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谚语或俗语
1、蚯蚓成不了龙。龙的谚语2八月十五看龙灯——迟了大半年(比喻太晚来不及了。)
2、龙盘凤逸:比喻怀才不遇.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即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3、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4、龙鸣狮吼:比喻沉郁雄壮的声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王子乔墓在京茂陵,国乱时,有人盗发之,都无所见,惟有一剑,悬在空中,欲取之,剑便作龙狮吼.”
5、 龙多不治水,鸡多不下蛋,媳妇多了婆婆做饭。
6、鱼质龙文:鱼的实质,龙的外表。谓虚有其表。
7、龙不离海,虎不离山。关于龙的经典歇后语大全
8、龙跃鸿矫、龙跃虎踞、龙战虎争、龙战玄黄、龙战鱼骇
9、叶公好龙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 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叶公好龙”现在也是一句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10、庄里至今还传说:这个明白人,到坡里走了一趟,就知道全庄有多少亩地。
11、龙多不治水,鸡多不下蛋,媳妇多了婆婆做饭。
12、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首先这是一句谚语,意思是:任何事物的存在或者是发展都是要依靠其他事物而进行的。
13、龙腾虎踯、龙腾虎掷、龙跳虎伏、龙跳虎卧、龙头锯角
14、探渊索珠:到深渊下去取得骊龙的宝珠。比喻探求事物的真义。
15、按照现代气象变化规律,到了农历二月时,这时随着春季到来明显,其气候变化过程大概为:西北冷空气会逐渐减弱并退去,而东南暖湿气流则逐渐强大占据本地,因而事实上,每年都会从农历二月前后逐渐增多降水,只是过去人们无法解释这种天气变化的科学过程,就会认为与“二月二龙抬头”有一定关系,毕竟在传统观念里,龙就是掌管风雨的神,因此,民间便有了“龙不抬头,天不下雨”的说法!
16、和中国有所区别的是,在越南,不管是上牙还是下牙,掉了之后都要扔到屋顶上去。而在欧美则还流传着牙仙的传说,父母会让孩子把自己掉落的牙齿放在枕头下面,告诉孩子晚上熟睡时会有牙仙来把这颗牙齿收走,并且会留下礼物或者钱。当然啦,欧美的孩子要是发现了枕头下真的有硬币,那其实都是父母晚上偷偷拿走牙齿,放下的硬币,而法国父母则会放上礼物或者糖果。换牙虽然很疼,但因此能换来牙神仙的硬币或礼物,对于孩子来说,也变成了一件神秘而有趣的事情。很多父母还会拿牙仙来警告孩子:“再不好好刷牙的话,你掉的牙,牙仙是不会收的,你也长不出好牙齿了。”
17、鲁鱼跳龙门——身价百倍(比喻名声、地位大大提高了)
18、盘龙卧虎:盘:盘旋,弯曲。盘曲的龙,卧居的虎。比喻隐藏的人才。
19、所谓“名字”,也许不是随意的称谓,而是古老法律术语“名田”的民间通俗叫法。名田,即“以名占田”,是在国有土地上进行的一种均田制。是把土地登记在私人名下以确认其私有权。是封建政权对私人占有土地以有条件的认可。按封建法律传统,“其地有草者,尽曰官田”。从这层意义上看,当时除了有地契的田地、苇塘为私人地产外,原先无主的荒塘湿沼,淤成了平野旱地,其性质应为不属个人所有的官田。因其在龙注河地界,官田私化,分归于民,合法合理。推断滕老先生懂法知律,或者有官府背景也未可知。
20、再回头看这句俗语,所谓“龙抱虎”指的便是墓穴左右的砂,左为龙砂,右为虎砂。龙砂绵延至虎砂成抱穴之状且层层排列高出虎砂一至二寸便是抱虎,古人认为这样格局的墓穴是出文武贵人的必要条件之一。而如果虎砂高出龙砂二至三寸便是虎抱龙,被视为不吉的格局也是白虎煞的一种,古人认为白虎煞会给家族带来诸多不顺,尤其是与财相关的运势。再加上古人从来都是以龙为吉虎为辅,如果虎砂形势胜过龙砂寓意反客为主是不吉利的,这才有了虎抱龙代代穷的说法。
21、龙攀凤附:犹言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以成就功业或扬威;亦比喻依附有声望的人以立名.汉扬雄《法言·渊謇》:“攀龙鳞,附凤翼,巽以扬之,勃勃乎,其不可及也.”《汉书·叙传下》:“舞阳鼓刀,腾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
22、虎踞龙蟠:〖解释〗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虎据龙蟠:〖解释〗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虎超龙骧:〖解释〗比喻群雄奋起,互相角逐。虎变龙蒸:〖解释〗指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笔底龙蛇:〖解释〗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23、龙蟠凤翥:谓贤者遁世归隐.宋苏轼《水龙吟》词:“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翥.清净无为,坐忘遗照,八篇寄语.”
