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借荆州的下一句
1、那么,东吴一方为何一直要强调“借荆州”呢?这要从孙吴一方为自己定下的战略规划说起。“荆州”对孙吴来说,是必须要取得的地盘刘备一方有《隆中对》,诸葛亮曾经这样给刘备规划: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也就是说,荆州实际上是蜀汉政权的发力点,一切都要从占据荆州开始,这也从后续的历史走向里得以证实。
2、刘备不答应,孙权于是发兵攻打刘备、在关系紧张的情况下交还部分,即只将长沙、桂阳两郡当作南郡还给了孙权。
3、刘备认为,自己在赤壁之战中是出了力了,作为“战利品”,理应该获得荆州的部分土地。所以在刘备方面来看,不存在“借”这一说。“借”的说法,只存在于东吴孙权一方。
4、而孙权一方另一个人甘宁也曾经提出过类似看法:
5、建安50年,刘备陪妻子回家探望亲戚,到江东见孙权时,提出让东吴让出江陵,孙权当时并未给与回复。刘备回荆州后,鉴于江陵为荆州咽喉,他发誓一定要拿下江陵,便有武装夺取的打算。不久,周瑜病死,鲁肃为巩固联盟,建议将江陵“借”给刘备。孙权亲攻合肥虽已失败,但此时仍视曹操为主敌,仍需孙刘联盟,特别是鉴于若刘备从上游攻江陵,便不好防守这一事实,便将江陵借给了刘备,这就是“刘备借荆州”的历史典故
6、另一派意见以鲁肃为代表,认为应该答应刘备的请求。《汉晋春秋》记载,鲁肃建议把南郡的江北部分让给刘备,理由是给曹操树个对手,给自己添个盟友,这才是上计(多操之敌,而自为树d,让之上也)。
7、而几乎就在同时,曹操为报赤壁之耻,又得知周瑜已死,遂整顿人马,打算以谯县(今安徽亳州)、寿春(今安徽寿县)、合肥(今安徽合肥北)等为基地进攻东吴。危机之下,孙权同意了鲁肃的提议,将其所占有的大半个南郡给了刘备。
8、夺四郡这件事情,在《三国演义》中被大量改写,成为我们熟悉的“力夺四郡”。不过,这其中有许多桥段是虚构的。比如最著名的——关羽战长沙收降黄忠。《三国演义》中大写特写,实际上黄忠与关羽并未那样缠斗,而是顺理成章地降了刘备。
9、赤壁战后,曹操占南阳,以及南郡北部的襄阳等地。
10、油江口听起来总是一个小地方,不适合把荆州的治所放在这里,刘备便改油江口为公安,作为自己的大本营,此地即今湖北省公安县。但公安毕竟太小了,刘备想自己这个州牧手里至少也得有一个郡吧,他决定亲自去面见孙权,当面提出把南郡的其它地区也让给他。
11、孙权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驻守江陵;程普为江夏郡太守,驻守沙羡;吕范为彭泽郡太守,驻守柴桑。这个彭泽郡是之前没有的,为孙权新设。
12、此时孙刘之间开始了利益上的交换,孙权上表汉献帝,让刘备成为了荆州牧,也就是在名义上拥有荆州的控制权。而刘备则表孙权为徐州牧,让孙权有了北进徐州的借口。周瑜久攻不下的南郡,则是在孙刘两军的合作下拿下来了。此时真正意义上的“借荆州”诞生了,刘备亲自前往京口,也就是孙权的驻地面见孙权,让孙权把南郡借给他。
13、刘备立足于荆州后,表举刘表之子刘琦为荆州牧。这看似很顺理成章的事情,却能展现刘备情商之高。刘表去世,其子刘琦继位乃是正统,这样做不仅利于刘备在荆州发展羽翼,而且对于其扩张地盘起到促进作用。
14、据《三国志·甘宁传》:宜先取黄祖。……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其实都是想要划江而治。
15、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病卒,吕蒙代替其职位。如果说鲁肃是联刘派,那么他则是坚决的反刘派。
