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六戒原文
1、曾国藩的人格修炼对其事业很有帮助,他每天记日记,对每天言行进行检查、反思,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要求:要勤俭、要谦对、要仁恕、要诚信,知命、惜福等,力图将自己打造成当时的圣贤。许多人都认为人格修炼是空虚的东西,认为修身是虚无缥缈的东西,甚至还是迂腐的,但曾国藩一生的事业,修身才是他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2、(译)每月都能有机会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本领:每个月必须做诗歌或短文数首,用来检验所学理论是多还是少,所培养真气是否充盛。不可以一味地懒惰迟延,这样最容易使自己的远大志向丧失殆尽。
3、有句话叫:“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曾国藩六戒原文)。
4、众人争执、争斗的地方不要去,很容易惹火上身、殃及自己。《论语》中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也类似这个意思。而后半句说的“争”,也能理解为争利,也就是说,大家都在争夺的利益,我们就不要加入了,“物以稀为贵”,大家都在争抢的东西必然利薄。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这是曾国藩的社交礼仪,他说不要因为他人的一些小缺点就忽视其优点,也不要因为小恩怨就忽略了他人的大恩。
5、(战略选择):了解融资进程中企业需面临的一系列战略选择,以及如何理性做出判断。
6、一次,曾国藩直接上书,直指皇帝的三个缺点:见小不见大、不求实际、刚愎自用。曾国藩敢说皇帝的不是,引得龙颜大怒,直接把奏折摔在地上,准备治曾国藩的罪,最终在穆彰阿、倭仁等人的劝阻下才作罢。
7、后半句则告诫世人,做人应当谦逊,不能有傲气。
8、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9、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神鬼所不许也,其能久乎?
10、(项目包装):掌握如何包装和展示自己的企业和项目。
11、花盆里长不出参天大树,一个人的见识和格局,决定着一个人的所能抵达的高度。(曾国藩六戒原文)。
12、三薄:幸灾乐祸,一薄德也;逆命亿数,二薄德也;臆断皂白,三薄德也。
13、道理很简单:努力了,未必成功;但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
14、他曾创下九年十升的官场奇迹,是清朝中兴的四大名臣之一。
15、(译)习练书法:早饭后必须练习书法一小时。而且,所有文字方面的应酬,都可以作为练习书法的机会。凡是今天的事情,一定不许留待明天去做,事情越积越多,就会越难以清理。
16、意思是说:没有管仲尊王攘夷,一匡天下,我们还都是披头散发的野人呢。
17、作字:早饭后做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8、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19、《曾国藩修身十二法》是2012年1月1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仲超。本书内容包括:持神敬肃、静坐养性、起床要早、读书要专攻读史书、说话谨慎、培养自己的真气、保持身体健康、每天都能知道所未知的、每月都能复习知识、习练书法、夜晚不出家门。
20、利益,往往是众人都渴望得到的,如果谁独占了利益而不与大家分享,那么一定会招致怨恨,甚至成为众矢之的。刘邦攻破咸阳,却不敢占据其地;曹操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却终其一生不敢篡汉自立,他们都是怕成为众矢之的。所以,面对利益,一定要权衡取舍之道。
21、大家好!我是李老师、每天为大家带来好的资讯、案例、好文分享、觉得文章不错可以分享给好友,对以下内容感兴趣的可以与我咨询,欢迎更多的朋友交流分享!
22、前半句说:不可贪求过多!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也不可能有长久获利的事情,如果有这种能够一直获利的事情,那只能说这种事是表面现象或者骗局,这时候一定要保持头脑清。
23、参加中国规模居行业之首、实战的中小企业家智慧成长平台资本大智慧与总裁智慧,您将收获:
24、这是2016年国庆深圳峰会上发生的一幕,为了不耽误学习,腿伤在身的企业家坐着轮椅来到会场。
25、“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26、前半句说:不可贪求过多!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也不可能有长久获利的事情,如果有这种能够一直获利的事情,那只能说这种事是表面现象或者骗局,这时候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
27、第六戒: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28、曾国藩这句话的意思,入目三分地画出了可这种人的精神肖像。那种经常谈论别人缺点的人,内心其实是借此在掩饰自己的缺点;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内心其实是嫉妒或者想掩盖别人的长处罢了。
29、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将四条教汝兄弟。
30、一直都能获利的事情,就要考虑是否要终止;别人都在争的地方,就不要去了。
31、心态是人生幸福的根源。一个人容易被人激怒说明这个人的心理还没有成熟。我们常说,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曾国藩要“戒忿怒”其实就是想营造一个平静如水的心理环境,保持积极的人生观。
32、不要因为别人小的缺点就忽视他的优点,不要因为小小的恩怨就忽略了别人的大恩。人只要做事就会犯错,这两句话都是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的一点小过失,一点道德上的小瑕疵,一点小恩怨,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恩情。
33、可以说曾国藩正是普通人的榜样。而如项羽、李自成等,占尽天时地利,却最终因为骄傲而败亡。
34、 第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35、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36、(译)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每天必须圈点十页。
37、天赋平平的人,一般输在懒上,天赋惊艳的人,一般都输在傲上。
38、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不静则燕居闲暇,亦憧憧亦靡宁。静在心,不在境。
39、所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全看自己的心态。
