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韩非子寓言故事文言文85句集锦

韩非子寓言故事文言文85句集锦

韩非子寓言故事文言文

1、《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2、(故事)有相与讼者,子产离之而毋得使通辞,到其言以告而知也。

3、(荐读)戏剧式阅读,让阅读更有戏  ——以《三国演义》为例浅谈整本书阅读策略

4、(故事)季孙好士,终身庄,居处衣服常如朝廷。而季孙适懈,有过失,而不能长为也,故客以为厌易己,相与怨之,遂杀季孙。

5、(高考)2020高考语文真题汇总(14篇推文)

6、(教师教学用书)部编版小学语文(1-6年级)上册汇总

7、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用尺子度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携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

8、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14 

9、(故事)鲁穆公问于子思曰:“吾闻庞(米間)氏之子不孝,其行奚如?”

10、(故事)有与悍者邻,欲卖宅而避之。人曰:“是其贯将满也,子姑待之。”答曰:“吾恐其以我满贯也。”遂去之。

11、(点评)使造父而不能御,虽尽力劳身助之推车,马犹不肯行也。今身使佚,且寄载,有德于人者,有术而御之也。故国者,君之车也;势者,君之马也。无术以御之,身虽劳,犹不免乱;有术以御之,身处佚乐之地,又致帝王之功也。

12、(畜臣如驯乌,让臣子没有独立能力,就能被君主控制了,所以说要想不被控制就要独立,不能食禄于人。)

13、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1 

14、(点评)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皆归取度者也。

15、(孔子之徒没有实际政治能力,又在自夸了。)

16、  大伙都没想到年轻人答应得这么爽快,顿时心生鄙夷,唏嘘一片,那杨知府可是出了名的臭名昭著,对百姓不问不闻不说,苛捐杂税的花样更是层出不穷,搞得百姓,但苦于无处告发,只得忍。汪为见众人唏嘘不止,脸上青筋根根突出,气愤已极,喝道:"叫什么叫,你们都不想活了。"众人听他这么一叫,唏嘘之声更是大作,汪为无奈,今天出来得急没带上兵卫,否则定将这些刁民狠狠教训一顿,当下无暇多想,拉起年轻人扬尘而去。

17、(故事)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

18、  年轻人执起毛笔,往金颜料上湛了湛,便朝龙目点去。左睛刚点上,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金龙全身顿时金光大放,刺得人睁不开眼睛,众人已然惊骇不已,待右睛点上时,只听一声惊天动地的龙吟,纸上的金龙徐徐破纸而出,如画上一般夭矫腾空而起,长吟一声便直冲云霄,瞬间消失在蔚蓝的天际。众人瞠目结舌,仰头望着金龙消失的方向,难以置信,可事实摆在眼前,却又由不得不信。

19、(荐读)统编语文教材“快乐读书吧”导学策略

20、(点评)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

21、(故事)鲁哀公问于孔子曰:“鄙谚曰:‘莫众而迷。’今寡人举事,与群臣虑之,而国愈乱,其故何也?”孔子对曰:“明主之问臣,一人知之,一人不知也;如是者,明主在上,群臣直议于下。今群臣无不一辞同轨乎季孙者,举鲁国尽化为君虽问境内之人,犹之人,不免于乱也。”

22、(点评)人主者,利害之轺毂也,射者众,故人主共矣。是以好恶见,则下有因,而人主惑矣;辞言通,则臣难言,而主不神矣。

23、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24、(故事)田鲔教其子田章曰:“欲利而身,先利而君;欲富而家,先富而国。”

25、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3 

26、(荐读)承前启后明意图 多种路径来复述——统编语文三下第八单元学习思考

27、贾:做买卖。原意是本钱多,生意就做得开。后指资本家会做买卖。《韩非子·五蠹》:“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28、(点评)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29、(点评)嗣君知欲无壅,而未得其术也。夫不使贱议贵、下必坐上,而必待势重之钧也而后敢相议,则是益树壅塞之臣也。嗣君之壅乃始。

30、(故事)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积聚。为人妇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其子因私积聚,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

31、(内卷内斗,不顾共同利益,最后全部毁灭。)

