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及翻译
1、(英译)Opportunities vouchsafed by Heaven are less important than terrestrial advantages, which in turn are less important than the unity among people.
2、译文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3、(译文)孔子说:“如能致富,哪怕是赶车,我也干;如不能,则随我所好。”
4、译文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5、 译文:哪个人没有犯过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什么善事能比这个更大的的了。
6、(中译)一石二鸟,出自《平凡的世界》,本义指用一块石头砸中两只鸟,现用来比喻一个举动达到两个目的。
7、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8、孔子语录: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
9、(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10、(英译)Justice has long arms.
1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2、翻译: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13、翻译: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
14、翻译:政治主张不同,不互相探讨。这里讲的是一条结交的原则,以道同为原则,道不同,不相为谋。因为彼此政治主张不同,就无法互相探讨。交友也是一样,不同道的人难以相友。
15、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16、(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17、IntheBookofPoetryarethreehundredpieces,butthedesignofthemallmaybeembracedinonesentence--"Havingnodepravedthoughts."
18、(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19、孔子语录: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20、解释: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21、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22、(译文)孔子说:“理想无法实现了,我准备乘筏漂到海上。会跟我走的,只有子路吧?”
23、(中译)出自《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所谓“静以修身”,是一种精神境界,“静"是一种修养,静不仅可以思考,也可以养性、养心。纵观历史,大部分有成就的人都是以静制动!
24、(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25、(译文)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建工程时要象举行盛大祭典一样严肃。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同事中相处融洽,亲属中和睦友爱。”仲弓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26、(英译)By falling we learn to go safely.
27、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
28、以约失之者鲜矣(译)孔子说:“经常能约束自己的人,犯错误的时候就少了。”
29、(英译)Ambition never dies until there is no way out.
30、解释: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3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原)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32、孔子语录: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论语》
33、(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3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论语》
3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担子沉重而且道路遥远。
36、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3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孔子说:“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8、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39、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义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喜欢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40、(英译)Once bitten, twice shy.
41、(翻译)孔子说:“至于把我看成圣人和仁人,那我怎么敢担当!我只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从不感到厌烦,仅仅做到这些就是了。”
42、(中译)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晏景初尚书,请僧住院,僧辞以穷陋不可为。景初曰:‘高才固易耳。’僧曰:‘巧妇安能作无面汤饼乎?’”
43、(译文)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有学问的,只是个喜欢读书、勤奋敏捷地追求知识的人。”
4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三军的主帅是可以俘虏过来的,一个人的志向是不能强行改变的。
45、(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46、孔子语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47、解释: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48、(英译)He who gives no thought to the futhure is sure to be beset by worries at hand.
49、“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孔子《论语》
50、解释: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忧患很快就会出现。
51、翻译: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52、(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53、孔子语录: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54、翻译: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55、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56、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摘孔子《论语》
57、译文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58、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
59、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摘孔子《论语》
60、解释: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61、(原文)德不孤,必有邻。(《里仁》)(直译)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62、解释: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63、(中译)心有余而力不足,形容有意(干某事)而客观上(如身体)不允许。《红楼梦》第二五回:“我手里但凡从容些,也时常来上供,只是‘心有馀而力不足’。”茅盾《子夜》三:“只是兄弟一个人,也还是‘心有馀而力不足’。”
64、Nottomendthefaultonehasmadeistoerrindeed.
6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
6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67、德不孤,必有邻。(《里仁》)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