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陈独秀文写的名言57句集锦

陈独秀文写的名言57句集锦

陈独秀文写的名言

1、哪怕是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高尔基

2、当他专注于一项工作,并沉浸其中,全神贯注时,就一定会卓有成效。他在狱中完成了《古音阴阳入互用例表》(手稿)、《中国古代语音有复音声母说》、《连语类编》(手稿)、《荀子韵表及考释》、《屈宋韵表及考释》(未完成稿)、《晋吕静韵集目》(手稿)、《广韵东冬钟江中之古韵考》、《表》(手稿)、《实庵字说》、《说字初阶》(未完成稿)和《干支为字母说》(手稿)等。同时,他还完成《实庵自传》两章和长篇组诗《金粉泪》五十六首。由此可见,他不仅是思想家而且是学问家,如王森然所给的断言:“当代名家,实无其匹。” 

3、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4、堕落的方式很多,总结起来,约有这两大类:第一条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第二条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追求。

5、陈独秀在《实庵自传》中回忆:“至于写字,我喜欢临碑帖,大哥总劝我学馆阁体,我心里实在好笑,我已打定主意,只想考个举人了事,决不愿意再上进,习那种讨厌的馆阁字做什么!”从这句话我们看出,陈独秀有着强烈的不愿“上进”的反叛精神,因此,对馆阁体持明确的反对态度就不足为怪了。

6、这场影响力极大的运动,也为早就想将陈独秀招致麾下的,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添了一把火。

7、回国后,陈独秀对胡适的文笔依旧念念不忘,此番听说汪孟邹与之是老乡,便动起了向胡适约稿的心思。

8、胡适与陈独秀因《新青年》结缘,也因《新青年》分手,然而二人始终未在公众场合表达过对对方的不满,直到30年后,胡适回忆起这段历史还明确地表示他和陈独秀之间的矛盾并非个人矛盾,而有关主义。

9、北伐节节胜利,蒋介石也因此而坐大。1926年9月17日,中共中央召开会议,作出了应对的方案,即迎汪复职,汪蒋合作。蒋介石得知消息后,虽恨得“切齿”,但还是隐忍不发,让胡公冕来上海见陈独秀,表示反对的意见。陈独秀也明确回答,并给吃了这样的定心丸:“是汪蒋合作,不是迎汪倒蒋;是仍维持蒋之军事首领地位,……决不主张别的军人拥汪以倒蒋;不主张推翻d务整理案”。 

10、朋友们去看望,大凡都没有空手。不是送钱就是赠物。他似乎对出狱没有什么要求,反倒是他的朋友和学生一直惦记在心。北大时的学生、当年五四运动的干将、时在国民政府供职的段锡朋前来探视。段锡朋表示将尽力保释,促其早日出狱。陈独秀听后非但没有十分动心,反倒说出这样话:“我现在虽然是有期徒刑,实际上是无期徒刑。我年事已高,哪有像这个地方清静安逸。”当段锡朋问他是否要御寒的棉衣时,他笑了笑说:“我前后收到送我皮袍有十四件之多,正愁无法遣送呢。”

11、——北京青年报特约评论员《青春属于奋斗者》

12、胡适曾劝他写自传,他说:“现在的生活,令我只能读书,不能写文章,生活中太没有文学趣味了。”尽管是“特殊囚徒”,可终究是失去自由,这漫漫的铁窗生涯,总不能坐吃等死耗费生命。好在他有文字学的造诣,既然已全无“文学趣味”,那就潜心研究这“干燥无味的东西”。