16、曹操由赤壁退到了南郡的郡治江陵,而不是向北方逃跑,说明他不想放弃荆州,但孙权、周瑜、刘备动作很快,迅速扩大战果,周瑜、刘备指挥孙刘联军追到江陵,孙权同时又走出一步好棋,于建安十三年(208年)12月亲自率队开辟了东线战场,出击曹军控制下的合肥。
17、孙权即便有再多的不满又能怎么样?那个战争年代,谁有地盘谁就拥有战略的纵深,刘备好不容易连哄带骗得把长沙、武陵、桂阳、零陵这四个郡,还有江夏郡纳入了自己的口袋里,又怎么可能平白无故让给孙权呢?所以,赤壁之战以后,面对战利品的分配问题,孙刘两家结下了梁子。
18、荆州七郡(或为八郡、九郡)被曹、孙、刘三家瓜分,曹操北还,但依然手握襄阳、南阳,孙权只取得了南郡的一部分;南郡剩下的一部分以及零陵、桂阳、长沙、武陵都落入了刘备的手中,再加上其原本的势力江夏,可以说荆州大部分城池都是属于刘备势力的。
19、鲁肃考虑得更加长远,赤壁大败后曹操把主攻方向放到了东线的合肥,目前正整顿人马以谯县、寿春、合肥等为基地向孙吴发起攻势,荆州虽然重要,但当务之急是全力以赴保东线,现在没有力量增兵荆州,所以不能和刘备闹翻。只要孙刘联盟在,曹操就不能不有所忌惮,在荆州一线就得保持足够的兵力,这样东线的压力可以减轻。
20、此外,孙权还有另一层想法:只有完全占据荆州,控制长江中游,才能进一步保障东吴的安全;不仅如此,以荆州为跳板,足可继续向西攻取益州,这样就可掌握半壁江山,日后争衡天下、定鼎中原。这一点上,他和周瑜可谓知音。
21、东汉末年的荆州涵盖了如今湖北省、湖南省全境与河南省南部的广大地区,共分为七个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也是曹刘孙三方争夺的焦点。注:汉末荆州曾短暂设立过一些新郡,故有“荆州七郡”和“荆州八郡”两种说法。
22、刘备继续忍耐,为了换取孙权的支持,刘备主动表奏孙权为车骑将军。这时刘琦因病去世,孙权作为回报,表奏刘备为荆州牧。
23、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刘备借荆州成功的秘诀就在于“登门槛”技术的精彩运用。
24、由于刘备久居荆州,和荆州人士关系不错,因此归附刘备的荆州人日益增多,公安一地已经难以容纳,所以刘备上表表奏刘琦为荆州刺史,率军夺取了江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
25、所以,鲁肃建议孙权全力扶持刘备,将东吴所拥有的南郡地盘让给刘备,使其在荆州彻底站稳脚跟。这样一来可以为东吴培养一个强力的外援,二来更可以将曹操的注意力转移到日渐壮大的刘备身上,让刘备替东吴在荆州方向上直面曹军,缓解东吴的压力。
26、实际上,刘备占据的南方四郡地面不小,人口也不少,怎么会容不下刘备的区区人马。
27、孙权占有江夏一部分及长沙一部分(都是它们的东部),另外还占有南郡首府江陵(即现荆州市)。
28、徐庶字元直,刘备最初的最重要的谋士,曹操派兵征讨刘备时,为刘备出谋划策,后来被曹操调查侦知,假冒徐庶母亲的名义,用计赚走徐庶,徐庶明白情况后,不好意思再返回刘备处,遂留在了曹营中,但暗中发誓,不为曹操设一谋,所以,叫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29、周瑜死后,鲁肃继任其职。鲁肃是坚定的联刘派,主张尽一切努力维系好孙刘联盟,共同抗曹。他提出,东吴的最大敌人,是曹操。而曹操眼中的最大对手,亦是东吴。可以预见,曹军决不会因为赤壁之败,就在以后停止对东吴的军事行动。
30、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军主力在汉中和刘备作战,驻守荆州的关羽积极配合刘备的行动,亲率荆州主力进攻魏军占据的樊城和襄阳,击败曹魏大将曹仁并乘机围困襄阳、樊城,曹操四处抽调兵力去解襄樊之围,其中包括于禁所率七军、徐晃军团、张辽军团等。关羽巧妙利用汉水暴涨的时机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中原地区遥相呼应关羽北伐,关羽威震华夏,曹操差点打算迁都躲避关羽的锋芒。
