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论语原文及译文31句集锦

论语原文及译文31句集锦

论语原文及译文

1、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就会败坏德行。小事不忍耐,就会败坏事业大计划。”

3、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论语原文及译文)。

4、(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5、友直、友谅、有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6、译文:孔子说:“聪敏而爱学习,不以向下面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原文及译文)。

7、(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8、译文: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9、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10、(3)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

11、(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12、第六则是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13、(朋:泛指朋友,可以译成“志同道合的人”)(自:介词,从)

14、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5、(4)鲜:音xia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16、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17、(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1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9、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20、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21、(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2、(⑴)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23、(译文)孔子说:“有这样一种人,可能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我却没有这样做过。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这是次一等的智慧。”

24、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25、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2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27、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28、(译文)孔子病情严重,子路向鬼神祈祷。孔子说:“有这回事吗?”子路说:“有的。《诔》文上说:‘为你向天地神灵祈祷。’”孔子说:“我很久以来就在祈祷了。”

29、孔子说:“中宇,让我来教你对知识和无知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30、(1)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