13、陈独秀担心北伐会给野心家提供机会。他说:“若其中夹杂有投机的军人政客个人权位欲的活动,即有相当的成功,也只是军事投机之胜利,而不是革命的胜利。至于因北伐增筹战费,而搜刮及于平民,因北伐而剥夺人民之自由,那更是牺牲了革命之目的,连吊民伐罪的意义都没有了。”这些都是有所指的,那就是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14、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15、可以先看任务段,了解一下命题人所布置的驱动任务。引导语先阐述了新旧时代的不同,对比鲜明,进而布置了写作任务:先生提出的六条希望在当代的意义,并从六条希望中选择出感触最深的一条进行论述。由此可知,是六选选定后需紧扣青年的该项品质在新时代新时期的意义进行阐述,且需紧扣“新青年”这个特殊群体。故而,六选一的短语是关键词之外,“新时代”“新青年”也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词。

16、应该说,陈独秀接受了这三笔赠款。1941年3月6日,朱家骅在赠第二笔款时,信中说:“客秋国焘兄返后,详述尊况,并奉惠书,快何如之。”张国焘送款当在去年秋,陈所复“惠书”,无非是答谢之词,倘若陈拒收此款,又怎有“快何如之”呢?至于接下来二笔款,1942年1月29日,陈独秀致朱家骅的信已说的十分明白,“弟寓人口既少,生活又简单,去年赐款尚未用罄,今又赠益之,盛意诚属过分,以后如再赐,弟决不敢受,特此预陈”。 

17、在民国时期的众多学人中,陈独秀的书法是风帜独标的。从他的书法作品以及大量的信札手迹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驾驭笔墨的能力。他的书法,变幻莫测,精彩纷呈,显示了他的桀骜不驯的性格与卓尔不群的艺术天分,表现出极尽变化的艺术创造能力。

18、  先生所处的时代黑暗动荡,百弊丛生。而如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那么先生当时对青年提出的六条希望在当代是否仍有意义?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条论述。    

19、陈独秀说:蒋介石的演讲“虽未明说中国共产d有倒蒋阴谋,而全篇从头到尾,却充满了指责共产d同志的字句,使听者读者都很容易推论到中国共产d实此次事变之阴谋者”。“倒蒋必以蒋确有不可挽回的不断的反革命行动为前提,而事实上从黄埔军校一直到三月二十日,都找不出蒋有一件反革命的行动。”我们“并没有这样反革命阴谋。”可是,中共却“凭空受这反革命的栽诬,这是我们不能够再守沉默的了”!至于你所说一个团体有两个主义,是“一定不会成功的”,这是戴季陶的理论,是“右派历来攻击国民d中共产分子的话”。 

20、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1、晚年的陈独秀选择偏居在四川江津的一个小县城,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此后,陈独秀与胡适就没有什么联系了。然而在陈独秀最后的日子里,乃至他去世以后,两人在思想上的共鸣依旧没有中断。

22、社会主义是很长的历史阶段,根本目标是发展经济,使最大多数人民幸福。建设社会主义要吸收资本主义文明成果,不能马上废除私有制,初期允许多种经济成分,而以国家资本主义为主。

23、发   现   艺   术   的   美   好

24、校团委举行“新青年,敢不同”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25、同时激情澎湃的还有蔡元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胡适,然而恰在此时,胡适的母亲去世了,他“谈政治”的热忱一下子沉寂了下去,再加上他本来就更加热心于文艺,所以但凡遇到陈独秀管他要有关政治的稿子,他也只是敷衍几篇了事。

26、后来,陈独秀由武汉来到重庆,又由重庆溯江而上,来到距此一百八十里的江津,在这里终老一生。战时的大后方,人员密集,物价飞涨,本无经济来源且患有高血压等病症的他,过着提襟见肘的贫困生活。他的生活来源主要是依靠微薄的稿酬,而大多是朋友及北大同学会的资助。

27、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孙中山

28、中国文化史上有一个现象,大凡文化人物在精神遭受挫折时,往往都会不约而同地亲近于书法而放弃政治,专心致志于书法艺术,以书法来排遣愁闷,疗治精神创伤。陈独秀被共产d开除,坐了国民d的牢狱,经历了政治上的跌宕起伏,他便埋头文字学研究和书法艺术。“珊珊媚骨吴兴体,书法由来见性真。不识恩仇识权位,古今如此读书人。”这是陈独秀1934年在南京老虎桥监狱中所写大型组诗《金粉泪》(五十六首七言绝句组成)的第三十六首。历经种种磨难,此时的陈独秀的心态,昭然呈现在人们面前。