31、后来刘备夺取益州,曹操夺下了汉中,刘备倍感压力,于是与孙权达成“湘水之盟”,以湘水为界,将长沙、江夏刘备占据的一部分、桂阳让给孙权。于是荆州就变成了曹操控制南阳,刘备控制南郡、武陵、零陵,孙权控制江夏、长沙、桂阳的局面。
32、刘备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其众”和鲁肃口中所称的“与共拒曹操”为由,从孙权“借”得了“荆州”(事实上,仅借了荆州的南郡而已)。
33、这虽然只是一场并不美满的政治联姻,可是对于北方的曹操——了不得啊,孙刘这下更难啃了!
34、在司马懿等人的建议之下,曹操联合东吴孙权,让孙权乘机偷袭关羽的大后方荆州,关羽的荆州后方空虚,给了东吴吕蒙以可乘之机。最后关羽在219年年底,败走麦城,失去荆州这个战略要地。关羽的错误轻率北攻樊城,而在于没有防备孙权违背盟约,没有注意巩固自己的后方,以至于丢了荆州这个战略要地!
35、这一方略的威力从曹操汉中和荆州两线就能看出来,汉中地区曹操折损了夏侯渊,荆州地区因为关羽的进攻,折损了于禁。
36、在最初,荆州是归刘表所有,也是汉室宗亲,和孙权一方非但没有友好交往,反而有着杀父之仇。
37、《三国志》程普传:“周瑜卒,代领南郡太守。权分荆州与刘备,普复还领江夏。”
38、东吴方面,认为赤壁之战乃其大部分功劳,至于刘备,仅仅起到了辅助作用。所以战后东吴方面是这样做的:
39、我们由此可以认为,周瑜乃小气之人吗?并不可以。
40、作为一个历史典故,还演化成一句著名的歇后语,即“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以致家喻户晓。
41、但是刘备后来翅膀硬了,他把益州也打下来了。孙权就派人去讨还荆州,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已经夺得益州,孙权派诸葛瑾向刘备索求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42、刘备呢,也极大地受益于联盟,此次战役过后,刘备不仅安全了许多,并且还有机会发展自己的羽翼。
43、“借”与“给”是不同的概念,“借”是要还的,但考察一下汉末三国的历史,“借地盘”的事似乎比较稀罕,还没有过“好借好还”的例子,从刘备一方来说估计也没有过“借”的概念,地盘拿来了也就归自己了。
44、《江表传》:“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
45、在周瑜和曹仁死磕的同时,刘备也没有闲着。他先是上表举荐刘琦继任荆州牧(按照当时的习惯,只要一经举荐,不管得没得到朝廷的正式任命,被举荐人都可以立即出任被举荐的官职),随即又以刘琦的名义,通过软硬并施的方式将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四郡一举收入囊中。而后,刘备认为桂阳太守赵范不太可靠,就以赵云代替赵范为桂阳太守,其余三郡的太守则没有更换。
46、成语: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着名着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具有结构的凝固性。其形式以四字格居多,也有少量三字格和多字格的。
