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表达舍生取义的名言(摘抄好句65句)

表达舍生取义的名言(摘抄好句65句)

表达舍生取义的名言

1、(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2、一个人决意赴义时,那么他的头卖给刽子手就要卖得值得。——巴尔扎克

3、*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4、全国卷:3年内重复考过《鱼我所欲也》《离骚》《蜀道难》全国卷3:2年内重连续考过一篇《劝学》

5、我和爸爸妈妈去公园散步。走到了路上,我们都很热。爸爸妈妈就让我去买冰糕。这对我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6、托物言志、拟人(比拟)。只得故意妆扮出浅浅粉红般的桃杏颜色。但是红梅的枝条还是保持了孤独而细瘦的样子,呈现出经受霜雪考验后仍然劲挺的姿态。以红梅傲然挺立的特点,抒发了自己不愿随波逐流的傲骨。

7、(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封狼居胥”的雄心,也只怕会是“赢得仓皇北顾”的结局。

8、“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有不同的(词牌),你知道的词牌名有(蝶恋花,西江月,声声慢)。请默写(白居易)的一首词:词名《忆江南》,词中写到(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9、对偶、拟人。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时序的交替是那样匆匆不可待。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的向上力量。

10、一个人决意赴义时,那么他的头卖给刽子手就要卖得值得。()——法国作家巴尔扎克

11、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12、(1)屈原在《离骚》中说,世人不了解他也就罢了,只要他自己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他将“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以特异的穿着和佩饰,继续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形象。

13、*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14、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在《七步诗 》写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表达了诗人对骨肉相残、同根相煎的悲愤之情。

15、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恽代英《狱中诗》舍生取义名言

16、(3)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7、(答案)(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18、(1)苏轼《赤壁赋》中用借喻的手法写小船,描绘想象中越过那茫茫江面的轻盈与潇洒,写出一种旷达情态的句子是“(               ),(               )”。

19、(2)杜牧《阿房宫赋》意在警醒后人不应只“哀”前人,却不肯引以为鉴,落得“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下场。

20、舍生取义:舍:舍弃;身:生命;取:求取;义;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21、(1)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2、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但他却谦虚地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而他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则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教育我们要讲究方法。

2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正侧结合)、动静结合、细节描写。暮色中大雪纷飞,辕门外鲜艳的红旗已被冰雪冻结在空中,这一细节再次传神写出天气奇寒。那以白雪为底色上的一点鲜红,为那冷色基调的画面增添了一丝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为洁白、寒冷;那雪花纷飞的空中不动的红旗,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富有诗意。

24、(1)领袖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说:“民之所忧,我必念之”。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忧国忧民情感的句子是:(               ),(               )。

25、(2)白居易《观刈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劳动者珍惜夏日时光,不顾劳累,也忘记了炎热。

26、(1)《鱼我所欲也》中,孟子因为认为“义”比生命更加值得珍爱,“故不为苟得也”;因为明白“不义”比死亡更加令人厌恶,“故患有所不辟也”。

27、剜心也不变,砍首也不变!只愿锦绣的山河,还我锦绣的面!——柔石

28、(2)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29、(2)在白居易《琵琶行》中,音乐声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暂歇”的过程,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则表现了乐声在停止之时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30、(2)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苏轼用“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写周瑜战场上指挥从容,建立赫赫战功,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

31、*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纶)

32、《墨梅》、《竹石》、《石灰吟》三首古诗的共同特点是:看起来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写(人),其中“梅”具有(傲骨铮铮)特点,“竹”具有(高洁挺秀)特点。你还知道类似的诗吗?请写一首(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33、(3)_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3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5、(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表达自己沉醉在钱塘湖美景之中,流连忘返,满怀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               )。”

3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7、《示儿》一诗中,写作者心事的诗句是(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38、(3)“蛟”是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平时栖隐在深渊之中,能腾云驾雾,兴风化雨。古代诗文中经常出现蛟的身影,例如:“(               ),(               )”。

39、(2)苏轼《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两句,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借助物和人的反应,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40、(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有所反映。

41、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春景》)

4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写错的词有:劲弩、卒、陋、馨、尊、酹。

43、  (答案)(1)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2)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3)一肌一容 尽态极妍

44、(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表达自己沉醉在钱塘湖美景之中,流连忘返,满怀喜悦之情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6、示例: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示例: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47、欣赏一篇文章不能断章取义,要把全篇文章读完了才去评判文章的好坏

48、(3)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顾虑,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  (1)《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5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51、(5)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2、(3)古代迁客骚人流连于山水之间,借以吟咏情性,舒展身心,发散出一种高度的生命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感。这些借景抒情的诗篇常常借用“松”这个意象,如“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5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4、(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鷃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____,_______”,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55、(1)《出师表》中,诸葛亮述说自己本是一介平民,并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两句表明自己只想保全自身而无意于功名。

5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5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58、(2)《赤壁赋》结尾两句“(               ),(               )”既照应了开头,又生动地描绘了主客和衣而卧、乐而忘归的场景。

59、(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2)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60、又一次竞选的失败,将我的心抛入到万丈深渊。哎,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力,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这两次竞选呀,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几时才能(“何当金络脑,快步踏清秋”)呀!

61、(2)在白居易《琵琶行》中,音乐声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暂歇”的过程,而“(               ),(               )”则表现了乐声在停止之时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62、(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6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4、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