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蔡元培的教育学观点(摘抄好句48句)

蔡元培的教育学观点(摘抄好句48句)

蔡元培的教育学观点

1、蔡元培的政治立场及个人趣味,在其辞职说明中,有很明确的表述。五四运动爆发,蔡校长为抗议政府镇压爱国学生而辞职。在《不肯再任北大校长的宣言》中,蔡先生称:“我绝对不能再作那政府任命的校长:为了北京大学校长是简任职,是半官僚性质,……天天有一大堆无聊的照例的公牍”;“我绝对不能再作不自由的大学校长: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我绝对不能再到北京的学校任校长:北京是个臭虫窠。无论何等高尚的人物,……一到北京,便都染了点臭虫的气味”(参见高平叔《蔡元培年谱长编》中册第215-216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2、 他主张将军事教育引入到学校和社会教育之中,让学生和民众受到一定的军事教育和训练。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学生生活的军事化,特别是体育的军事化等。

3、“五四”前后,由拖欠教育经费,积欠教职员薪资引发的请愿、罢教、罢课风潮此起彼伏。为维持教育的正常进行,教育界发起了向北洋政府争取教育经费独立的斗争,进而形成内容广泛的教育独立思潮,并成立了“全国教育独立运动会”。

4、今天,就来一起听听这位北大老校长的故事,作为迟来的纪念,聊表我辈对大家的瞻仰追思。

5、并非理想社会的教育,但针对中国现实有寓兵于民、对抗军阀拥兵自雄与捍卫民主共和的良苦用心。

6、这一方针是蔡元培对当时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一种概括。所谓实利主义教育,是指密切教育与国民经济生活的关系,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使教育能发挥提高国家经济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世界竞争之中,发展实利主义教育实为当务之急。

7、③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学生的研究兴趣;

8、(1)军国民教育:主张将军事教育引入学校和社会教育中,让学生和民众受到一定的军事训练,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学生生活的军事化,特别是体育的军事化。

9、(2)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能自由编辑、出版、采用教科书。

10、这就说到蔡元培之于北大,其实长期处于遥领状态。1919年四个半月的出走,是五四运动的余波,多为学界关注。1920年11月24日至1921年9月14日的欧美考察,说出来的是调查欧美大学情况、访求教员、筹建扩充北大图书馆,但据蔡元培《自写年谱》,背后原因是张作霖、曹锟对蔡元培这北大校长很不满,“李君石曾为缓和此种摩擦起见,运动政府,派我往欧美考察大学教育及学术研究机关情况”。至于为抗议教育总长彭允彝干涉司法独立蹂躏人权而辞职,1923年7月20日开始赴欧研究,1926年2月3日回到上海,但并没回北大,而是滞留东南一带,从事政治及学术活动。这么算下来,蔡元培执掌北大这十年半(1917年1月至1927年7月),真正在校时间只有一半。

11、蔡元培尊重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因此要在摒弃封建道德的专制性和等级性的同时,汲取其中有利于资产阶级道德建设的养分,找到与自由、平等、博爱相通的中国古代传统儒家思想,以此来教公民道德。

12、一方面是由于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需要举国皆兵之制;另一方面,也是养成健全人格所必需,体育是实施其他四育的基础。

13、大学最终如何发展,取决于各方力量的博弈,并不完全体现校长的意志。基于此判断,我认可蒋梦麟的工作,二十年前的断言,今天看来依旧有效:“历任北大校长中,名气最大的当属蔡元培。对于老北大基本品格的奠定,蔡氏确实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在历史学家笔下,蔡氏的意义被无限夸大,以至无意中压抑了其它同样功不可没的校长。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蔡氏的早年学生蒋梦麟。”(陈平原《老北大的故事》第4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这段话,被日后很多谈论蒋梦麟的文章所引用。

14、凯程网课辅导:弟子班 | 311网课班 | 333网课班|北师703| 北师大333+901 | 西南大学666 | 西南大学333+904 | 首师大774 | 首师大333 | 广州大学333 | 湖南师大333 | 河南大学333 | 专业课二网课 |

15、“教育独立”作为一种思潮,萌发于五四运动之前,发展于20世纪20年代。1922年蔡元培发表《教育独立议》一文,阐明了教育独立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他认为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受教育者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自己的人格。教育与政d、教会在目标、性质上存在严重对立,因此教育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应完全交给教育家去办,保持独立地位,不受政d或教会的影响。

16、在学校管理方面,主要体现了蔡元培“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思想,把推动学校发展的责任交给教授,让真正懂得学术的人来管理学校。改变了京师大学堂遗留下来的封建衙门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

17、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五育”中的相关地位。其中世界观教育是“五育”的最高境界或称之为最高表现。公民道德教育则是“五育”的核心。美感教育是实现世界观教育的途径。其中蔡元培所提出的“美感教育”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将“美育”纳入教育方针之中。

18、蔡元培对北大改革是全方位的,其影响甚至超出了教育领域,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19、实利主义教育(智育),即是“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既包括各种普通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如历史、地理、算学、化学、手工、博物等;也应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密切教育与国民经济生活的关系,使其能发挥提高国民经济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20、在中国近现代的教育史中, 从早期对“三育” (德育、智育、体育) 的强调, 过渡到对“四育”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的提倡, 是对美育价值逐渐认同的过程。

