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简介及作品介绍
1、论文题作《儿童之观念》,批评了中国儿童受到的坏影响。
2、四小要闻HighlightsofNO.4PrimarySchool
3、(作者为青岛大学文学院中国期刊研究所研究员)(叶圣陶简介及作品介绍)。
4、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商金林历时半年,将叶老在甪直创作的89篇作品和他离开甪直后所写的关于甪直的文学作品,汇编成了《叶圣陶甪直文集》,这本书不仅是叶老对于甪直的记忆,也是我们甪直人民对叶老的纪念和缅怀。
5、从河埠头的万盛米行粜米到街上购物,不同的处所,不同的场景,讲述了旧中国农民丰收成灾的悲惨命运。
6、渔妇,在这寒冷的深夜里打算明天的粥,所以不得不硬着心肠把病孩子扔下不管。睡着了,一只手里还拿着拉罾的绳。
7、十六年一月,我接眷北来,路过上海,许多熟朋友和我饯行,圣陶也在。那晚我们痛快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默着。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
8、若有闲暇到江南游走,坐落于茶馆之中,别具一番风情。老舍笔下的茶馆并不文雅,揭示的是社会上的黑暗腐败。而鲁迅小说中的茶事,与此处便无几许相差。茶馆内形形色色的人,穿梭不息。有茶客坐在门口洽谈交易;有糟心的人坐在某个角落,细品清茶;也有情致之人,倚在小楼门边,端着一品茶,静赏眼前这片烟雨江南。一踏入馆内,扑面而来的,即是那清香的茶气。小皿一口于唇间,飘然而出的芬芳香气。像我这般俗人,品不出其中韵味,只会尝取那点点苦甜。
9、风潮结束了,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圣陶来信说:“我们要痛痛快快游西湖,不管这是冬天。”他来了,叫我上车站去接。
10、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次日,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
11、他写文字时,往往拈笔伸纸,便手不停挥地写下去,停笔踌躇时绝少。他的稿子极清楚,每页至多只有三五个涂改的字。每篇写毕,我自然先睹为快。看完,他封寄《小说月报》;照例用平信寄。我总劝他挂号;但他说:“我老是这样的。”他在杭州不过两个月,写的真不少,教人羡慕不已。《稻草人》中一部分,都是那时我亲眼看他写的。
12、叶圣陶(1894~1988),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出生于贫民家庭,中学毕业后不能升学,作了十年小学教师,课余从事文学创作。他先用文言文写小说,“五四”运动前后改用白话文创作,是我国最早的白话小说作家之一。后在中学和大学任教,并先后任商务印书馆和开明书店编辑,编过《小说月报》、《中学生》等杂志。他是著名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提倡“为人生的艺术”,是取得现实主义创作成就的重要作家。从1919年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他创作的旺盛期,有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1928年写作的长篇小说《倪焕之》,真实地反映了“五四”运动至大革命时期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经历和精神面貌。他在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题材和主题都有突破,注意现实斗争,揭露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罪恶统治。他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文学发展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13、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4、叶绍钧的一生是平凡的,他的性格也是平易的,这使他非常关注平凡人的生活。可以说,始终把艺术视角对准下层群众,注意倾听平淡庸俗、单调乏味的日常生活的声音,从中发现“深浓和非常”的意义,是叶绍钧小说一种独特的美学追求。因此,翻开他的作品,我们很少看见雷鸣电闪的壮观场面,扣人心弦的曲折情节,风花雪月的优美境界,我们所看到的都是一个个“平凡的人生故事”,一个个平凡的“小人物”,如贫困卑贱的教员、小市民、学生和农民等。《这也是一个人?》(又名《一生》,描写了一个连姓名也没有的农家妇女悲惨的一生,“伊”15岁出嫁,夫家娶她是为了得到一个抵得半条牛的帮工。丈夫死后,“伊”又被当作一条牛卖掉,用她的身价充丈夫的殓葬费。作者是通过这个农家妇女牛马不如的命运,提出了妇女如何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争取“人”的地位与权利的问题。《晓行》通过“我”早晨漫步于田畴之间,与车水的农夫的一席对话,揭露了农村受灾,财主依然不放松对农民的剥削,以至逼得农民投河自杀的残酷行径。
