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1、苏霍姆林斯基对我们中国教育界的影响很大,不仅是教育理论界,而且广大教师对他的教育思想都很感兴趣。他在中国是影响最大的一位外国教育家。所以,我们确实要借这个机会好好宣传他的教育思想。
2、在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的森林,在赏花聊天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这雨演绎了一出动人的戏:妈妈把雨衣递给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了萨沙,这件雨衣就是一份关爱,这关爱传递到每个人的心里。
3、一本智慧丰富的、有鼓舞力的书,往往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教育的艺术》第178页)
4、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对所教内容的共同探讨,教师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产生新的思想,形成教育智慧。
5、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给教师的建议》第341页)
6、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给教师的建议》第10页)(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7、孩子们整个夏天赤脚走路,下雨天也是一样。(《给教师的建议》第387页)
8、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祖国,也就失去了个人的一切。(《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668页)
9、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给教师的建议》第51页)
10、人是自己志向的创造者。(《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870页)(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11、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在土壤里。(《帕夫雷什中学》第263页)
12、(解析)教育体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13、 教育的秘诀之一在于经常做同一件事,但又不使学生觉察到他们是在做同一件事。例如,为培养人道主义、敏感、同情心和热枕,必须要求学生经常为别人做好事,但这种活动不应是单调乏味的。
14、每个教师不管他教哪门课,都应当是一个语文教师。(《帕夫雷什中学》第91页)
15、(1)提出要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他认为,在学校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都是重要的,没有第第二之分。他说:“在教育作用的完整的体系里,那怕只是忽略了其中的一个环节都会破坏这个有机的统一“。他强调道德面貌在每个人身上起着主导的作用。他认为“社会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人,不论他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因此,学校中的任何工作都应当包含道德教育的意义,发挥德育的作用。他也强调智育的重要性,认为“无知的人对于社会来说是危险的,““学校应当不让任何一个没有在智力方面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他还非常重视劳动教育和美育,强调课外与校外教育的作用。他认为,如果不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要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才能是办不到的,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也是不可能的。合理的学习制度,课内外教学的有机结合,就使德、智、体、美和劳动教育融为一体,发展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他们升学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16、课堂是一个人感到追求成为思想家的第一个摇篮。(《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335页)
17、老师,今天我们62人与您同在,我们共同谱写美好的诗篇,我相信,您笑了,您的笑是最美的。”学生高佳丽创作了《老师就如风中的帆》,并且配了一幅漂亮的插图。虽然语句不是那么流畅,但我内心一阵激动,这不正是我想要的效果——学会感恩,我手写我心吗?这就是闫学老师所说的,让美好的词汇不再沉睡。通过读书活动,我们把孩子平时的积累调动起来,让孩子表达出来,正如闫学老师在书中提到的:教师要善于在儿童面前打开通往周围世界的窗口,让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进行生动的创作。正是“阅读”这把钥匙,不仅让孩子欣赏更让孩子创造了这个世界。
18、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给教师的建议》第523页)
19、你要养成随时记笔记的习惯。(《给教师的建议》第129页)
20、我经常对我的学生们说:苏霍姆林斯基的书为什么那么吸引人?你们去读一读就会喜欢上的,你们就知道那是多么丰富,多么接地气。苏霍姆林斯基是跨越时空、跨越意识形态的。这次我们《比较教育研究》杂志组织了一组稿子,邀请世界各国的专家撰写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这些专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但都说到了他的人性、人学、教育学。这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最核心的东西,这是永恒的。
21、 你的知识、你的求知欲望和阅读爱好,就是你个性教育力量的强大源泉。
22、那种连续记录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给教师的建议》第123页)
23、想到这些,不禁使我想到我的学生小健,小健是有着高高的个头,忧郁的大眼睛男孩。刚升入初中时,我看到他的成绩单都惊呆了,他不但科科不及格,甚至有的学科居然得个位数,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学生,真不知该如何进行教育。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牺牲很多个人时间,为他无偿补习,但收效甚微,他不但成绩总是倒数第劳动也不积极,对待班级的各种活动更是冷漠,所以,同学们慢慢的开始疏远他,有时候有人还会嘲弄他,我在给他又补习,又经常谈话都不见效后,也有些泄气,觉得他简直是无药可医,甚至都有想放弃教育他的想法。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在修自己的桌椅时神情的那份专注、自信,动作的一招一式,有条不紊与课堂上呆若木鸡的他有天壤之别,于是,我灵机一动,决定聘请他为班级的备品维护员,让他有机会发挥这个特长。我还特意带他到学校后勤韩老师处,学习修理桌椅的各种方法,他学的很用心,还会不时的向韩老师提出问题。从那以后,班级的备品一有损坏总会被他及时修理好。同学们看到他手艺高超,桌椅出现问题、甚至一些常用的小物品出现问题,都会求他帮忙,他总会热情的相助,于是,他和同学们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他那忧郁的眼神变得明朗起来。我趁热打铁又提供给他很多参与活动的机会,他一改之前的冷漠,热情的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于是运动会上有他快速吹气球无绳系气球的身影,班级搬家时,有他打理班级物品装箱打包的身影,跳绳比赛场上,有他灵活跳动的身影。