24、老人的身体较差,老了之后,时而会生病,要是一些小毛病的话还好,就怕那些重病。现在做一次手术就需要大量的钱,有时候子女倾家荡产为了救老人,也会导致人财两空,才会有“穷”的家庭出现。对于以上三种说法,你能理解多少这其中的道理呢?
25、龙蟠凤翥:谓贤者遁世归隐.宋苏轼《水龙吟》词:“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翥.清净无为,坐忘遗照,八篇寄语.”
26、(龙蛇杂处)喻各种好坏不同的人,混杂居处在一起。
27、.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端午节
28、龙肝凤胆拢歹医(龙肝凤胆指稀有高贵的药材。拢:全部。歹医:很难或无法医治。谓病入膏肓,再好的药材也无效。)
29、(释义):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30、龙蟠虬结:犹言旋绕纠结.徐珂《清稗类钞·植物·银杏》:“南汇一团镇西有银杰树,高六七丈,围数抱,悬瘘累节……根中生古藤,大亦合围,龙蟠虬结而上.”
31、龙眉凤目:形容贵人相貌不同寻常.《水浒》第9回:“马上那人,生得龙眉凤目,皓齿朱辰,三牙掩口髭须,三十四五年纪.”
3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不离海,虎不离山
33、再回到俗语本身。这句家乡俗语的背后,除了反映当地历史上黄患频频,百姓屡遭灾害的社会背景,还关联着一个代代传承的优良村风。
34、此述虽未见于正史,但亲睦一说,绝非妄称。把村庄冲得只剩一棵枣树的那次洪灾之后,就发生了验证龙注河人亲睦传统的故事。
35、同学们,在你的家乡,牙齿掉了要往哪里扔呢?
36、未草里头藏龙身——农家出英才(比喻在平凡的地方或平凡的工作中出现了有才能的`人。)
37、至于龙这种生物到底是如何来的,还存在着多种说法。目前最能被大家接受的是闻一多先生的图腾合并说。闻一多先生认为,古代各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在相互征战兼并过程中,彼此的图腾也逐渐融合了,因此,龙是一种图腾,是由不同氏族的图腾融合在一起的,并不是真正的生物。但是,不管龙是不是真的存在,不可否认的是,龙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提到中华民族,人们必定会想到腾云驾雾、上天入地的龙。中华儿女也常会骄傲地说自己是龙的传人。可以说,中国是龙的国度,中华民族与龙相伴而生,根脉相通。
38、“祖妈”只有一个,却于几百年前被孝子刘淳显接到广东居住和孝养,逝后也安葬于彼;因此,福建涂坑村至今流传着“有祖公没祖妈”的谚语。
39、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龙年龙的谚语和歇后语2八月十五看龙灯:迟了大半年(比喻太晚来不及了)
40、原来,麒麟送子的传说和我们熟悉的大思想家孔子的降生有关。据说,孔子降生的那天晚上,有麒麟出现在孔府门前,口中叼着玉书,上面写着:“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意思是说,孔子虽然有帝王的德行和才华,但是并没有继承帝位,所以是“素王”。孔子得到了这本玉书后,勤加苦读,终于成就了大学问,而且广设教化,广收弟子,使中华文明绵延不绝。正由于麒麟伴随着孔子的降生而来,所以,人们相信麒麟不仅可以送来子嗣,还可以庇护、教化孩童,所以,麒麟送子的信仰就延绵不绝,一代代传承下来啦。
41、之所以“用几个人均分地亩之和”为一个分配单位,而不以人均地亩为分配单位,推测原因,可能是以较大地片为单位,一可以减少丈量环节,降低分配难度。二可以避免因划分过细,类似“一秤进,千秤出”,而导致总地亩和人均单数之间的误差。
42、(活龙活现)形容绘画、雕刻或文字的叙述,极为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