32、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33、齐国有个非常聪明的访客,想了一出奇招,他首先用极富诱惑力的惊人之语制造悬念,对靖郭君说:“臣下请求说三个字就行了!多一个字,情愿把我投入锅中煮死。”这一招果真引起了靖郭君的好奇心,因而破例接见了他。

34、(用“度量”已经大于棘刺之端的事实识破了骗局。)

35、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36、(点评)渔者持鳣,妇人拾蚕,利之所在,皆为贲、诸。

37、(故事)阳山君相卫,闻王之疑己也,乃伪谤樛竖以知之。

38、盖:压倒,超过。才能或武艺当代第没有人能比得上。《韩非子·解老》:“能御万物则战易胜敌,战易胜敌而论必盖世。”

39、(个人技能要与社会需要相适应,才能发挥用处。)

40、象从一张嘴里说出来的。形容许多人说法一样。《韩非子·内储说下》:“州侯相荆,贵而主断,荆王疑之,因问左右,左右对曰‘无有’,如出一口也。”

41、(荐读)严鹏飞:统编教材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研究——以统编三上《司马光》一课为例

42、统编六下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栏目安排的也是辩论,明确指出:当我们之间的看法产生分歧时,可以进行辩论,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丰富认识,帮助我们全面地看待事情,处理问题。

43、(警察审讯技术,要把当事人、利害相关人都隔离起来,不要让他们通口供,同时把得到的说辞反过来说给另一方听,这样能得出实情。)

44、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45、以三上《司马光》为例,“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细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原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方法像极了学生写《一次大扫除》或者《课间十分钟》的方法,都是先从整体上写,再抓住某一两个重点人物来具体描写。

46、燕相国:燕,指燕国,都城在今北京市附近。相国,官职名,相当于后之丞相而略小。

47、▶弥子瑕的行为和当初并没两样,但先前称贤、后来获罪的原因,是卫君的爱憎有了变化。不用苛责卫君喜新厌旧,这是人性的本质,换了谁可能都会这样,只是处置的方式不同而已。隋代王通早就说过:“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我们在和别人交往时,一定要注意对方喜好和关系远近的变化,如果有疏远了,从前能说能做的,可就不能说或者做了。

48、《司马光》一课后,让学生借助注释阅读《龟兔赛跑》的文言文版,巩固借助注释理解句意的方法。

49、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⑦,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⑧,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50、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51、(点评)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负之时也。

52、(抓住主干,纲举目张,君主要治吏不治民,中央集权,分级管理。)

53、郑国有个为国君服杂役的铁匠对燕王说:“我是制造刻刀的人。各种微小的东西一定要用刻刀来雕刻,而被雕刻的东西一定会比刻刀大。现在的情形是棘刺尖上容纳不下刻刀的刀锋,因此难以雕刻棘刺的顶端。大王不妨看看他的刻刀,能不能在棘刺尖上刻东西也就清楚了。”燕王说:“好。”于是对那个卫人说:“你在棘刺尖上雕刻猕猴,用什么来雕刻?”卫人说:“用刻刀。”燕王说:“我想看看你的刻刀。”卫人说:“请您允许我到住处去取刻刀。”趁机就逃跑了。

54、改变传统的法制和准则。语出《韩非子·南面》:“不知治者,必曰:‘无变古,毋易常。’”

55、(故事)书曰:“绅之束之。”宋人有治者,因重带自绅束也。人曰:“是何也?”对曰:“书言之,固然。”

56、(通过能和当事人说得上话的人来了解当事人的意图。)

57、出处《韩非子》卷十三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13

58、例六:请结合这段文字,试分析楚人的性格特点。

59、  "龙。"杨明韩眼中精芒闪过,道,"我要你画一条金龙,傲视苍生的金龙,画好了自然有你的好处。"

60、解析:我们先来看他的一系列动作:“先自度其足”,后“置之其坐”,一先一后,描写郑人买履所做的准备,煞有介事。“至之市,而忘操之”,前后动作形成反差,表明他健忘、愚蠢,讽刺他前面的准备白费力气。“及反”,可以想象他奔走赶路、气喘吁吁的样子,讽刺意味更浓。再来看他的语言:“吾忘持度”“宁信度,无自信也”,本来可以现场试鞋,但他宁可相信鞋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表明他的固执、死板、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61、(荐读)巧设支架,外显思维;悦享习作,提升学力——以小学高段新体验作文教学为例