15、第二天我便上船走了,一眨眼三年半,没有上南方去。信也很少,却全是我的懒。我只能从圣陶的小说里看出他心境的迁变。圣陶这几年里似乎到十字街头走过一趟,但现在怎么样呢?我却不甚了然。他从前晚饭时总喝点酒,“以半醺为度”;近来不大能喝酒了,却学了吹笛——前些日子说已会一出《八阳》,现在该又会了别的了吧。他本来喜欢看看电影,现在又喜欢听听昆曲了。但这些都不是“厌世”,如或人所说的;圣陶是不会厌世的,我知道。又,他虽会喝酒,加上吹笛,却不曾抽什么“上等的纸烟”,也不曾住过什么“小小别墅”,如或人所想的,这个我也知道。
16、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他又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他所做的努力改进了编辑工作的质量与组织结构。
17、自从听说家乡人民要筹备今天这个纪念会,我和弟弟永和就想,在这样隆重的大会上,我们该说些什么呢?对爷爷在甪直的这段生活,作为晚辈,我们无论说些什么好像都不适宜,考虑再决定用爷爷和爸爸说过的三句话,来转达他们对于甪直的无限深情,表达我们此时此刻的心情。
18、叶圣陶先生在我国现代文化史、教育史和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他的思想、实践和业绩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贡献,他的道德风范深受世人的景仰。今天我们纪念叶圣陶先生到甪直执教100周年,就是为了缅怀他博大精深的思想学识,令人瞩目的工作成就和虚怀若谷的道德风范。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塑造时代需要的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教育不变的使命,也是教育工作者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诸多新挑战,需要承担的迫切任务。时代对各位老师、对我国教育事业、对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能以叶老那样的对学生关爱之心投入到教育工作中,用叶先生般高瞻远瞩的眼光来看待和思考教育发展问题。我期待着在中华大地上,能够走出新时代的叶圣陶!
19、你要从他的作品中寻找惊人的事,不一定有;然而即在初无惊人处,有他那种净化升华人的品性的力量。
20、他带着一双透入的观世的眼,冷静地审视着蜷伏在旧中国暗诹一角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民众。他的内心满蕴着悲悯之情,而在落笔之际却藏而不露、冷隽含蓄,意常见于言外,情不外露于文中。
21、活动上,举办了甪直镇与人民教育出版社达成圣陶书院战略合作意向签约仪式
22、启关狂喜,不记何年别。相看旧时容态,执手无言说。塞北山西久旅。所患唯消渴。不须愁绝。兔毫在握,赓续前书尚心热。
23、会后,来宾们随志愿者前往参观叶圣陶先生纪念馆
24、如果说提及江南,除去古风古镇,映入我脑海中的,不过是那江南女子。一把油纸伞,撑起了千万红尘女子的典雅梦,剪不断的情。
25、黑蘑菇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害怕黑夜,一到天黑,森林里就传出呜呜的哭声。这时来了一头名叫啊呜的大象,啊呜啊呜地把黑夜全吃进肚里去了,森林亮得像白天一样。结果,小动物们晚上都不睡觉了,白天又哈欠连天,黑蘑菇森林变成了讨厌的哈欠森林。吃黑夜的大象只好把黑夜全吐了出来,森林又恢复了正常,小动物们终于安睡了。
26、稻草人非常尽责任。要是拿牛跟他比,牛比他懒怠多了,有时躺在地上,抬起头看天;要是拿狗跟他比,狗比他顽皮多了,有时到处乱跑,累得主人四处去找寻。他从来不嫌烦,像牛那样躺着看天;也从来不贪玩,像狗那样到处乱跑。他安安静静地看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的小雀,他们是来吃新结的稻穗的。他不吃饭,也不睡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27、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
28、事实上,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于1923年出版。 这部儿童读物在许多青少年当中极受欢迎。另一个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讲述了一块石头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这个简单易读的故事背后的寓意是嘲笑专家的傲慢自大与人们的麻木。
