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是英雄还是罪人
1、曾经在电视里见过希特勒演讲的片段,那激动的神情,滔滔不绝的话语,令人发笑。但是不可否认,他的演讲,确实在当时是相当的蛊惑人心的。
2、很显然,就算苏联掌握了希特勒尸体,面对今天掌握了话语权的西方世界,也是有口难辩的。同时随着苏联后来的动荡解体,事实的真相就更扑朔迷离了。
3、1933年,希特勒上台之后,大量扩充军队短时间内,把原来的十万军队扩充到了500万,并且新建了空军和装甲部队。(希特勒是英雄还是罪人)。
4、诺恩:是的,那不一样,不过在1990年,我们和法国也不是完全没有冲突。对于德国的重新统同属西方阵营的法国和英国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热情。
5、诺恩:“具有统治野心”和对权力的意愿并没有什么区别。如果没有这种对权力的意愿,如果没有所谓的“统治野心”,那么一个想成为政治家的人,如何一步步地从d派基层干起,完成从地区协会直到d派最高领导的坎坷仕途呢?
6、科什:对,我刚好也想到这点。比如他喜欢拜伦、喜欢莎士比亚。
7、在德军进展不顺利之时,国内的高官就不再以元首为核心了,很多官员都产生了自己的想法,认为德国的军事行动已经宣告了破产。
8、科什:但是您能期待一个30岁出头就进入邦议会的人,在他30岁出头的年纪,遇到像1848年革命这样的大事件时能表现得多理智呢。我们通常认为,1848年革命是一场席卷整个欧洲的政治风暴,当时的德国,尤其柏林也掀起了猛烈的革命浪潮。当时的俾斯麦感到,国王表现得不如他期待的那么强硬。然后身为普通议会代表的他,一位乡村容克,似乎打算上演一场通过军队推翻国王的保守主义政变。
9、科什:1848年革命还塑造了俾斯麦的另一面,他不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他的思想完全是前现代的。他的政治思想实际上还远停留在法国大革命以前。
10、首先,希特勒犯下了一个罪行,那就是反人类罪。拿破仑的军队虽然曾经叱咤欧洲,但是从未听说过拿破仑搞过什么屠杀,也没有摧毁过哪一座城市。但是希特勒相反,他具有极端民族优越主义思想,认为只有日耳曼人最高贵,认为犹太人等低劣。他建立了许多集中营,屠杀了差不多600万犹太人。而希特勒对欧洲各国的疯狂战争一共导致3500万人死亡。
11、第一名:阿道夫·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
12、在日尔曼人民的眼中,希特勒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是一个伟大的、杰出的领导人。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人蒙受着不能蒙受的耻辱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凡尔赛条约”德国这一世界大国沦为一个无名小国,可是希特勒上台后,立即撕毁了“凡尔赛条约”。
13、中国人还喜欢大事,在网络上宣传大众汽车是希特勒的杰作,但是德国人根本都不知道这件事情,只有年龄非常大的人懂得大众汽车和希特勒的渊源,但是也不敢在公开场合说。(希特勒是英雄还是罪人)。
14、其实提到成吉思汗、亚历山大和拿破仑还是有很多人骂的,比如俄罗斯人就会骂成吉思汗,英国人就会骂拿破仑。
15、白起,是中国唯一一个上榜的人,要说他有罪,其实并不是真的有罪。只是,但凡是他带兵打仗就从未有过败绩,名震天下,当时的六国都闻白起而胆寒。
16、诺恩:明显的区别当然还是有的,比如1871年就没有出现欧盟和欧洲统一的形式,而只是民族国家各自为政。这种差异显然是非常悬殊的。另外一个非常悬殊的差异刚才您已经提到了,就是德国的民主化。1871年的德国还不像今天一样,是一个实行议会制的民主国家。不过撇开这个不谈,特定的事物的确总是相似的,比如我们今天就要花大力气处理对俄关系问题,(德俄两国的)相似之处的确很多。
17、再者,他们本国的命运的影响也十分不同。拿破仑失败后,法国的疆域还是维持原样,并没有因为拿破仑倒台而丧失领土。之后的法国继续沿着拿破仑开创的道路继续推动工业化进程。在拿破仑去世后,有90万巴黎市民冒着严寒前来迎接他的灵柩,可见拿破仑虽然失败了,但是他赢得了名声。
