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如何评价丘吉尔
1、(2)不分组将文章转到您的朋友圈并集赞,集够20个赞后将截图发送至后台,我们将为选出的5位幸运读者赠书。
2、阅读乔治六世国王日记时,最让我意外的地方是,丘吉尔向国王表达了极大的挫折感,有时甚至是愤怒,因为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人对参战没什么兴趣。丘吉尔向国王说了一些关于富兰克林·罗斯福及其政府的话,而这些话是丘吉尔永远不会公开表达的。
3、作为老牌的帝国主义者、成熟的政治家、半个军事家、王牌演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资深大烟枪、业余画家、异想天开者、老胖男孩、普通人的丘吉尔,他的一生算得上最严格意义的波澜壮阔、多姿多彩了。任何一段拿出来都研究能写一本引人入胜的厚书,不是三言两语可讲清楚的。但对丘吉尔来说,最难忘的永远是二战风云紧急的岁月。
4、丘吉尔从小调皮捣蛋,算是纨绔子弟,后进入军事学校。他虽在学业上不甚上心,并不十分突出优秀,却有自己的兴趣与志向,并表现出过人的勇气,有追求功名的强烈野心。通过对战争的随军报道,让丘吉尔在国内名声大噪,让丘吉尔获得了他想要的名誉与荣光,这是他一声都在追求的。
5、但在随后的具体讨论中,英国外相安东尼·艾登和苏联外交部长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像集市里买地毯谈价钱那样,针对百分比协议展开激烈的讨价还价。最后莫洛托夫成功地把丘吉尔的百分比作了修剪。
6、1910年丘吉尔出任内政大臣,在监狱改革等方面做出了贡献,由于当面对工人游行罢工时采取的毫不手软的态度而遭到指责,最著名的一次行动是发生在1911年1月他下令军警镇压罢工和游行活动即著名的“塞德奈街杀戮事件”,当警方得知有一伙东欧无政府主义者抢劫了一家珠宝店后,丘吉尔亲自到达现场指挥包围行动,调动了大炮、军队进行镇压。
7、丘吉尔在他著名的“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演说中提到上帝积极参与人们的生活。这是他的真心话?还是政治托辞?
8、“在人类战争历史上,从来没有一次像这样,有如此之少的人,为如此之多的人,作出如此巨大的牺牲。”
9、但这次由于几个重量级人物的坚持,以及舆论的呼吁,瑞典文学院终于决定不考虑上述禁忌,将诺贝尔文学奖颁结丘吉尔。
10、他后来在一部回忆录中写道:“我在那里过了两年多的不安生活。(历史如何评价丘吉尔)。
11、读完此书,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帝国衰亡原因——美国意在毁坏大英帝国的谋略。二战虽然给美国带来了伤亡,但也使美国成为战后最强大的国家。美国极力主导建立战后的国际秩序,接替英帝国的世界主导权似乎也在美国的谋划范围之内。于是,如何瓦解庞大的大英帝国,美国早就想从非殖民化入手,而罗斯福正是推进非殖民化的主要舵手,其与英国合作是有长远眼光的。
12、当1920年汤普森第一次见到丘吉尔时,这位劳合·乔治内阁的空军大臣兼殖民地事务大臣正全神贯注地在宽大书房里快速来回走动,也许,历史走廊里的那些大人物大多都爱这样思考问题。但汤普森却觉得丘吉尔样子很滑稽,他还一点都不给自己的候任首长面子,丘吉尔问他:“你想见我?”你猜汤普森怎样回答,“我根本不想见你,只是奉命来保护你。”他说。
13、尽管如此,学校还是看在他父亲的面子而录取了他。
14、因篇幅限制,有所删节。感谢义工Snow编译。
15、根据当时英国的传统,贵族阶层的人自己不教养孩子,丘吉尔自从诞生后,就离开了父母。
16、丘吉尔是个追求荣誉的人,荣誉与虚名是其追求成功最大的动力,这在传纪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其实与很多伟人一样,荣誉与虚名确实是最根本的,永不变的动力,信仰与信念之类的东西很容易变化,荣誉与虚名毕毕竟几乎是来自人的本能。
17、(1)本期共赠书10本,您可以留言发表您对此书的个人见解和想法,我们将在精选留言中选出5位幸运读者进行赠书。
18、对于丘吉尔的极受舆论推崇的《世界危机》,霍尔斯陶穆也认为它不是一部历史作品,不能算是文学作品。
19、丘吉尔的声望没有因为他的去世而丝毫的暗淡。时至今日,丘吉尔依然被大多数英国人看作是最伟大的首相。在2002年由BBC主办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票选活动中,丘吉尔高居榜首。
20、对于所谓“四强”之说,蒋介石认为,这只是一种“虚誉”,何况丘吉尔连这一种“虚名”也不肯给予中国,蒋介石强烈感到,丘吉尔无信。
21、在1940年那个风雨飘摇的夏天,任何政治领袖内心都已经彻底绝望,只有丘吉尔,知道如何在绝望中抓住一线希望,在敌人的团团围困中,将悲情的话语转化为燃烧的斗志。丘吉尔就是这样一个人,正因为他终其一生都在跟自己的绝望战斗,所以,只有他才能够告诉别人,绝望是可以战胜的。
22、丘吉尔的父母也是受人尊重的贵族,父亲也曾是以为政治大佬,后在政治上失意,过早去世。
23、英国现任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是丘吉尔在当代最著名的粉丝之一。约翰逊对丘吉尔的性格与外形有两个有趣的评价,他说丘吉尔是“约翰牛”,也就是大英民族性最典型的代表;“而穿着奇怪的维多利亚和爱德华式服装、条纹长裤、黑色马甲和表链的丘吉尔,看上去就像《唐顿庄园》里宿醉的管家。”
24、更让丘吉尔抬不起头来的是哈罗学校的点名方法。