29、雨丝落地思凉,陶醉于江南水韵中。白衣女子挥舞裙袖,伊人吟唱戏曲,文人挥墨而下。江南女子秀天下。她婆娑泪影,款款而行,悄然掠过,琴韵芳华,淡染流年,红尘漫路。一俟雨后,空气中夹杂上了草木气息,门外深巷中传来了卖花老人的叫卖。束发如髻的女子,携一身素衣,亦或一身旗袍忽闪而过。襟边别着一朵素花,踏着轻洁步伐,慢慢穿过这座古巷……
30、《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种子》、《皇帝的新衣》、《玫瑰和金鱼》、《月亮姑娘的亲事》、《含羞草》、《快乐的人》、《芳儿的梦》、等等
31、《声律启蒙》是古代让孩童学习作诗对句、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32、这是一个隐秘的水洼,随着季节的变化,这里的水时多时少。所有的动物不约而同全都来到了这里,只想把水喝饱。它们和睦相处,不争抢也不打闹,因为共同生存最重要。它们的数目从一增加到但是在每页书的画面里,还藏着其他十种动物,等着你来找!
33、记得见面那天。我见了生人照例说不出话,圣陶似乎也如此。我们只谈了几句关于作品的泛泛的意见,便告辞了。
34、书中精选了山川风物、人生抒怀、读书感悟、经历过的印象深刻旧事、故友旧交等多个主题的经典散文等100多篇,每一辑按照时间顺序编排,每篇作品均标有出处,全方位地展示了这位百岁老人不同人生阶段的所思所感和生活踪迹。
35、《隔膜》描写了客厅里无聊的寒暄,酒席上繁琐而又虚伪的礼节,茶馆里嘈杂而又污浊的空气,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精神上互相隔膜,却又不得不互相敷衍的痛苦。
36、《叶圣陶散文》:“名家经典珍藏”丛书之收录了叶圣陶先生的散文精品数十篇。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巧,文笔精巧、语言幽默、内蕴深厚、风格恬淡,充分显示了叶圣陶先生的文学功底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
37、本书是一部叶圣陶先生的人生感悟与经历类散文精选集。
38、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39、13篇散文,19篇诗歌,4篇戏剧(文艺理论)
40、叶圣陶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作家的冷隽、客观的风格色彩并不排斥他内在热情和主观见解的表达。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在叶圣陶小说风格的诸因素中最为突出。他带着一双透入的观世的眼,冷静地审视着蜷伏在旧中国暗诹一角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民众。他的内心满蕴着悲悯之情,而在落笔之际却藏而不露、冷隽含蓄,意常见于言外,情不外露于文中。
41、您给四小一个孩子我们将引领他成就最好的自己
42、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43、同情与讽刺兼备,是叶圣陶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在生活碾盘重压下的知识者,他看不惯他们的怯弱、空虚、玩忽职守、自私自利、因此要刺它一下,期望他们有所改变;但是他也深知他们的甘苦,造成他们这些不良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他们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因此,他在嘲讽的同时又毫不含糊地把笔锋指向其背后的黑暗现实制度,从而使他的批判现实主义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44、前后生活了6年,在甪直他找到了“源头活水”
45、其他如茅盾的作家论系列,王统照、鲁彦、黎锦明、蹇先艾、胡也频、沈从文、许地山、庐隐的小说,《荷塘月色》《卖豆腐的哨子》等散文名篇,熊佛西的西剧介绍,冯雪峰的理论翻译,也都经过叶圣陶之手,源源介绍给读者。每当人们回顾这些作家的创作道路时,总难免想到催他们上路扶他们上马的那位长者,正像看到奇葩佳卉难免要从心底称赞心地宽厚手携春光的园丁一样。而叶圣陶却说道:“从十八卷第七号到二十卷第六号,我代振铎兄编了两年,一共二十四期。现在经常有人说那两年的《小说月报》上出现了许多新作者,说我如何能发现人才。现在那两年的《小说月报》影印出来了,大家翻一下目录就会发现,在那二十四期中,新出现的作者并不少,可是人们经常提起的就只有那几位。他们的名字能在读者的心里生根,由于他们开始就认真,以后又不懈地努力,怎么能归功于我呢?我只是仔细阅读来稿,站在读者的立场上取舍而已。如果稿子可取,又感到有些可以弥补的不足之处,就坦率地提出来跟作者商量。这些是所有的编辑员都能做到的。还有一点必须说明,那两年的编辑工作是徐调孚兄跟我一同做的。从1924年起,调孚兄就协助振铎兄编《小说月报》,他比我熟练得多。直到1931年底《小说月报》停刊,他才离开商务印书馆,到开明书店工作,解放以后仍然干编辑这一行。他勤勤恳恳为读者服务了一辈子,我是永远忘不了的”(《记我编〈小说月报〉》,《叶圣陶集》第七卷)。这就是叶圣陶的风格、人品。这就是叶圣陶的心田、胸襟。