18、奥萨马·本·拉登是沙特阿拉伯王国利雅得行省人,是全球恐怖组织的首领,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让人惊恐的恐怖分子,是名列联邦调查局十大通缉要犯。他出生于富商之家,和所有人一样,曾拿过学位,也曾参加过很多工作,但是他都未感到过愉快。
19、所以,我们今天能从史料里得到的讯息只有这两种说法——
20、诺恩:是的,我认为那个时候的他太孩子气了。因为国王的表现不尽如他意,不像他眼中保守主义政治应该有的样子,于是他就试图动员申豪森的农民去镇压革命。然后他还亲自跑到柏林,企图动员军队。他的煽动尝试实际上就是一种政变,因为国王当时已经下令撤军了。
21、科什:这么说,他对局势的判断确实是一种“自证的预言”:事实上,在接下来的80年当中,这种“宿敌关系”一直存在,并且给无论是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带来了无尽的不幸。那么,越过俾斯麦生平的那些历史事件不谈,他还给我们留下了哪些遗产?我们应该细细咀他的哪些当代价值?我这么和您说吧,首先,在您的书中,以及我读过类似的书中,都提到了他所处时代的问题,那就是“权力大于法”。俾斯麦将其视为基本原则,比如当议会形成的决议和他的想法不一致时,他就马上解散议会。也就是说,他行使了他的权力。其次,我们刚才谈到的军事方面,从腓特烈大帝时起,在普鲁士就有一句话广为流传:军事高于一切。这意味着,军事的地位要排在民众的前面。最后,在国家行政权方面,俾斯麦作为首相的地位要高于议会的地位,他对权力的控制也高于议会对权力的控制。也就是说,这三点在20世纪有了进一步的负面发展,这种令人恐惧的发展是不是至少要比另一种可能性,也就是德国自19世纪60年代起就变得更民主、更公民化、更像一个法治国家要来得更容易?这是我想问的问题。
22、2 1934年当德国总统兴登堡去世后,希特勒兼任德国总统及总理,正式成为德国独裁者。当时90%以上的德国人投票赞成。
23、《俾斯麦:一个普鲁士人和他的世纪》一书出版后,在德国广受好评。作者克里斯托弗·诺恩应邀在德国的电视节目中与主持人就此书做了一次对谈。索·恩邀请本书译者陈晓莉对对谈内容做了听译并刊出,以飨读者。
24、诺恩:以国家为名打出这样针对波兰或天主教徒的“标语”,是他的一种策略。因为他们无论如何都被视为国家的不稳定因素,当然社会民主d人也是一样,这些“没有祖国的家伙”尤其被认为具有国际主义倾向。这是他的策略,但同时也是他的原则,因为他的确认为,天主教徒缺乏国家意识。他在19世纪70年代挑起了“文化战争”,主要针对的就是天主教会。在某种程度上,这场“战争”被视为继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后,第4次德国统一战争。
25、在德国甚至是佛教徒或者是某邪教组织都要事先声明,他们的标志是和希特勒的标志方向相反的。
26、科什:从这点上看,确实值得去读一读像您的作品这样的俾斯麦传记,同时或许应该再去读读他自己写过的一些文章。访谈到这里就要结束了,非常感谢杜塞尔多夫大学的克里斯托弗·诺恩教授来到我们的演播室。尊敬的各位观众,或许我们的节目让您又对俾斯麦有了一点新的了解,也可能在所有充斥着批判眼光的疏离感中,把您和他的距离又拉近了一些,能使您开始去了解一些新的东西。非常感谢。
27、这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他对过去贫苦,失意,寂寞生活的仇恨。所以说,他也只是在掩饰一些东西罢了。
28、正是因为对德意志民族的狂热的民族主义,他才与1914年参加了德军。并且在他的作品《我的奋斗》中大量宣扬他的德意志民族主义。
29、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看看列夫托尔斯泰的>,在拿破仑的时代,人们对拿破仑的评价与我们现在对希特勒的评价没有两样,残暴,卑鄙....
30、这个说法其实有点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都完了,一个个人能够翻起多大风浪?苏联至于对一具尸体这么上赶着折腾么?
