
12、(译文)天虽然高不可攀,但假如人决心做某事件事情,它也会服从人的意志的。
13、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4、 (译文):自己生活节俭,以做人的正道来教育子孙。
15、(译文)刻东西如果半途而废,就是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刻个不停,即使是全石也可以雕刻成功。
16、(译文)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获,但即使是不高贵的平民的志向也不会改变。
17、 1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18、 (注释):谮(zèn)诉:诬蔑人的坏话。
19、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0、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21、 (解读):这是说一个人读书的目的,在于使自己成为一个具备圣贤之心的高尚的人。古人强调一个“圣人”,应当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做官一定要为百姓、为国家着想。这是朱柏庐先生提出的做人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做圣贤,存君国。
22、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23、 1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24、5(打卡第5天)五分钟教你如何高效备考四大名著!(附资料包)
25、 (解读):小商小贩,肩挑贸易,冒严寒酷暑,十分辛苦,资本很小,获利甚微,仅足糊口,你再占他便宜,于心何忍?因此要公平待人,不占小便宜。看见穷苦的乡亲邻里,你应该多加关心照顾,尽力救济体恤,对弱势人群应该有一颗同情怜悯之心,有助人为乐、关爱奉献之行。
26、(解读):这一条道出传统中国人的思想:作什么事情都不要招摇,低调一些,实用就很好。
27、 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28、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
29、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30、(译文)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谦虚谨慎会得到益处。
31、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32、(译文)治家,不能靠一种财宝;治国,不能靠一种方法。
33、 (解读):这句话对今天的都市人仍然有着莫大的意义。现代都市人总是感觉累,这种累不是别人加给你的,是你自己加给自己的。物质的增长永远没有贪欲的增长速度快。有了房子还想要车,有了小房子还要要大房子,永无止境的欲望才会带给自己压力。早在明代朱先生就告诉你: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下面的话隐含其中:这样你就会活得简单而快乐。
34、百姓溺亡于水,知识分工协作子溺身于不慎之言,国君溺命于民怨。
35、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36、3(打卡第3天)文言文学习的核心不是技巧方法,而是字义和用法!
37、 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38、 (译文):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
39、在脸书专页“通传媒”该则贴文的评论区,香港网友怒斥,忠孝仁义,礼义廉耻他有吗?一个“逢中必反”的人有资格做示范人物,是在玷污中国的伦理理念!黄之锋是香港教育出的人渣,是传统美德的败类示范↓
40、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41、(译文)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对待别人宽厚而平易。严格而全面要求自己,所以他就不会懈怠;宽厚而平易对待别人,所以人们就愿意亲近他。
42、孩子听故事的时候,会伴随故事情节自己展开想象,能够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43、 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44、(译文)底毁别人,实际上是自毁;称许别人,实际上是自许。你诋毁别人,人家也诋毁你,这难道不是自毁吗?你称许别人,人家也称许你,这难道不是自许吗?
45、 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46、 (解读):对于兄弟叔侄,要多多安抚贫寡,长幼内外,应当家法严格。
47、 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4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49、 (译文):家僮、奴仆,不可雇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
50、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51、 (解读):别人有了吉祥可贺的事,不可生出妒忌心理;别人有难或有了灾祸,不可生出幸灾乐祸的心理。
52、(译文)大自然运行从不懈怠停止,君子也应该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53、 (解读):嫁女儿要选择品质好的女婿,不要要贵重的聘礼.娶儿媳要求端方的淑女,不要计较厚重的陪嫁。这两句话都是让后人在嫁娶时,重德而勿重财。
54、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55、《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中寓意深刻的名言警句是我们祖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典籍中的精髓。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将这本书反复阅读与思考必然受益良多。
56、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57、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58、 (译文):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来报应,会在自己的妻子儿女身上;怀怨在心而暗中伤害人的,将会替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
59、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60、(译文)抛弃燕雀的草树间扑腾的小志向,效仿大雁的高飞在天。
61、 1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62、 1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6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64、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65、 (解读):这句话是说,应当趁着天还没有下雨,先修缮好房屋门窗;不要到了口渴想喝水时,这才去挖井。绸缪,比喻事前作好准备工作。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两句是告戒子弟做事情不能“急来抱佛脚”,一定要事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这很值得我们今天处事时作借鉴。
66、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67、 朱柏庐(1617-1688),名用纯,字致自号柏庐。明末清初昆山人,清初居乡教授学生,以程、朱为本治学,提倡知行并进。他的《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被中国传统教育视为启蒙读本,影响深远。目前还有拓本传世,更有不少人能够琅琅上口。朱伯庐还有一首《劝孝歌》,写尽了母亲养育儿女的辛苦,告诫人们不要忘记母亲的养育之恩。这首《劝孝歌》,层次清晰,通俗易懂,感人至深,广泛地流传于江浙一带。
68、 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69、(译文)消转灾祸本身就是培植福分,扭转败局本身就是立功。
70、(译文)有道德的人不会真正地孤独,总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亲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