25、列夫·托尔斯泰讲过:“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1945年7月,好不容易带领英国打赢二战的丘吉尔却在议会选举中失败,这时,这位老先生只好用古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一句俏皮话来自我解嘲:“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强大民族的标志。”
26、果然,在颁奖典礼上,委员会将《二战回忆录》列为获奖作品。
27、“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这是个老话题。潘兴明在这本书中无疑选择以丘吉尔这个英雄人物为纲来讲述英帝国的非殖民化这段历史。但在作者笔下,这个英雄人物不仅会“勃然大怒”、会“平静下来”、会“满意”、会“颇为自得”,也会“深感失望”,是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是个容易动感情的人”。本书不仅写活了丘吉尔,也写活了这段非殖民化历史。至于丘吉尔是否主导和造就了这段非殖民化历史,作者并未简单得出结论,而是既借助整个进程描绘了丘吉尔的思想变化,又借助丘吉尔的观念转变讲述了整个非殖民化过程,丘吉尔和非殖民化是一种互动作用。
28、丘吉尔在二战回忆录中说,他把写有百分比数字的一张纸递给斯大林,上面标明了英国、苏联在不同欧洲国家势力范围的百分比。“斯大林拿着蓝铅笔在上面划了一个大勾,然后把纸递还给我们。”
29、潘兴明所著《丘吉尔与英帝国的非殖民化》真实地论述了丘吉尔担任首相之后大英帝国非殖民化的发展历程,生动详细地讲述了大英帝国这段政治转型的“至暗时刻”。
30、在这片土地上,丘吉尔家族修建了修建一座雄伟豪华的宫殿、英国最大的私人花园、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丘吉尔庄园。
31、他一生以顽固的反共立场而著称,曾将十月革命后的布尔什维克称为“残暴的大猩猩”。但就是这位大不列颠最出名的“反共斗士”,却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的当天,第一时间站出来发表演说为苏联鼓与呼,强调“任何一个同纳粹主义作斗争的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而后也的确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但又是这位苏联“忠贞不渝的朋友”,在二战刚结束几个月之后,便针对苏联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32、2002年BBC进行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调查中,温斯顿·丘吉尔位列榜首,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在英国人民心里,他的地位远远超越了达尔文、莎士比亚、牛顿、图灵、狄更斯和约翰·列侬。丘吉尔不仅是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家的作家,还是曾经改变了人类世界历史进程的政治家。
33、《温斯顿回来了》:戴维·贾格尔1939年在海军创作了这幅非常具有丘吉尔特色的画像。
34、“家族基因、成长环境和历史境遇缺一不可”,这是AshleyJackson教授在评价丘吉尔时所一再强调的。丘吉尔作为政治家的所有伟大与荣耀,都来自二战中的领袖地位,他拯救了濒临战败的英国,而战争则成就了他的伟大。
35、《丘吉尔传:与命运同行》,(全两册),(英)安德鲁·罗伯茨著,李晓霞译,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5月版。
36、黑格尔说:"拿破仑是马背上的世界灵魂."
37、之所以选择丘吉尔为主题,是因为我是英国人,出生于温斯顿·丘吉尔去世不到两年之后。他始终存在于我的意识当中。关于他和他的行动的诸多争论与争议一直在我记忆中,我想尽可能多地解决这些问题,既是为了读者,也是为了自己。我已经写了五本有丘吉尔在正副书名里的著作,还写了超过200篇与他有关的文章和书评。我觉得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可以承担撰写一部传记的任务了。丘吉尔就任首相时说:“我觉得自己的整个人生都是为了这个时刻、这种考验所做的准备。”写他的传记,我也是这样的感觉!
38、华勒斯‧亨利:丘吉尔见识过我们今天所说的“世界观”中最糟糕的。他早年在印度和北非的经历使他得以对比不同世界观所带下的结果。青年丘吉尔生活在穆斯林的土地上,对伊斯兰教有着冒险和浪漫的激情,但当他看到其结出的果子时就产生了厌恶之情。丘吉尔对基督教社会所赋予人的自由和机会熟稔于心。他知道希特勒建立“第三帝国”的梦想是与圣经的世界观相悖的,希特勒和纳粹必须被摧毁,这不仅仅是为了英国,而是为了整个世界文明。今天,我们是多么迫切地需要有丘吉尔这样的远见并愿意发声的领袖!
39、虽然英国也采取一些措施镇压殖民地独立,但在把帝国殖民体系转向英联邦体系的过程中,英国通过各种手段保持了独立后的殖民地与英国的紧密关系。事实上,“英属殖民地独立后大多留在英联邦内,没有一个新独立国家真正加入苏联阵营”。
40、尽管降生在贵族家庭,丘吉尔的童年却并不愉快。父亲伦道夫·丘吉尔勋爵(LordRandolphChurchill)曾担任过内阁中仅次于首相的财政大臣,整天热衷于政治活动。母亲珍妮·杰罗姆则是美国百万富翁、《纽约时报》股东之一的伦纳德·杰罗姆的女儿,沉湎于上流社会的社交活动,以致于丘吉尔几乎是由保姆一手带大的。
41、如果用他在演讲方面的成就来强化他的文学地位,丘吉尔则无疑是够资格获奖的———就演讲方面的成就而言,在20世纪没有谁能够超过丘吉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