47、曹操进取汉中,刘备担心丢掉益州,派使者向孙权求和,孙权也担心自己难以打胜,于是两家重新划分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以东属于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于刘备,刘备和孙权各占三郡。这样,刘备不仅“还”掉了一郡,还让出了一郡,但实际上依然没有还出本来的南郡,与曹操争汉中,于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据有了汉中。于当年七月,自称汉中王。
48、当然,诸葛亮也并没有那么愚蠢,知道杀害曹操定会引来北方曹操残余势力的反扑,刘备现在势力小,没有办法抵抗,于是便放走了曹操,这样也算一种制衡。可是江东却还派鲁肃来责问,为什么没有杀死曹操,为何要放走曹操。殊不知,鲁肃为何有这个脸面来理直气壮地质问刘备。刘备等人便就演了一场戏给鲁肃看,鲁肃也没有办法,只得悻悻然回去。
49、赤壁之战后,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孙权得到半个江夏郡和半个南郡,刘备得到半个江夏郡和半个南郡、以及荆州南部四个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
50、早在赤壁之战前,周瑜便向孙权阐述了自己的战略方针:攻取荆州,兼并益州,而后消灭盘踞汉中的张鲁,连结马超等陇西势力,一旦时机成熟,即从汉中、襄阳两个方向出师北伐,则天下可定。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周瑜的眼光,这个观点颇似一出东吴版的“隆中对”。
51、况且随着周瑜、鲁肃相继去世,而刘备跨有荆、益,日渐强大,孙权对刘备必然越来越不放心,双方的翻脸终将不可避免。孙权为了荆州而与刘备失和,在道义上有亏。
52、赤壁大战以后,曹操大败,留下曹仁镇守南郡,乐进镇守襄阳,自己率军回许昌。周瑜趁势率孙刘联军攻打南郡,经过一年激战,终于夺取了南郡。不过此战刘备也出力不少,所以周瑜将南郡南部公安让给刘备驻守。
53、不过,好景不长。正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没过多久孙、刘两家的矛盾便凸显出来。
54、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期,刘表虽然是荆州刺史、荆州牧,但是荆州下属各郡归属也常有变动,像南阳郡就先后被袁术、张绣等人占据过。在官渡大战前夕,张绣归降了曹操,南阳郡也就归属了曹操。在刘表临死前不久,孙权又击败了黄祖,夺取了江夏郡南部的地区。
55、至此,刘备与孙权的荆州问题暂告解决,尽管不算公平,但不管怎么说,双方的旧账确也一笔勾销,因而也就谈不上此后谁欠了谁的情,谁该还谁的债的问题了。
56、后来,曹操重心偏向西北,东吴抽出手来,以“借荆州”之名向刘备讨要整个南郡和荆南4郡,讨要半个南郡要“还”整个南郡外加四郡,刘备当然不答应,孙权于是发兵攻打刘备、在关系紧张的情况下交还部分,即只将长沙、桂阳两郡当作南郡还给了孙权。
57、刘备字玄德,因曾任豫州牧,所以,为避免直呼其名,不礼貌,也称之为刘豫州。刘备创业之初,兵少将寡,牺身之地缺乏,当时荆州新败于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曹操败于孙刘联盟。曹败引军北还,孙刘开始争夺荆州地盘,但刘备势弱,为有立足之地,借东吴之势占有荆州。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物产丰阜,是战略重地,东吴势大于刘备,借势讨要。刘备为应对北方曹军,不好得罪东吴,釆用拖的办法应付东吴。所以有刘备借荆州一借不还的谚语。
58、最后,也是最实际的原因,荆州百姓不认可孙权,而刘备在此地的威望极高,只能他来治理。
59、这句话我们来看,总感觉有些不对劲。孙权为什么要推举刘备为“荆州牧”?荆州岂能是轻易能交予别人的?