46、 4月18日,在叶老的第二故乡——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举行“纪念叶圣陶先生到甪直执教100周年暨《叶圣陶甪直文集》首发式”,回眸叶老的历史建树,追寻他的精神境界,触摸他的人文高度,弘扬他的道德风范、爱国情怀、奋斗精神,教育理念。活动受到了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的大力支持,由叶圣陶研究会、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叶圣陶教育思想专业委员会、叶圣陶纪念馆、甪直镇叶圣陶研究中心承办。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韦志榕等国家、省、市、区、镇各级领导和出版、教育、媒体等各界人士,及叶圣陶孙女叶小沫等家属出席了此次活动。
47、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怒色。他辛辛苦苦保存着的《晨报》副刊,上面有他自己的文字,特地从家里捎来给我看;让我随便放在书架上,给散失了。他只略露惋惜的颜色,随即说:“由他去末哉,由他去末哉!”我是至今惭愧着,因为我知道他作文是不留稿的。他的和易出于天性,并非阅历世故,矫揉造作而成。他对于世间妥协的精神是极厌恨的。在这一月中,我看见他发过一次怒;我只看见他发过这一次怒——那便是对于风潮的妥协论者的蔑视。
48、叶老的文笔质朴自然,《西川集》亦不例外。头一篇《答复朋友们》,为答谢文艺界为他庆祝五十岁寿辰而作。叶先生自谦是个平庸的人,写不出不平庸的文章,还说自己一生中无非当了两大员:不是当教员,就是当编辑员。说得平直坦白,一如其人。
49、这本书中的大猩猩其实代表着一般的小朋友,孤单寂寞,却不知如何交朋友,于是大猩猩采取了“出租”的方式,干脆把自己租出去,这一来,不但有朋友陪着一起玩耍,而且还有钱赚,一举两得。刚巧,咪咪出现了,正好没有玩伴,马上租下大猩猩陪她玩。他们玩得很痛快。接下来,味咪每天都来租友情,也都先付了租金,他们越玩越开心,这一天,大猩猩特地没带装钱的小背包和计时用的沙漏,反而准备了好吃的饼干,要和咪咪共享。谁知她竟然搬走了,留给大猩猩难忘的想念。后来,大猩猩又出租友情了,不过,这一次他特意强调“免费”出租,代表他已经了解友情的真谛,即友情是不能用金钱买卖的。
50、《快乐的人》、《稻草人》、《火灾》、《线下》、《倪焕之》、《古代英雄的石像》、《文心》 《未厌居习作》、《圣陶短篇小说集》、《叶绍钧选集》。
51、《稻草人》这篇童话就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 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
52、第一句:爷爷说,当年的改革是大家一起干的,要纪念该纪念所有出过力气的人。
53、所以他到校时,本来是独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这样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乐意,我们不时到西湖边去;有时下湖,有时只喝喝酒。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备功课,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话。初到时,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要不要去看看他们?”他皱眉道:“一定要去吗?等一天吧。”后来始终没有去。
