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杜月笙是好人还是坏人(摘抄好句78句)

杜月笙是好人还是坏人(摘抄好句78句)

杜月笙是好人还是坏人

1、孟小冬由于演出上的关系和梅兰芳先生接触比较多。随着彼此的了解二人结为夫妻成为梨园佳话。但是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双方分手。抗战结束后,应杜月笙四夫人姚玉兰之约返回上海。孟小冬的独居生涯在杜月笙去世后,虽然分了一些遗产但是远不足渡过余生。孟小冬没有选择再婚,而是选择用自己所学的京剧来教学。一来收取一些费用;二来是打发漫长的余生。孟小冬自幼学习京剧吃过很多苦,因此她一直认为只有天分加刻苦的学习才能在京剧上有所突破。(杜月笙是好人还是坏人)。

2、某日清早,迷糊中,沈月英感觉到床前有人,她定眼一看,立马清醒了。此时,面无表情立在床边的不是别人,正是杜月笙。

3、不牵扯他的身份地位,甚至不牵扯他心中的“义”。只是,一份情。

4、于是乎,沈月英的鸦片瘾越来越大,她试图通过这种方式麻痹自己,让自己忘了所有。

5、孟后来拜“戏曲界牛人”余叔岩为师。余叔岩教育弟子严谨而又灵活,唱腔丰富而又深入。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孟小冬很快便掌握了许多戏曲上的技巧和方法,再加上自己的底子本身就很扎实,所以学习进步很快。

6、李志清当时一听,急忙恭喜筱兰英,筱兰英话已出口,婚姻全凭女儿做主,现在姚玉兰要嫁杜月笙,她只有硬着头皮,同意了这门婚事,不过她提出了两个条件,第一:杜月笙要明媒正娶自己的大女儿。第姚玉兰嫁过去之后,要另辟宅邸,不与杜府的三位夫人住在一起。

7、杜月笙生于1888年,死于1951年,出身于市井平民,钻营于洋场闹市,在列强和军阀统治的上海干黑社会,从一个马仔,混成社会名流,他跺一跺脚,上海滩都要抖三抖,最后出走香港,在败落中沉寂。

8、平时的她也不喜化妆,一身布旗袍,平底鞋,略白的头发,在脑后挽着个没有生气的髻。

9、吃牛奶面包说一口英文的美龄小姐海归回国,坚持不向杜月笙交所谓"保护费",以前是宋子文一直代缴,因为这是规矩。

10、至于杜月笙是流氓还是正人君子,小编以为正人君子肯定谈不上,这世界上哪有真正的君子,不做伪君子,心中有家国,是条汉子,已经不错了

11、杜月笙能够成为上海滩老大,混得风生水起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由于十分机智,善于交际,这使得他能够得到黄金荣的青睐与培养,也能够在面对政府高官或黑道众人时游刃有余地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杜月笙是好人还是坏人)。

12、二来,杜月笙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他对文化人很尊敬,对章太炎也很客气,两者之间,一个是文化人,一个是江湖人,但骨子里很对味,就此成为了朋友。

13、杜月笙成了上海滩屹立不倒的常青树,这与他左右逢源的做人技巧是分不开的,上海滩当时流传着这样的名言:"黄金荣贪财,杜月笙会做人,张啸林善打。"杜月笙正是有着通天的本事,使得他不仅在黑帮相当吃香,历来的各种军阀对于他这个人也相当尊敬,而杜月笙本人更是一位散财的高手。

14、在漯河,几乎没有人敢于与王华作对,因为与王华作对或者是挡了他的路,那么下场非死即伤——王华费尽心思聚集起来的那帮子流氓,可不是那么好打发的。他们就像是王华手下一条条忠心耿耿的狗,王华指向谁,他们便撕咬谁。

15、1949年4月,杜月笙前往香港。1951年8月16日,于香港病逝,终年63岁。

16、人都言“做大哥的女人威风”,其实,威风背后的危险,更大!