29、1921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大声呼吁:“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30、是为反对当时d内存在着的两种倾向而写的。当时d内的第一种倾向,以陈独秀为代表,只注意同国民d合作,忘记了农民,这是“右倾”机会主义。第二种倾向,以张国焘为代表,只注意工人运动,不注意团结国民d内的革命力量,同样忘记了农民,这是“左”倾机会主义。这两种机会主义都感觉自己力量不足,而不知道到何处去寻找力量,到何处去取得广大的同盟军,同时也没有真正弄清革命的“敌人”是谁。

31、不是冤家不聚头,他们交结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可却一直是磕磕碰碰。

32、晚年进行的文字学研究,是极其重要的学术成果。主要著作收入《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陈独秀思想论稿》、《陈独秀著作选编》等。

33、读过现代书法史的人,都知道“陈独秀一句批评,沈尹默终成大家”的故事。

34、胡适从美国回到上海后,曾发誓20年不谈政治,20年离开政治,只从教育思想文化等方面入手追求一种非政治的文化基础,这与陈独秀“不谈政治”的宗旨是契合的。然而1919年11月11日,一战停战的消息传来后,陈独秀竟忍不住在《克林德碑》一文中舞文弄墨,饱含情感地形容起北京市民欢庆胜利的景象。

35、正是在这贫病交加的时刻,国民d中央组织部长、中央研究院代院长朱家骅分三次,给陈独秀三笔数额颇大的赠款。据朱家骅致陈独秀信:1940年7月12日,“请张国焘同志代致拳拳之意,并面奉医药费一千元”。1941年3月6日,“近闻贵体欠和,时思趋承话言,因冗未果,……并奉上医药费五千元”。次年1月17日,陈布雷致朱家骅信中说:“日前所谈仲甫近况艰困,经奉谕一次补助八千元,以吾兄名义转致。”“即派张国焘同志送去”。

36、声明:内容由大海边补充详解,转载请注明源自大海边看语文。

37、在1966年8月12日召开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毛泽东引述了《国民d四字经》中的一句话:“d外无d,帝王思想;d内无派,千奇百怪。”用来证明要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正确性。后来这句话被定名为《四言韵语·d外d内》。

38、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39、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40、瞿秋白没有陈独秀的桀骜不驯,总以一颗忧郁的心观照世事。长征前,博古和李德拒绝了他跟着大部队走的请求,随后他在福建长汀不幸被捕。狱中,一篇近两万字的《多余的话》,将他的内心世界和盘托出,尽显谦卑诚挚的一面。然而,瞿秋白又与陈独秀极为相似:前来劝降的宋希濂发现,瞿秋白“外表体弱神伤,心中却有一把利剑”。瞿秋白把与宋希濂的谈话,变成了关于共产主义在中国是否行得通的辩论,结果宋无言以对只好收场。劝降不成,蒋介石批复:“就地枪决,照相呈验。”

41、为什么练习10000小时,也很难成为大师?

42、鲁迅就曾经这样评价二人:“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

43、1922年8月9日下午,陈独秀的新居——上海法租界环龙路铭德里二号闯进了一帮不速之客。这几个人,是法总巡捕房特别机关探长西戴纳、督察员黄金荣、探子程子卿、李友生和包探曹毅卿。

44、为庆祝中国共产d成立100周年,认真学习d史知识,深入了解d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精神,苏警院侦查系学生二大队将开启“名言中的d史”系列推送,借助革命伟人的名言回顾蕴涵其中的时代风云和智慧结晶。