54、我们都深深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在文化复兴的风气已然兴盛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为孩子讲述中国人自己的历史文化。为打造一套代表中国精神的中国历史绘本,童趣出版有限公司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合作,历时三年,出版了《国家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系列图书,涉及商业贸易、大河文明、交通发展、家族家庭、饮食文化5大主题。该书依托国家博物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专业的师资力量,以大量详实的文物和考古资料为创作依据,以绘本的形式重现历史生活风貌,向广大少年儿童传递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从家庭做起。这套书从孩子需求出发,传播中国声音,弘扬民族自信,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55、叶圣陶自具名加入文学研究会以后,就把自己的全部事业同文学研究会密切地联结在一起。《诗》月刊本是他和几位朋友创办的,出版3期之后,他们便自觉自愿地将其改为文学研究会的出版物,组稿编辑,出版发行,劳务自己承担,影响归于社团。1923年底,他移家到宝山路顺泰里一弄一号,寓所门口便正式挂起蓝底白字的“文学研究会”的搪瓷牌子,日常事务、信函往复也自觉自愿地承担起来,还兼办文学研究会发售的外国作家明信片的邮购事务。他在此间出版的几种小说、童话、戏剧及与他人的合集,也都分别列入文学研究会系统的“文学研究会丛书”“文学研究会创作丛书”“文学周报社丛书”“小说月报丛刊”,壮大了阵容,提高了品位,显示了创作的实绩,扩大了文学研究会的声势与影响。
56、一个满天星斗的夜里,他看守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新出的稻穗一个挨一个,星光射在上面,有些发亮,像顶着一层水珠;有一点儿风,就沙拉沙拉地响。稻草人看着,心里很高兴。
57、稻草人,稻草人是农人亲手造的。农人把他脚底下一段插在田地中间的泥土里,他就整天整夜站在那里了。稻草人非常尽责任。
58、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59、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善取人间诸相,尤多儿童题材,其中的大部分,皆是以丰家姐弟为模特儿的。陈宝与一吟先生,在六十年沧桑之后,以温馨亲切的文字,从头细数儿时旧事,娓娓道来,读之令人心动。丰先生漫画,又多以古诗文意境入画者,陈宝、一吟先生以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学养,以原诗词为画演绎,既为画作点睛,又使读者在读画的同时得到了古典文学的涵咏。
60、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 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所有的这些贡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61、开办“商店”,引导学生在书籍等的买卖中学会“做生意”
62、那时他写童话的材料,有时是片刻的感兴。如《稻草人》中《大喉咙》一篇便是。那天早上,我们都醒在床上,听见工厂的汽笛;他便说:“今天又有一篇了,我已经想好了,来得真快啊。”
63、同学们,让我们放慢脚步,拿起书本,享受读书的美好,让读书不止在读书日。
64、其特点是不用书本,侧重于“口说”和“田野调查”
65、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如果你爱上阅读,那就将获得最有益身心的精神食粮,并懂得爱自己、爱他人、爱世界。
66、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其情节构思和文笔是否优美上,更要看它是否具有一种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以及穿越时空界限的精神生命力。这本自传体小说,将作者的童年生活细致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语言结构独特,艺术特色鲜明,表现手法独具一格。作品细腻、率真,以孩童清澈的视角,在真实体现了当时社会情况的同时,为我们展现出一段段不一样的悲欢故事。
67、不久,中国公学忽然起了风潮。于是大家都住到上海来。我和圣陶差不多天天见面。
68、我们一定坚定文化自信,强化责任担当,让叶老的教育思想生根落地、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为把甪直打造成为吴中、苏州的经济重镇、文旅名镇、美丽乡镇、幸福城镇而不懈奋斗。
69、《爬山虎的脚》,1964年叶圣陶创作,编入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本。
70、创作了《没有秋虫的地方》《藕与莼菜》《心是分不开的》
71、这本诗词入门小书内容广泛,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之余,还融入了大量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