17、杜月笙出售的鸦片,导致无数人因为吸食鸦片死亡,导致无数家庭倾家荡产一无所有,也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的伤害。能赚钱的都干黄赌毒能赚钱的杜月笙没有一样不干,他开的赌场每天都有人一夜间倾家荡产,只能走上楼顶结束自己的一生。

18、于是宋小姐终于明白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并不是只有春风,而是杜老板!杜月笙的辉煌交织在黑与白之间,犹如昼夜更替。他背后的大小八股d人,是他称霸上海滩的保护伞。他们挥舞着枪和刀,用鲜血制定秩序,用恐吓达成协议。

19、混迹黑帮的杜月笙,也是小冬的超级粉丝。他的大半人生,始终围绕着小冬,尤其是感情世界里,小冬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20、对文人及文化的尊重,使杜月笙比之黄金荣、杜啸林等更易融入上流社会。如何从社会的底层逆袭成旧上海滩的风云人物?这是杜月笙经常让人提及的原因 。笼络人心、会做人、讲义气,是杜月笙的三板斧。

21、杜夫人姚玉兰奉柩台湾,葬杜月笙于汐止。孟小冬则留在了香港。

22、第不可小勺。这是说不可挑拨离间。一个人拿惯了小勺,再拿真刀真枪就难了,而小人之恶就在于此,别人拿着真刀真枪在打拼,你拿着小勺见机挑拨,挑拨这东西有时候就像小勺中的一颗老鼠屎,一小勺下去,味道全变了。杜门中,吃白食的不少,但这样的小勺几乎没有,看看杜公馆经常上演的那一幕就知道了,众门徒围坐一桌天南地北海吃胡侃,杜月笙为何热衷于此?诚心相聚,刀枪相碰,小勺难生。

23、筱兰英为何会同意大世界剧场的邀请,应该有以下三个原因:夺回失地,报当年恩晓峰中途“搅局”之仇。有黄金荣力捧,应该能蹿红上海滩。筱兰英唱功虽然没有进步,可是她多了两个帮手,那就是大女儿姚玉兰和小女儿姚玉英。

24、当侵华日军,从北平打到上海,有钱人纷纷跑路之时,杜月笙却硬是没走,还发动民间捐款组建新的空军,并自掏腰包购置了国民d空军的第一架飞机。

25、杜月笙作为黑帮大佬,鼎盛时位居上海三大亨之不能不说肯定也是位心狠手辣的人物。但他与其它黑道大佬不同的是,他不大精明圆滑,而且一般不会与它人翻脸,即便是翻脸之后,也会想个办法将关系缓和回来,不会将敌人逼得狗急跳墙。

26、从一个削梨卖水果的“小瘪三”,到名震上海滩的黑帮老大。杜月笙算得上是20世纪上海滩极富传奇的人物。

27、20世纪九十年代,王华开始悄悄地进军赌博产业,当然,当时赌博产业在内地和今天一样,也是违法的。但是正如那一句王华一直信奉的话“所有生财之道都写在刑法里”一般,王华不甘心点到为止,决定铤而走险。他很快就召集了一大批无业游民,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暴力团伙,而王华在漯河的霸主生涯,也随着这批黑恶势力的形成,开始慢慢的拉开了序幕。

28、1927年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

29、说杜月笙真君子,那是因为他会花钱。杜月笙的钱来路不正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与黄金荣守财奴不同,杜月笙会花钱。

