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孔子讲做人要谦虚的名言93句集锦

孔子讲做人要谦虚的名言93句集锦

孔子讲做人要谦虚的名言

1、传统中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明理,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孔子讲做人要谦虚的名言)。

2、译文:富贵不能使心志迷乱,贫贱不能使节操改变,武力不能使人格屈服。这是孟子心目中有气节的人的形象。人不管是处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要有刚正不阿的精神,有自己的独立人格,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

3、译文:不自我表现,所以高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显著;不自我夸耀,所以能建立功勋;不骄傲自满,所以能够长久。这段话告诫人们不要自以为是、自高自大,这样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4、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做个善人,就是对神灵最好的交待,拜不拜神只是形式和其次。

5、他所追求的仅仅是无忧无虑的“游”,而人生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抛开外物,翱翔于属于自己那一片天地,尽情的“游”。庄子追求的不是仅仅为了蝇头小利而落得“心为形役”,而是追求高境界的“放浪形骸之外”。

6、真心行善,并不在多少,才是真正的功德所在。善心,就是功德心。

7、(释义)孔子说:“如能让我多活几年,到五十岁去学习《周易》,便可以不再有大的过错了。”

8、子曰:“苗而不秀这忧矣夫!秀而不实者忧矣夫!”——《子罕》

9、让我们再重复一句:是为了“做人”,而不是为了“生活”。

1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1、自己不愿要的,也不要施加给别人。欲:想要;施:给予。

12、(释义)孔子说:“我做学问的急迫感,就像追赶什么东西唯恐赶不上那样,而赶上了还又怕失掉。”

13、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14、而违反人的本性的一面是禁锢人的个性,束缚人的本性。但无论在现代社会还是封建社会都有束缚人身心发展的例子,而可悲的是,这些例子还不胜枚举。

15、译文:尊敬自己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望。人们应当不分亲疏,对每一位老人和儿童都像自己的亲人一样。

16、(释义)孔子说:“处在上位而不宽宏大量,举行礼仪时不严肃认真,参加丧礼时不悲伤。这种表现,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啊!”

17、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x文&#x也。"——《论语·公冶长》

18、这正如唐末隐士罗隐所言:“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19、聪明,要以做人的规矩为准绳,才不跑偏,不坏事。

20、15)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1、例如:《论语中说》:“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告诉我们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d营私。

22、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泰伯》

23、  终有一天,叶子被风打动,于是选择随风漂泊。

24、(释义)孔子说:“听到合乎原则的话,能不接受吗?而接收之后能改正错误才可贵。听到顺从自己的话,能不高兴吗?而高兴之后能分析鉴别才可贵。而盲目高兴,不加分析;或表面接受,实际不改,对这种人我实在没有办法啊。”

25、  风问叶子:你为什么要跟我走?叶子欣喜地说:因为你给了我幻想,并能满足我。

26、(释义)孔子说:“不事先怀疑别人的欺诈,也不随意猜测别人的不诚实,然而却又能及早地加以察觉,这才是贤人啊!”

27、  当叶子好奇的看着世界时,风停了,于是叶子飘落在地上,迎面而来的一辆汽车,把叶子压碎了。

28、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宪问》

29、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雍也》

3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31、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

32、(释义)孔子说:“君子达到的三个方面,我都没有做到:仁德的人遇事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无所畏惧。”子贡说:“这三点正是老师的自我评论啊。”

33、子曰:“其言之不祚,则为之也难。”——《宪问》

3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5、12)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36、邀请人员:董事长、法人、总经理、CEO、股东等

37、(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精彩的言论,而有精彩言论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而勇敢的人不一定是仁人。”

38、译文:有志向的人终究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后人常用这名话表明,一个人只要有决心和恒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39、(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40、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41、(释义)孔子说:“只一味读书而不知思考,就容易受骗;只一味思考而不去读书,仍然不能解除疑惑。”

42、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宪问》

43、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44、译文:人一定要懂得“礼”以后才能产生恭敬之心,产生恭敬之心以后才能有所尊敬,有所礼让。这句话表述了“知礼”的重要性,指出它与“恭敬”和“尊让”的关系。“知礼”是前提,“恭敬”是内心产生的反应,“尊让”则变而为行动。