24、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一个人的和谐全面发展、富有教养、精神丰富、道德纯洁——所有一切,只有当他不仅在智育、德育、美育、体育素养上,而且在劳动素养、劳动创造素养上达到较高阶段时,才能做到。”劳动教育可以采用自我服务、树立榜样、集体劳动、学科渗透等方法。劳动不仅可以创造物质价值,还可以创造自身价值。而劳动教育就是在劳动中达到育人的目的,一方面是教会儿童劳动技能和技巧,另一方面是通过生产劳动,引导儿童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儿童崇高的劳动品格。父母可以在家中多增加儿童劳动的机会,支持儿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5、首发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说》与去年出版的《苏霍姆林斯基评传》,是我承担的“苏霍姆林斯基研究”这一课题的两个成果。
26、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苏格拉底教育思想体现在: (产婆术) 讽刺;定义;助产术 柏拉图教育思想体现在代表著 :《理想国》 孔子,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言论记录《论语》中。
27、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
28、考察孩子的内在精神世界,特别是他们的思维,这是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育人三部曲》第18页)
29、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他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他说:“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爱孩子’。”
30、如果你想使你的学生也写出这样的文章来,那么首先就要引导教师热爱书籍和语言。(《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692页)
31、他认为每个人身上都具有某些好的素质,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素质。他说:“每一个儿童身上都蕴藏着某些尚未萌芽的素质。这些素质就像火花,要点燃它,就需要火星……教育最最重要的任务之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里的火药未被点燃,而要使一切天赋和才能都最充分地发挥出来。”
32、教育??这首先是人学。(《育人三部曲》第11页)
33、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34、《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
35、本文收录在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7课(由晓澄朗读)及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4课。(选自课文时文字有改动)
36、苏霍姆林斯基把儿童分为“学龄初期”“少年时期”“青年早期”,从每一年龄段的生理及思维特点等方面,对儿童进行精神生活的塑造和建设。“适合的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给儿童适合的教育,何谓给儿童适合的教育呢?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里可以汲取到智慧营养。人的生理与心理发展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独特性。儿童发展在不同年龄段都会出现其优势与劣势,充分尊重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独特性,才是适合的教育。“适合的教育”就是依据儿童年龄段特征,顺应儿童生长的节律和成长的需要,开展多元的教育活动,以丰富儿童精神世界,达至建立其完满的精神生活。家长在育儿时,可以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其进行适合的亲子游戏,帮助幼儿适时成长。
37、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应该培养和谐的、全面发展的人。在人的和谐发展中,他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精神生活。他强调,我们要培养的人,不只是有知识、有职业、会工作的庸庸碌碌的人,而是要培养大写的人,就是有高尚的精神生活,有理想、有性格、关心别人、关心集体的人。他告诫人们时刻不能忘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精神生活。”他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把学校各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
38、十分重要的是,关于祖国的豪言壮语和崇高理想在我们学生的意识中不要变成响亮的然而是空洞的辞藻,不要使它们由于一再重复而变得黯然失色、平淡无奇。让孩子们不要去空谈崇高的理想,让这些理想存在于幼小心灵的热情激荡之中,存在于激奋的情感和行动之中,存在于爱和恨、忠诚和不妥协的精神之中。
39、其次,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总是缺乏一种教育的艺术,我们总是试图把一切规定与限制灌输给学生,并想让学生做到。我们开班会,苦口婆心地说教,让孩子背诵小学生守则,最终我们的教育效果又怎样。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对孩子说:“不许摘校园里的花。”如果把这句话变成“每个人都应当在校园里栽一株花,精心地去照料他。”我想这两种说法之后呈现给我们的将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效果,这就是教育的艺术。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往往少了一个思考教育艺术的环节,给孩子更多的是一个消极、限制的言语,最终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我们还极度地生气,现在看来,只能说明我们不够聪明。
40、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给教师的建议》第417页)
41、对一个有经验的校长来说,他的注意和关心的中心就是课。经验证明,听课和分析课是校长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给教师的建议》第427页)
42、 请记住,为人们的幸福而从事集体劳动,就是真正思想教育的初步。
43、A(解析)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和谐教育思想。
44、苏霍姆林斯基作品,本文写的是九岁的佩佳没有完成妈妈给他安排的一天的任务,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做。妈妈用大量的事实是佩佳醒悟,明白了自己失去的是无法弥补的一天。文章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
45、 只有在你理解和体会到儿童对你的无限信任,以及由此而必然产生的无力自卫状态,并在这种信任与无力自卫状态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对孩子的权威时,你才有资格做一名导师与教育者。要爱护学生对你的信任,因为这种信任正是学生对教师的热爱,而这一点则是教师对学生所拥有的明智的权威的核心。
46、我们教育的人,不管他是个多么“没有希望”和“不可救药”的钉子学生,他的心灵里也总有点滴的优点。(《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54页)
47、①《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卷,第754-755852235页.
