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复活
1、彼时的聂赫留朵夫丧失人性,为满足自己的私欲,不仅扼杀了一位纯洁女孩儿对爱情的渴望,还让玛丝洛娃此后的人生,都处在痛苦的阴影之下。
2、可苦难的生活让玛丝洛娃不愿意再相信任何人的善意。
3、多年后两人再次相遇,迷途知返的聂赫留朵夫在拯救玛丝洛娃的过程中,善良的本性被唤醒,迎来了新生。(托尔斯泰复活)。
4、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5、审判因为某个法官没有到庭,迟迟不能开始。代表着正义与公平的法庭,在审判伊始就丧失了它的权威。伴随着等待,读者在作者的笔下,认识了高大肥胖与生活放荡的审判长、夜生活奢靡的副检察官、总是迟到与喜欢占卜的法官······法庭的权威被这样一群“乌合之众”搞得乌烟瘴气,哪里还会存在正义呢!审判正式开始前,神职人员带领陪审员们在象征着神圣的福音书和主赋予生命力的十字架面前,进行虔诚地宣誓,“我将按着事实,根据事实······”可是,当他们讨论玛斯洛娃是否有罪时,却出现了“因为大家都已疲倦了,因此就倾向于判玛斯洛娃有罪”的情况。其实,当陪审员走进议事室开始讨论时,他们的举止言行已经出卖了他们之前的誓言:
6、可看到更多的玛丝洛娃们的苦难,也唤醒了他生而为人的责任与担当。
7、最终,聂赫留朵夫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信仰,获得了新的目标,实现了灵魂的救赎。
8、过去的所作所为,使他看清了自己的本性,开始审视自己,直面内心的拷问。
9、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基督教博爱思想,加深了他对贵族地主阶级以及资产阶级行为的罪恶,他对人民苦难的了解和真挚的同情,最终促使他从贵族地主阶级转变到了对立的另一面——宗法制农民,由此成为一位“富有平民思想”的现实主义作家!
10、在玛丝洛娃过了七年非人的生活后,因一桩人命案,她被诬告为杀人犯,竟被送上法庭。
11、《复活》距今已愈百年,但对灵魂的拷问始终声声震耳。
12、但是在定稿时,托尔斯泰将其改成了:男女主人公无缘结合,男主人公一片热忱和努力,却没有获得他期望的结果,最后只能在宗教中寻求解脱,而女主人公与一个流放犯结合,继续在西伯利亚过日子。之所以如此修改,是因为托尔斯泰发觉此前对于男女主人公的命运描述,不符合生活的真实。
13、源于生活中的真实案件,经过作家的艺术“变形”,又高于生活本身。
14、托尔斯泰自己也评价道:“我以为,这是我所写的全部作品中最好的东西。”
15、而为了更经典地呈现《复活》的魅力,话剧中心特意从俄罗斯邀请了知名的优秀导演阿利莫夫先生亲临广州执导,更将舞美、灯光等一众俄罗斯制作团队一并带到广州倾力打造,极力呈现难得一见的“俄式”艺术风格,展现耳目一新的戏剧体验!
16、莎士比亚说过:“当一个人胆敢作恶,来满足卑下的希冀,就迷失了本性,不再是自己。”
17、有人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18、她先是做了老头作家的情妇,又勾搭上了店员,却惨遭抛弃。
19、《复活》的结构与描写的基本原则,是尖锐的对比。小说中描写了极其广泛的生活画面:从法院到教堂,从监狱到流放所,从莫斯科到彼得堡,从城市到乡村,从俄罗斯到西伯利亚。通过这些画面,作者把上层社会与人民生活进行对比,把贵族老爷、达官贵人与贫苦的老百姓进行对比,把统治者与犯人进行对比。
20、《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他长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托尔斯泰于1889年动笔,1895年完成第一稿。后来经过不断探索、考察、重写,先后六次易稿,最终在1899年完成。这部书历经十年,几易其稿,终成鸿著。
21、权力的执掌者,随意地行使生杀予夺的权利。监狱里恐怕关满了以“莫须有”罪名被关押的犯人,而像玛斯洛娃这样蒙冤受屈的底层人民,他们只能默默承受!
22、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生活困苦的农民,因宣传革命而被捕的先进人士,自私的各种军官等各层次的人士,了解到了农民的不幸,看清了上层人士的丑恶嘴脸,他自己的生活和想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所以说在他对玛斯洛娃的拯救过程中又何尝不是对他自我的救赎,这也是他自我的复活。
23、为了生计,她给人家当女仆,却摆脱不了男人的纠缠。
24、其实,每个人都需要一面镜子,让我们能时刻看清自己的内心,放下过往,不惧未来,保持本心。
25、“人的行为是由兽性的人与智性的人此消彼长而发生的。
26、两人在一次“捉人”游戏中渐生情愫,互相产生了特殊又纯粹的爱慕之情,但聂赫留朵夫没意识到这份感情,就匆匆离开了。
27、他的信仰不再坚定,为了奢靡的生活不惜与母亲争吵;他的感情不再纯洁,女人成了他享乐的工具。
28、此时的聂赫留朵夫在军队染上了许多不良习气,变成了贪图酒色的利己主义者。
29、两个老姑娘看卡秋莎活泼可爱,对她也很照顾,从小教她读书识字,让她做些简单的活计,过得也算安逸无忧。
30、《复活》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了聂赫留朵夫和卡秋莎的内心,让他们既经受着撕裂自己沉沦的痛苦,又承受着精神觉醒的熬煎。
31、读懂它就能明白,人这一辈子,若没有经历过灵魂的觉醒,只会困在原地,一生白活。
32、一个人心中有了爱,才会对他人萌生恻隐之心,向善从事,以宽待人。
33、列夫·托尔斯泰出身名门贵族,世袭伯爵,一直生活在上流社会,享受着优越的待遇。早期他是一位具有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优秀贵族青年,属于具有民主思想的贵族派。
34、在审判玛丝洛娃时,正巧聂赫留朵夫做陪审员。当他认出她时,良心受到谴责,想通过拯救她以赎前罪,并准备和她结婚。玛丝洛娃在聂赫留朵夫的真诚忏悔和关怀下,消除前怨,逐步恢复过去的爱情,重新唤起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美德,自动戒了烟酒,为了不损害聂赫留朵夫的名誉地位面拒绝与他结婚,而与另一她心爱的犯人西蒙斯结合,从而走向“新生"。
35、就像经典名著《复活》中的所讲述的故事,至今仍引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