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孔夫子的弟子歇后语的下一句(摘抄好句21句)

孔夫子的弟子歇后语的下一句(摘抄好句21句)

孔夫子的弟子歇后语的下一句

1、有一个做小买卖的,儿子做了官,他成了老封翁。有一天他去见县官,县官请他上坐,他坚决不肯。县官说:“我跟令郎是同年,理当坐在您下首。”这位老封翁说:“你也是属狗的吗?”这里就是利用“同年”的两种意义。(孔夫子的弟子歇后语的下一句)。

2、                                                                 

3、相传孔夫子共有学生三千人,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七十二人,称为贤人。“贤”与“闲”谐音。指没有事情做的人,或与正事无关的人。有时含有多余的意思。

4、宰我说:“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宰我认为他的老师孔子比尧舜还要伟大得多。我们如果只从表面看,学生投老师的票,是当然的道理,偏私之意在所难免。事实不然,我们如果详加研究的话,宰我这个论点可以说是公正无私。尧舜固然有圣人之才、圣人之道,可以君临天下,但是却没有建立万世师表的精神世界;而孔子在当时很可以一统天下,但是他却仍然安守其分,以平民之身开创有教无类的先河,致力于百代千秋的大业。如果更深入研究,这其中还有更多道理,我们在此也是只点到为止。

5、 请用“——”画出加点字在下面词语中的读音。(6分)

6、所以,若以经验来证明,我们也可以证立人性恶。孟子还特别喜欢类比证明。但用比喻论证实在是冒险,是冒险的证明,也是证明的冒险,当然,也可能是一种有意为之的骗局,这要视证明人的品性而定。

7、我想,人性问题,无论是证善,还是证恶,都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持。这极有可能是一个不能证明的问题。它不属于理性范畴,而可能属于非理性范畴。孟子运用不少经验证明,我们说,经验证明不是有效证明,同时,我们还可以举出更多相反的经验。比如,孟子用“恻隐之心”来证明人性本善,使用的就是经验证明。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有触动恻隐之心的经验,好像其普遍性足以证立人性本善。但是,我们是否也普遍具有“小人之心”的经验呢?如同孟子所说,我们看到一头牛将被杀,一个小孩将落井,马上就会有怜悯和救助之心涌现;但另一方面,我们是否也暗暗地有一些别的思想和情感,比如妒嫉、幸灾乐祸、争夺等等呢?

8、孟子是一个颇多争议的人物,这一点不比孔子,孔子坚如磐石。最早批评孟子的是荀子,这位和孟子同在稷下、同尊孔子的后辈好像和孟子有些过节,他对孟子的批评非常的感情用事,很有一些泄愤的味道。这与他一贯的公允平实大有径庭。到东汉更有王充,用极为刺眼的《刺孟》来刺他。不过,总体而言,荀子批孟乃学术之争,颇有创见;王充《刺孟》虽然不免强词夺理,乱刺一通,但他的着眼点仍在寻孟子的逻辑错误与言行矛盾,并还真的找出了一些孟夫子在夸夸其谈时犯下的错误,对我们颇有启发。而后来的一些卫道士们对孟子的批评就不同了,他们批评孟子,不是学术之争;相反,他们对孟子的那一套政治构想是无条件赞同的,他们批评的是孟子的人格。在与君主的关系上,孟子“大丈夫”气太足了,使乐于做妾并做出甜头的他们颇为心烦。比如程颐,他赞孟子“仁义”,赞孟子“养气”,赞孟子“性善”,赞孟子“以道自任”,一路赞下来,却在另外一处停了下来,瞧来瞧去不顺眼,嗅来嗅去不是味:“孟子有些英气”——他说对了——“才有英气,便有圭角”——他又说对了,鼻子灵,政治灵敏度高。大凡走狗,鼻子是第一位的;大凡做妾,善伺颜色是第一位的——“英气甚害事”——害什么事呢?照他的意思,当然是害成圣成贤之事。但我还是戳穿了他说,害成妾成臣之气。我读程朱的文字时总是全身不舒服,不,不是不舒服,简直是活受罪。我不知道明代的读书人是如何受用的。我要是在明代,我还是去做贩夫走卒的好,而决不能去参加科考——参加科考得读程朱呀!