31、他的演讲才能,大概是在母亲逝世之后,在维也纳流浪的那几年所培养的。那个时候,他先是在流浪汉收容所里面演讲,然后是在大街小巷上进行演讲。每一次演讲,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2、在他读中学的时候,他的历史教员利奥波德.波伊契博士就给他灌输了德意志民族主义思想。
33、第2位就是裕仁天皇,抗日战争是我国花费了多年顽强抵抗的一场战争,在这段时间里,百姓受尽了磨难,就是希望有一天能把日本人赶出中国。而这一场战争的罪魁祸首就是裕仁天皇,这是他当时发动了这一场战争,才有了后来的惨痛历史,让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可能现在很多人都很讨厌他,毕竟正是因为他,让很多家庭支离破碎。
34、然而希特勒就是个典型的反面人物,这也是拿破仑和希特勒的区别最大的地方,在全世界无论哪个国家,希特勒都是历史的罪人,因为他做了太多反人类的事情,比如屠杀犹太人、建立纳粹集中营等等,所以无论他的能力有多么的突出,都是不值得人们去尊重的。
35、科什:实际上我正想说说这几场战争。这三场战争都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您认为俾斯麦根本没那么好战,原因在于他自已也没在军队待多长时间,而且事实上想要逃避(服兵役)。不过,之后的他总是穿着军装出现在人们面前。正是这样形象的俾斯麦发动了三次战争。他自已曾说:“如果我没有发动这三次战争,那么8万名士兵就不会牺牲。”所以说他其实知道,无数家庭因此遭受了痛苦,他也明白他都干了些什么。他毕竟是发动了三次战争,所以对于您认为他不好战的观点,我很难理解。
36、诺恩:在这方面我认为,任何一个政治家想要攀上巅峰,都必须要有权力意识。在一个有政治性的大众社会中,每个政治家也都必须掌握一点运用有所指的假消息的“艺术”。我相信,在这点上俾斯麦并不是那么独一无他同今天的政治家之间可能根本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37、诺恩:事实上并没有,因为他并不在意这种年少轻狂,他还是一如既往地酗酒,像一个无底洞,一直到19世纪80年代,他从来没失去这方面的热情。其余的他倒是舍弃了,变得稳重一些了,也更讲究了。有时人们会在背地里说,他把政治也当成是赌博,他就像赌徒一样在政治的轮盘赌上下注,这一点还挺可怕的。但我不这么看,我眼中的俾斯麦是一个冷静、理智、精于谋划的强权政治家,虽然他时刻都清楚自已想要什么,但是在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上又非常的务实。
38、所以其实战后的德国已经是被彻底打跨了,可以说几百年来积累的国力,除了还有一些素质相对较高的人口之外,已经荡然无存。而德国战后的崛起,则主要是因为冷战,美苏两国以及两个阵营互相把对方视为了比已经被打跨的德国更大的对手,所以对东西德都下了大功夫重建,比如美国有对整个西欧进行援助的马歇尔计划,而苏联也在东欧推出了类似计划,所以东西德才在战后都迅速得到了重建,而同时因为东西德是冷战的核心地带,所以两个阵营都把两个德国作为了竞争的样板,在很多方面对其都有倾斜,这才是东西德后来比较快发达起来的根本原因。所以是因为冷战,而不是因为希特勒打出了威风,希特勒给德国带来的只是同盟国空袭的高科技屠城和战后的饥荒。
39、相信世界上发生的两次战争大家都不陌生,分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由希特勒发起的,他制造了这一次世纪毁灭性的战争。
40、科什:作为历史学家,您是可以发现他是如何撒谎的。
41、希特勒就不一样了,他离我们所处的时代就不到80年。世人还清清楚楚的记得他的罪恶,而现在的世界体系也是建立在纳粹德国的覆灭上的,胜利者自然会对他的罪恶大加渲染。所以骂他的人会更多。
42、也正是因为此,希特勒疯狂地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想要让自己变得比所有人都伟大。当他执掌政权后,他身上的狂傲就显现出来了。
43、二战后,盟军对德国从头到尾进行了否定,对希特勒更是不余遗力的进行否定,不过其中最没有道理的是对德语的诋毁,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现在都认为德语是最丑陋最难听的语言,很多德国人也这么认为。宣传蒙蔽了人的判断。
44、诺恩:但是另一方面,这些也都是19世纪早期人们的共同爱好,当时的人们也喜欢贝多芬,喜欢莎士比亚。俾斯麦的夫人也喜欢在他面前弹奏几首贝多芬的钢琴曲。在19世纪早期,这其实是很常见的事情。那个时候的俾斯麦,可以说是有一点“没个性”。
45、值得注意的是,《我的奋斗》不仅仅宣扬德意志民族主义,还宣扬反对犹太人的思想。在他看来,犹太人是劣等民族,又正在摄取德国的财富。他叫嚣犹太人是全人类的敌人,是人类文明的破坏者,是德国这个伟大国家的败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