62、(故事)子之相燕,坐而佯言曰:“走出门者何?白马也?”左右皆言不见。有一人走追之,报曰:“有。”子之以此知左右之不诚信。

63、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6 

64、(拿无法验证的东西骗人是常见的骗人伎俩,但人们还是很容易上这种当。)

65、(故事)郑县人有屈公者,闻敌,恐,因死;恐已,因生。

66、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韩非子·显学》:“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恬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此人所以简巫祝也。”

67、出处《韩非子》卷九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10 

68、  乾隆亦大感意外,有人送吃送喝送宝贝送诗书名画都不足为奇,偏偏有人送名不见经传的东西,好奇心大起,便想看看何谓金龙傲世,道:"呈上来看看。"

69、(点评)今人主之于治亦然:非不知有苦则安,欲治其国;非如是,不能听圣知而诛乱臣。乱臣者,必重人;重人者,必人主所甚亲爱也。人主所甚亲爱也者,是同坚白也。夫以布衣之资,欲以离人主之坚白、所爱,是以解左髀说右髀者,是身必死而说不行者也。

70、很多白话文都是编者根据文言文改编过来的,尤其是一些历史故事。学习白话文后,出示文言文对比,学生惊奇这么多的意思竟然短短几个字就能表达到位。

71、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72、宋国有个酿酒的生意人,他开的酒家,量器精准公平,对客人服务周到恭谨,而且酒香味美,店外悬挂的酒旗高扬醒目。

73、(点评)或曰:李子设辞曰:“夫言语辨,听之说,不度于义者,谓之窕言。”辩在言者,说在听者,言非听者也,则辩非说者也。所谓“不度于义”,非谓听者,必谓所听也。听者,非小人,则君子也。小人无义,必不能度之义也;君子度之义,必不肯说也。夫曰“言语辩,听之说,不度于义”者,必不诚之言也。入多之为窕货也,未可远行也。李子之奸弗蚤禁,使至于计,是遂过也。无术以知而入多,入多者穰也,虽倍入,将奈何?举事慎阴阳之和,种树节四时之适,无早晚之失、寒温之灾,则入多。不以小功妨大务,不以私欲害人事,丈夫尽于耕农,妇人力于织纴,则入多。务于畜养之理,察于土地之宜,六畜遂,五谷殖,则入多。明于权计,审于地形、舟车、机械之利,用力少,致功大,则入多。利商市关梁之行,能以所有致所无,客商归之,外货留之,俭于财用,节于衣食,宫室器械周于资用,不事玩好,则入多。入多,皆人为也。若天事,风雨时,寒温适,土地不加大,而有丰年之功,则入多。人事、天功二物者皆入多,非山林泽谷之利也。夫无山林泽谷之利入多,因谓之窕货者,无术之言也。

74、  年轻人早在殿外恭候,得到通传,便步入殿内,对乾隆行了三跪九拜之礼。乾隆瞧着他道:"你叫什么名字。"年轻人回道:"禀皇上,草民没有名字。"

75、(孔子认为上行下效,统治者对民众的教化作用是巨大的。)

76、最后,我们再来总结一下如何分析文言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可以借助人物描写、表达技巧、故事情节、议论语句等。其实最主要的是认真研读文本,抓住关键语句,如果能真正把文章读懂,那么相信同学们就能走近故事中的人物,正确把握人物性格。

77、(点评)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78、出处《韩非子》卷十三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5 

79、一是读准字音,关注通假字、生僻字的正确朗读。

80、《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81、(天人交战的时候最痛苦,思考明白了,信仰确定了,就内心强大了。但天人交战的过程是必经的,因为未经审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82、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是“言意兼得”,“得意”是完成了阅读教学的一半任务,另一半“得言”同样重要,现代文如此,文言文亦如此。

83、色:姿色、容颜;弛:松懈,衰退。指靠美貌得宠的人,一旦姿色衰老,就会遭到遗弃。指男子喜新厌旧。《韩非子·说难》:“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

84、(众口一词是不正常的,要警惕,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又是盲目从众的,不仔细分析会上当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