9、某止咳药广告词:咳不容缓——(       )改为(      )某燃气灶广告词:烧胜一筹——(       )改为(      )

10、有一个和尚做了几十个饼,买了一瓶蜜,在屋里吃私食。没有吃完要出去,把饼和蜜藏在床底下,交代徒弟:“给我看好饼。床底下瓶子里头是毒药,吃了就死。”和尚出去之后,徒弟把蜜涂饼,大吃一气,吃得只剩两个。和尚回来,看见蜜已经吃光,饼只剩两个,大骂徒弟:“你怎么吃我的饼和蜜?”徒弟说:“您出去之后,我闻见饼香,馋得熬不住,就拿来吃,又怕师父不肯饶我,就吃了瓶里的毒药寻死,没想到到现在还没死。”师父大骂:“你怎么就吃掉了这么多?”徒弟把剩下的两个饼塞在嘴里,说:“这么吃就吃掉了。”师父伸手要打徒弟,徒弟跑了。这里是利用“怎么”的两种意义:师父问“怎么”是“为什么”(why)的意思,徒弟故意把“怎么”理解为“怎么样”(how)的意思。

11、蒋天径,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随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协会员,随州市作协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征婚族》、《天汉浴》,地域文化研究专著《天下随时》、《随州方言大观》等作品。

12、可以说,在对人性本善的论证上,聪明绝顶的孟子已经绞尽脑汁了,能想到的都想到了,能利用的都利用了,以致后来的程朱及当今的第三代新儒家们,再也不能提出什么新的东西,只能在那里发一些空洞的欢呼。像程颐和朱熹,就喜欢故作高深地发些大可不必的感慨,常常在“四书”的某些字缝里写上什么“学者宜深思”字样——他们说不明白,就叫我们去深思,可我们想来想去也就那么一点意思。而就为这点没有什么意思的小意思,我们一代一代毫无出息地老去了。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宁(nìnɡ nínɡ)   解(jié xiè)   任(rén rèn)

15、读万卷书,                  。海内存知己,                  。

16、拆字以外,念白字也常常用来编笑话。举一个时代相当早——是宋朝——已经成为典故的例子。相传有一位读书人路上经过一个私塾,听见里边的老师教学生念“都都平丈我”,进去纠正。事情传开之后,就有人编了个顺口溜:“都都平丈我,学生满堂坐;郁郁乎文哉,学生都不来。”当时有一位文人曹元宠曹组,在一幅《村学堂图》上曾经题诗一首:“此老方扪蝨,群雏争附火,想当训诲间,都都平丈我。”

17、“中华经典诵读工程”通过开展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等文化实践活动,挖掘与诠释中华经典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引领社会大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更好地熟悉诗词歌赋、亲近中华经典,更加广泛深入地领悟中华思想理念、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18、班级:             姓名:             得分:              

19、随州有一句歇后语:“孔夫子搬家——光书(输)!”这是指自己在办一系列的事情而没能获得成功时,自我打趣或解嘲的一句话。粗听起来这话也没什么特别,但它却是一句双关语。雨果说:“双关语是飞舞着的灵魂的产物。”这句话告诉人们,“输”并不可怕,只要还有书(知识),你还会东山再起。随州还有一句顺口溜:“穷不离猪,富不离书。”它教导人们,再穷也不要离开猪,凭着一双手脚,你会致富的;然而再富也不要离开书,凭着你的智慧,财富才不会离你而去。这与儒门训导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深奥准则更富有实际教育意义。前面说过,乡下写对联,至今还写“读耕传家,读可荣身耕可富;勤俭为本,勤生衣食俭生金”的训诫之语,而且还把这种观点强调得很绝对:“天地间一等人忠臣孝子;古今来两件事读书耕田。”这观点虽有点陈旧,但仔细想来,也确有一定道理。实质上人生在世,离开了读、耕,还能有什么更大的作为?感悟人生,说来说去不就是做事做人两件事吗?

20、解释:孔子过去被尊为大圣人,为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的政治家和教育家、思想家,是大教育家,是国家和民族的大才;而《三字经》只是旧时识字的基础教材。孔子而教学三字经,是教小孩子启蒙识字做人,是普通人都能完成的,不必要用孔子这样的大才。因此,孔夫子教三字经就是大才小用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