45、罔,迷惘。殆,危殆。一个人如果只学习,不思考消化,则惘然一无所知;一个人如果思考却不知学习,就更危殆不安了。

46、见到别人好的道德品质,就应该虚心向他学习、看齐,见到别人不好的品德表现,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似的错误)。

47、翻译: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自己内心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4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9、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

50、(释义)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

51、(释义)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

52、类似这样的说话风格外国也有。和孔子“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意思最接近的外国名言,应该是牛顿说的那句。

53、(释义)孔子说:“古时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54、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55、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为政》

56、《管子》中于是说:“时则动,不时则静。”有静气,沉得住,能等待,是成大事者的必备素质。

57、(释义)孔子说:“少年子弟平时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爱兄长,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讲信用,要广泛关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若还有富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58、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路》

59、所以《周易》中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时机未到,如谋圣张良在秦末大乱前蛰伏的九年,正是修炼心性、积累学识、砥砺才能的最好时机。

60、一个人如果不守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做人。指做人要守信用。

61、(释义)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高下,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6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63、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三军:军队的通称。匹夫:与夫妇相匹配,分开说则叫匹夫匹妇,所以匹夫指男子汉。

64、(释义)孔子说:“有益的快乐由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以赞扬别人的长处为快乐,一多交贤能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快乐。以傲慢自大为快乐,以无所事事地游荡为快乐,以过度的宴饮为快乐,这是有害的。”

65、(释义)孔子说:“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呢。”

66、(释义)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谋划事情。”

67、我们的一切烦恼都源于欲望,因为欲望是无限的,而能得到满足的欲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一生烦恼不断。减少烦恼的秘诀是限制自己如蛇的欲望,解救被功利之魔绑架的心灵。

68、中国传统学问的修行不同于西方传统学术的实验,这是两种对世界的认知方式。中国古典思维是把主观客观看做统一的整体,进行类比分析,最后用符号和文字高度贯通。但是西方古典学术首先要把主观客观分离,再单独研究客观世界的规律,最后用数理公式加以定义。

69、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述而》

70、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自:从。

71、解读:几个人在一起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引申为:要向所有的人学习,因为人都有可取之处。

72、11)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73、译文:诚,是天道;对别人讲诚信,是做人之道。诚指真实、实在。这句话是说,天地自然是真实实在的,做人也要像天地自然一样真实,不要弄虚作假,自欺欺人。

7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75、(释义)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抢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比赛射箭吧!比箭时,先相互作揖致意,然后上场;比赛完毕下场后又互相敬酒。这才是君子之争。”

76、10)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77、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

78、(释义)孔子说:“面对着合乎仁德的事,可以不必对老师讲谦让。”

79、鲍鹏山在他的《寂寞圣哲》中对庄子的这种超脱的行为评价到:他的这种心境实在是人类心灵的花朵永远在乡村野外幽芳独放,一尘不染,诱引着厌倦城市生活的人们。

80、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孔子谦虚的名言21)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

81、  离开的那一刻,它问树:你为什么不挽留我?

82、(释义)孔子说:“至于把我看成圣人和仁人,那我怎么敢担当!我只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从不感到厌烦,仅仅做到这些就是了。”

83、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炊。其争也君子。”——《八佾》

84、这段话我们一直教育学生是体现了牛顿的谦虚品德。但是真相绝非如此简单,牛顿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确很牛,只是他的品德与谦虚毫不沾边。他高傲自负,冷酷无情,这句话的语境是他对诘难他科研水平的法德科学界的回复。“我像是一个孩子只是拾到了一些美丽的石子”的言外之意是嘲讽那些德法科学家连石子都没有捡到,连孩子的能力都不如。

85、(释义)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我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向我提了个问题,我原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我从他那个问题的正反两方面加以盘问,得出答案,再尽量告诉他。”

86、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87、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无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述而》

88、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志仁者。”——《卫灵公》

89、那么什么是君子之道的标准?孔子在《论语》里面讲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文是外在文化素养,质是内在品德修养,内外兼修是君子,中庸之道是君子的标准。所以“躬行君子”是指在做事中每时每刻都按照中庸之道达到恰如其分的效果,这就是君子的处世标准。

9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1、译文: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才能看出松柏是最后凋零的。后人常借用松柏来称颂现实生活中不畏困难、意志坚定的强者。

92、(释义)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而趟水过大河,这种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同他共事。同沃共使的一定要是遇事谨慎小心,喜欢动脑子想点子来完成任务的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