40、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41、后半句是说的安全,众人争执、争斗的地方你不要去,容易惹麻烦或者招致祸患。《论语》上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这句话里的争,也可以理解为,争利。意思是说,大家都去争抢的利益,你就不要去争抢了,因为那肯定是薄利。
42、不要因为个人的一点小恩怨,就全盘否定,忘记一个人的恩情。
43、(注)每月都能复习的主要指戒律。做诗的目的是用来表达志向和情感,最能体现自己的修养和气度。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亡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5)。”每月都能按照戒律的要求去做,就是“温习”,倘若懈怠,就很容易堕落。凡是胸怀大志的人,必须牢记这一基本点。否则,决不会有大的成就,事业也不会保持长久。
44、一代大儒曾国藩,天生并不聪明,却能以勤奋成就大学问,终成“人生赢家”。
45、(峰会流程):通过(三天两晚)课程,学习、实践和运用
46、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47、其实,整句话都在告诫世人,做人要讲分寸,有利莫贪多,是非之利莫去争。
48、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利益当前,不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还要懂得权衡取舍。
49、服金石酷烈之药,必致损命。即坐功服气,往往损人,人能清心寡欲,自然血气和平,却疾多寿。
50、前半句说:不可贪求过多!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也不可能有长久获利的事情,如果有这种能够一直获利的事情,那只能说这种事是表面现象或者骗局,这时候一定要保持头脑清。
51、凡成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52、人生长久之计,是分享之道。是谋大事,不可告知众人,要少数人谋划
53、他因为在学问和事功方面的成就而备受后世推崇。曾有学者说读懂曾国藩人生“六戒”,就学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
54、● 为帮助各位企业家保持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传授企业新思维与新方法,让企业家永远前行在路上!现诚邀请您参加:
55、(注)经常做到早晨练习书法,可以使一天的情绪不浮躁。而且,将书信应酬也用来练习书法,可以称之为“权变”。儒家通过练习“六艺”,就可以应酬社会的一切事务,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并且必须做到是不过夜,否则,以后就很难理出头绪。如果通过学习已经发现了自己的坏习气,却不能及时改正,天长日久,就会积重难返。
56、“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这句话出自曾国藩《曾国藩文集·治兵语录》,而《曾国藩文集·治兵语录》出自《国学经典:曾国藩文集精粹》,讲述了曾国藩一生勤于笔墨,死后留下了大量的奏搞、批犊、治兵语录、诗联、日记,书札、家书、家训、杂著等,计约1500万言。
57、(译)保持身体健康。十二月接到的家父手书上说:“(要)节制操劳,节制欲望,节制饮食。”所以,时时刻刻都像养病时一样地保养自己的身体。
58、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59、凡人都会犯错,一定要公正客观地看待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60、而“人谋居半,天意居半。”则是说,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抱着“尽人事以听天命”的态度。不要因为有自己不能左右的的因素就不去努力,更不能因为自己努力了,最终失败了而去怨天尤人。
61、《礼记》上说,“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意思是喜爱一个人而知道其缺点,厌恶而知道其优点。这就是告诫我们,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一定不要太感情用事,一定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62、 第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63、是人总会犯错,但他人的一点小过失,一些道德上的小瑕疵,一点小恩怨,就全盘否定了别人好,别人曾经对我们的恩情,这是极为不理智的行为。
64、(译)起床要早。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淫邪的念头。
65、③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66、第三戒: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67、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68、办大事主要是看格局和见识,才能只是辅助;凡是要做大事,一半在于人的谋划,另一半就要看天意了。儒风君说:刘邦攻下咸阳,诸将都去抢金银美女,只有萧何封存了秦国的户籍、地形、法令。
69、前半句是说人要懂得“见好就收”,不要幻想着一件事会一直得利,万物有生有死,有消有长。
70、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71、世间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之所以没有成功的原因,是因为缺乏一个“勤”字。所谓“天道酬勤”,世间的事情,没有勤勉的态度是做不成的!古今之大才之人,多是孤傲无比,这些人多下场凄凉!所以要谦虚谨慎,不可自恃才高,目中无人!
72、汉高祖刘邦曾经随便和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韩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韩信后来被杀,不能说与他这种性格无关。
73、读懂曾国藩的人生“六戒”,就学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
74、曾国藩为什么要“戒忿怒”,其实就是想营造一个平静如水的心理状态,保持积极的态度。
75、第六戒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76、后半句说的是保身之道,别人都在争的地方,一定是危险的地方,容易招惹麻烦或者祸患。
77、传播:国内、外艺术名家·绘画·雕塑·摄影·书法·插画·设计·文学·音乐
78、天赋平平的人,一般输在懒上,天赋惊艳的人,一般都输在傲上。
79、那些天赋好的人,聪明敏锐,才气逼人,但是也因此容易孤傲自大,故步自封,所以,他们最忌讳的就是一个傲字。
80、切不可背后中伤他人,这样有损福德。高情商的人懂得揭人不揭短,背后永远褒奖别人,不论人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