21、(3)公民道德教育:主张从儒家传统文化入手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其内涵和资产阶级追求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相通。

22、教师群体的学术水平是一所大学学术水平的标志,也是把大学建成学术研究机构的重要保证。蔡元培在教师聘任上采取“学诣”第一的原则,认为对于具有真才实学、教学热心、有研究学问的兴趣和能力的学者,不管他的国籍、资格、年龄、思想倾向,都应加以聘任。

23、1923年1月17日,为抗议教育总长彭允彝干涉司法独立、蹂躏人权,蔡元培向总统府提出辞职,且立即离京。北大及北京各校师生于是开展驱彭留蔡运动,一直坚持到9月4日彭去职,12月27日蒋梦麟代理北大校长,此次动荡才告结束。可此前的7月20日,蔡元培已启程赴欧,且一去不再回北大。

24、蔡元培的“教育独立”思想是指:教育经费独立、教学行政独立、教学学术与内容独立、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其中教学行政独立具体包括:试行大学区制,实现教育学术化和学术研究化。

25、鉴于当时中国内忧外患的事实,改变中国重文轻武的教育传统迫在眉睫。蔡元培主张将军事教育引入到学校和社会教育之中,让学生和民众受到一定的军事教育和训练。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学生生活的军事化,特别是体育的军事化等。

26、王国维早年译介西方教育学著作, 受席勒和赫尔巴特的影响很大, 这对其美育思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27、(4)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扩充文理,改变“轻学而重术”思想;沟通文理;改年级制为选科制。还在1920年实行女生旁听制度,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先例。

28、①中国教育会:教育青年开发知识、增进国家观念,恢复国权、暗中宣传革命派;

29、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鲁迅

30、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31、1917年7月1日,张勋撵走黎元洪,把12岁的溥仪抬出来宣布复辟。两天后,蔡元培发布辞职书。7月20日“得北京大学职教员公函,请回校”,三天后回校复职。

32、 他主张将军事教育引入到学校和社会教育之中,让学生和民众受到一定的军事教育和训练。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学生生活的军事化,特别是体育的军事化等。

33、他把教育分为“隶属于政治”与“超轶乎政治”两类。隶属于政治的有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三者;超轶乎政治的则是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他认为,两类五种教育均不可偏废。为了强兵富国,需要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但“必以道德为根本”。公民道德即“自由、平等、亲爱”,亦即儒家的“义、恕、仁”。他把欧洲资产阶级道德观念同中国儒家的传统道德观念揉合在一起,主张培养现实社会的完全的人格。

34、打卡做题|江苏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18)

35、▲1920年3月14日,蔡元培(左二)与胡适、李大钊、蒋梦麟在北京西山卧佛寺。

36、凯程VIP集训营:集训营环境介绍 | 20集训营喜报 | 凯程暑期集训营 | 特录班 | 暑期集训营开营 | 百日集训营 | 雏鸟班集训营 | 环境营 |

37、1912年发表《对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力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的是()。

38、(1)教育经费独立:政府指定固定的款项,专做教育经费,不能移作他用。(2)教育行政独立:设立专管教育的行政机构,不附设于政府部门。

39、在蔡元培的教育经历中,任过唐绍仪内阁的教育部长,任过北洋政府的北大校长,他任北大校长最有名的一句话就是:“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这句话至今给人警醒,令人振聋发聩。

40、打卡做题|江苏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17)

41、提倡和重视女子教育是蔡元培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他大力主张推广普及教育和女子教育,更重要的是,他还在实践上开创了近代中国男女同校的先河。1912年,他任教育总长后,立即规定:小学实行男女同校。继之,1917年他任北京孔德学校校长,首次开了中学男女同校的先例。两年之后,1919年他在北大开创了近代中国大学实行男女同学的先河,在政治界和思想界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42、教育是进步的文化,学术的发展总是一代胜过一代,后人超越前人,所以教育的内容在不断更新,并力图创新知识;而教会则是保守的,《圣经》的话就是金科玉律,容不得丝毫的批评。教育唯有脱离宗教而独立才能真正有所发展。

43、蔡元培认为大学应是“研究高深学问之地”,明确大学宗旨,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

44、为实现教育真正独立,蔡元培设计了以下具体措施:

45、尊重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汲取有利于资产阶级道德建设的养分,将二者结合起来,培养国民的道德感。

46、1912年初,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根据专制时代和共和时代对教育的不同要求,从“养成共和国国民健全之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成为制定民国元年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

47、比如,1917年秋北大评议会的设立,便是蔡元培的一大创举。过去的北大,校长大权独揽,教授们只能被动服从;蔡元培立意改变这一现状,不再是校长一个人说了算,而是创设作为全校最高立法机构与最高权力机构的评议会,除校长与各科学长之外,各科教授自选各本、预科教授二人为评议员,一切重要校政及规章,须交评议会审议通过方能付诸实施。这一制度设计,最初是为了压缩校长权力,发挥教授治校的积极性;可到了危机时刻,另一个功能凸显,那就是即便校长不在,学校也能正常运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