45、水果不仅需要阳光,也需要凉夜。寒冷的雨水能使其成熟。人的性格陶冶不仅需要欢乐,也需要考验和困难。——布莱克

46、陈、胡未曾谋面,便在《新青年》这块阵地上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他们以“德先生”和“赛先生”为运动口号,宣扬民主与科学,诸多新思想、新理论在当时相对封闭落后的中国迅速蔓延开来,焕然一新的文字风格也为看惯了八股文的年轻人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窗。

47、人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

48、然而在当时的北大内部,传统文学还占据着主导地位。陈独秀自觉孤助无援,他又想到了自己曾向蔡元培力荐的伙伴——胡适。

49、新老军阀视他为敌人,帝国主义列强也把他看作“赤军”领袖,而更令蒋介石气恼的是,d内的许多人也对他不理解不满意。陈独秀为此多次在《向导》发表文章,痛斥来自方方面面的攻击,以维护蒋介石左派军人领袖的地位。他说:“国民d中又有一班新的右派分子,口头上自称是中山先生的信徒,实际上对于真能为中山主义在广州奋斗的左派,不但心憎腹诽,并且公然致函蒋介石阻其急进”。批评国民d新老右派对“左派领袖汪精卫、蒋介石的攻击,竟无所不用其极,不惜罗织许多罪名,假造许多谣言”。 

50、“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51、陈独秀的书法有一定的家学渊源。他两岁时生父病卒,出嗣于四叔陈衍庶为子。陈衍庶字昔凡,号石门湖客、石耕老人,活动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他在官宦之余雅好金石书画,是当地颇有名气的书画家。《怀宁县志》记,他特别崇尚邓石如、刘石庵、王石谷、沈石田,故自颜其居曰“四石师斋”。《历代画史汇传补编》《虹庐画谈》等绘画史籍中对陈衍庶绘画有记载。陈独秀生长于这样的一个环境里,必然要受到一定的熏陶。

52、他们所来当然不是什么好事,而是以陈独秀家中藏有违禁书籍的名义,将陈独秀抓进了牢房。

53、朝气蓬勃的新时代正在我们面前展开,等待我们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从补齐民生短板到改善法治环境,从支持创新创业到提升公共服务,新时代为我们的奋斗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近20万“第一书记”躬身脱贫一线,平均年龄30多岁的航天团队肩负起星辰大海,运动健儿和大国工匠都在搏取荣耀的金牌……这个伟大的时代属于每一个人,也不会辜负每一个人。在逐梦之路上,高扬奋斗之帆,紧握奋斗之桨,就能找到人生出彩的舞台。时代让我们相信,“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54、陈独秀听罢,“神色自若,毫无赧颜。”反而理直气壮地说:“这是私人生活,别人管不着,也不用管。”还反问道:“难道我不能有个伴侣吗?孔子云:食色性也。我是个人嘛,动物的本能,我也具备嘛。”  

55、陈独秀被判处13年有期徒刑,后又改为8年。自宣判之日起,他便被关押在南京老虎桥监狱。他一人独处十二平方米左右的单间,内有书桌、书架,室外就是一个小天井,可以读书报和写作,可以在会客室与前来探视的亲友聊天。伙食也比其他囚犯好,每餐都有两菜一汤。狱方原先安排同案犯濮清泉等照顾他,后有夫人潘兰珍前来探视并照料他的生活。  

56、“国民d既许共产分子跨d,并未曾主张加入国民d应脱离共产d,如何能一见他兼为共产d服务,便指责他是暗地里做共产主义的工作呢?除这两样外,还有什么?并且先生自己也说:‘共产分子尽管信仰共产主义。’又说:‘我认为实行三民主义就是实行共产主义。’如此说来,两主义并不冲突,他们兼做点共产主义的工作,也算做了三民主义的工作,说不上什么招牌的话,实际上,在广东的共产分子,大半是拿共产主义招牌,做了些三民主义的工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