60、为此,他不得不极力表示荆州原本是自己借给刘备的,以掩饰其袭杀关羽、主动毁约的劣迹。孙权虽然夺取了荆州,却也失去了消灭曹操的最好机会。因为我们不妨试想,如果没有吕蒙的白衣渡江,关羽是不是很有可能给曹操以更大的打击呢?
61、这种路线和诸葛亮为刘备规划的方略其实是一样的,虽然明面上说要攻打曹操,但未尝不可东取孙吴,最终划江而治。只不过碍于孙刘联盟,这种路线明白就好,不好说出来。
62、刘备在荆州逐渐丰满了羽翼之后,便把目光瞄准了西面的益州。益州的主人刘璋,和刘备同宗。那么,刘备这样一个公认的仁义之君,将如何一步步夺取同宗室人的领地呢?请关注后文。
63、出处:刘备借荆州典故:据悉,建安50年,刘备陪妻子回家探望亲戚,到江东见孙权时,提出让东吴让出江陵,孙权当时并未给与回应。刘备回荆州后,鉴于江陵为荆州咽喉,他发誓一定要拿下江陵,便有武装夺取的打算。不久,周瑜病死,鲁肃为巩固联盟,建议将江陵“借”给刘备。孙权亲攻合肥虽已失败,但此时仍视曹操为主敌,仍需孙刘联盟,特别是鉴于若刘备从上游攻江陵,便不好防守这一事实,便将江陵借给了刘备,这就是“刘备借荆州”的历史典故。(荆州,古称“江陵”,湖北省地级市,是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所在地)
64、孙权的行动很果断,丝毫没有考虑联盟另外两方刘备和刘琦的感受,比如江夏郡太守,原本由刘琦担任,程普再去当太守,明显是内讧。换成别人,早就去吵架了,但刘备经历过也看到过太多这样的事,他丝毫不以为意。
65、这时候荆州的归属在名义上是属于曹操的,和孙权没有关系。
66、这一事件的关键就在于,刘备得到荆州到底是不是“借”的。刘备没有“借”荆州,更不用“还”荆州什么是“借”?将所拥有之物暂时给予他人,这才是“借”,孙权一方其实并没有荆州的所有权,那么何谈“借”呢?
67、如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中,描绘了“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的故事。
68、谚语: 民间流传的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的语句。
69、我们暂且不论荆州是否真的由刘备“借”来,反正得到荆州是一个妙棋,其后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好处。许多精通棋道的人都知道,常常一个妙,活了一盘棋。刘备的此举,无疑就是如此。
70、刘备则占有零陵、武陵、桂阳全部,长沙、江夏及南郡的大部。由此可见,荆州绝大部分是由刘备占领的。这一点也不奇怪,赤壁战后,刘备支持刘琦为荆州牧,刘琦死后,刘备被众将推为荆州牧,他占有这些地方是很正常的。
71、拥有南郡后,孙权便控制了西起夷陵(今湖北宜昌)、东至寻阳(今江西九江)的长江防线。
72、从这层关系来说,只有刘备等人来东吴结盟,荆州和东吴没有任何的关系。
73、最后鲁肃等人的建议被孙权接受,孙权决定撤出南郡,把这里让给刘备。对孙权来说让地盘只有这一次,所让出的其实只是刘备实际控制的公安等以外的半个南郡。
74、在名分上占据道理,实际上也是为了最终以武力夺取造势。
75、结下梁子另说,单说孙权得到的这个南郡。从图上可以看出,南郡不仅地方小,而且还处于处于被刘备和曹操夹击的状态,战略地位十分不利。周瑜在时,一心想要夺回荆州,而周瑜病故后战略家鲁肃接任,他选择了继续跟刘备结盟。顺便送了一个人情给刘备,就是把南郡这个易攻难守的山芋送给了刘备。而刘备也愿意加强两家联盟,于是礼尚往来刘备同意攻取益州后就将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主权交给孙权。其实这算起来孙权非但不亏,而且还赚了很多地盘,一郡换三郡,不动一兵一卒,孙权实在是赚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