48、我的“苏霍姆林斯基”研究经过了较长时间的酝酿,从2005年正式开始,到今年是第13个年头,可谓“13年磨双剑”。我想说的是,我将生命中最后一段黄金时间献给苏霍姆林斯基,觉得很值。有朋友听说我花十几年时间从事苏霍姆林斯基研究,总是称赞我的吃苦精神和坚持精神。其实,我倒没有怎么感到辛苦和需要坚持。孔子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在与苏霍姆林斯基对话、相处的日子里,我沐浴着他的精神与思想光辉,感受到的是满满的幸福。
49、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生涯中,他首先关注的不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学生的心灵,他把保护孩子免受苦难的煎熬看成是教师最重要的使命。他认为成年人偶尔说出的一句话,或者一次偶然的沉默,都会像锋利的刀子一样伤害孩子。因此,闫老师认为“小心翼翼地保护这些柔弱的心灵是教育中最复杂、最重要的任务。只有这样,教育这朵花才能开放得鲜活美丽,也只有这样,教育中的那片花瓣教学,才能鲜活美丽”,这些发人深省的语句表达她对当今教育教学一些短视与功利行为的看法,更表达她的期望,那就是教育应该有超乎功利的追求,那就是要教育学生做一个真正的人。
50、据孙孔懿先生统计,在他的中文版著作中“信念”一词出现了1567次之多,时时可见“我深信”“我坚信”等提示语开头的论述,也经常运用“我不相信”“我就不相信”等词汇。这让我想起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人类与动物的情绪表达》等著作中,也反复使用“我相信”“我确信”“有理由相信”“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等表述。理查德·道金斯在《上帝的谬误》一书中,谈到当今宇宙学、天体物理学等宏观研究时,明确提出“人居原理”的命题。说到底人只能以人的立场、人的视角、人的思维、人的方式去研究这个大千世界,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界,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如果说连自然科学都必须依据“人居原理”,那么作为实践性很强、复杂性极高、多学科相融的教育学,更应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这是教育理论“科学”品质的应有内涵:在这里,人文性、情感性、价值性不是减弱和冲淡了科学性,而恰恰是增强和提升了科学性。
51、要记住,你给人们带来快乐就是你最大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931页)
52、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不得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给教师的建议》第315页)
53、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
54、(解析)1944年出版的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则》被认为是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
55、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给教师的建议》第77页)
56、寒假前,王校长为了给每位教师补充精神食粮,每人发了两本书,供大家阅读。在此我很感谢校长给我阅读的书籍,给我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57、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这是我校集体生活的一条金科玉律,而且已成为传统。(《帕夫雷什中学》第28页)
58、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给教师的建议》第75页)
59、 只有当学生产生了想要比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知识的愿望,这种愿望成了推动他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一个主要刺激因素时,教师才能成为知识的明灯,因而也成为教育者。
60、提高每位教师和整个集体的教育素养,这是领导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661页)
6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62、人最大的胜利就是能战胜自己。(《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425页)
63、人是世界上一切财富中最巨大的财富。(《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662页)
64、按照“各尽所能”的原则而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能为提高学生集体的智力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由于实施这一原则,可以使“差生”不失去自信心,使他们逐步地发展起一些智力技巧,而到了一定的阶段上,他们就能在哪怕一门学科上取得好成绩。
65、只有当每个少年从教育者那儿得到“活水”,他们的才干才能发挥出来。(《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543页)
66、教师上课就是表现自我诚然,不是看了几本教育书籍就能成为好老师的,更多的是要我们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多思考、多探索,多实践。我想做这样的老师阎学老师的话,多么朴实而有启发性、指引性,我也想做这样的老师!我今后的的教学中我也想做,要力争在不断地探索中努力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老师。我的理解在课堂上做一个表现自我的老师也是要求我们做一个有个性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到,有个年轻教师不仅学了名师的教学经验,而且事无巨细的模仿,就连走路和说话的姿态也都和指导老师越来越像。我感觉这样的老师就没有没有自我,没有个性。机械的模仿和生搬硬套是没有前途的。象我这个年龄有了一定的教学实践的经验,有了对学生的了解更应该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这就在于老师的教育素质,以前自己对看书没有多大的兴趣,但是慢慢的受到读书氛围的熏陶也喜欢上了读书。读完这本书更知道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信条。只有多读书才能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教育内涵。也只有这样,课堂才不会成为现成真理的灌输与接受的地方,才会成为人感受自身理智的存在,实现心灵自由交流的地方。以前总觉得自己平时上课缺少一种东西,那就是激情。我觉得要在今后的课堂上,让课堂成为自己表现得舞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他们的教育技巧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表现自我,把自己的精神财富展示在学生面前,做一个富有自己独特个性的老师。《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3如果说平时繁忙琐碎的工作令我们无法停下脚步静心思考,那么假期就填补了此项空白。我们可以心无杂念,沏上一杯茶,欣然捧起一本书,独享文字带给我们心灵的愉悦与纯净。
67、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给教师的建议》第33页)
68、他的思想价值在于,他不是在为后世教师提供一套“教育圣经”,而在于他的身体力行,为我们示范了一条可行并长期有效的教育之路,并启发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和精神力量,找到自己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