30、前面讲了那么多杜月笙,今天这本要先来说说孟小冬。

31、三十八岁已有众人膜拜之势,杜月笙的这三十八年显然比普通人要沉淀得多。也正是在这一年,杜月笙开始广收门徒,一个青帮辈分很低的“悟”字辈成了事实上的江湖老大,这让杜月笙感到荣耀,也感到酸楚,荣耀的是自己终于跃上了龙门,酸楚的是他在青帮的辈分实在太低了,低到他无法给自己那些显赫的门徒以正统像样的青帮辈分。这就是草根逆袭者无法逃脱的荣耀困境。为了化解这困境,杜月笙只好另辟蹊径,青帮的传统香堂杜门不开了,来人只要一份帖,三炷香,三鞠躬,外加恪守杜门八铁律,这就算拜入杜门了。很明显,要想成为真正的杜门中人,恪守杜门八铁律是关键。咱们今天聊的就是这杜门八铁律,可以这么说,这是杜月笙三十八年的人生经验,又或者,杜月笙心目中的江湖之人就应该是这样,江湖可以很脏,杜门中人却必须有自身的那份干净。杜月笙的这门中八铁律,话很老,很旧,但恰恰是这份浸染在黑血江湖中的老旧,才会让人有更多的感慨。为什么这么说?比起光明的条律让人高尚,来自污浊世界的铁规更有人生的意义,因为它告诉你的不是别的,而是大恶到底为何物。咱们每个人无法苛求自己高尚,但必须远离真正的肮脏大恶,也唯有此,身不由己深处黑脏社会的每个人才能安然前行。下面咱们就来看看三十八岁的杜月笙是怎么理解那些大恶的。

32、什么地里长什么庄稼,地变了,长不出那样的庄稼了。你看看现在哪家上市公司的老板,那个部门的领导不是985,211毕业?那个不是懂法守法,就算你想考钻空子上位,也不是学几条杜月笙心得就能实现的吧?

33、只是,老少通吃,名声不好,何况,杜月笙的身边,什么时候缺过女人?于是,他放过了母亲筱兰英,妹妹姚玉英,姚玉兰成了他的四太太。

34、1957年,王华出生在漯河的一个贫穷家庭。

35、好在后来姚玉兰邀请孟小冬去台北,到了台北孟小冬的生活有个很大的好转,日子过得好些,在台北受到姚玉兰母女的照顾和陪伴,聊聊家常,和亲朋好友搓搓麻将,日子过得不错。1977年5月27日,孟小冬因肺气肿和心脏病并发症去世。享年七十岁,属于她的爱恨情仇至此全部落幕!

36、黄金荣对筱兰英绝对是处于“超级”力捧状态,大世界剧场的头牌上,赫然写着姚氏母女三个人的名字,这在大上海的戏剧历史上,可是绝对没有的事情。

37、杜月笙钱多惹眼,势大藏蜚。因好看戏,好捧戏子,故流言很多,故事很多。

38、看起来,孟小冬应该是看不上杜月笙的,尽管杜月笙是青帮三巨头之首,但杜月笙毕竟比孟小冬大了十九岁,从最初印象上看,孟小冬是不可能看上杜月笙的,但却架不住杜月笙给她的,长期的好感,特别是在返回上海以后,孟小冬的好友姚玉兰(也是杜月笙的妻子之一),将其邀往家中居住,这时候两人之间才碰撞出激烈的火花。晚年生活杜月笙的晚年其实是过的相对拮据的,被迫奔走香港,这让杜月笙失去了手下的大半产业,甚至还依靠借钱生活,由此可知,杜月笙去世以后,几个夫人的日子绝对过不好。

39、正是鉴于杜月笙在上海的影响力,当时的国民d和共产d都想拉拢他,前期他站在了国民d这边,等到解放军快要打到上海的时候,他却犹豫了,是留在上海,还是去台湾,或者出国,最终他选择了一个最佳的方案去香港。从这个选择也能看出杜月笙的精明之处。留在上海,他担心共产d会找他算账,去台湾他将一无是处。只有去香港最合适,这样既不得罪共产d,也不得罪蒋介石,两全其美。

40、当年,香港“丽的呼声”曾以十万港元,请她录音,她拒绝。也有很多人,希望她能够登台演出,她拒绝。

41、至于嫁人嫁杜月笙,那你得保证不得罪了他,不然你们全家老少,估计都得黄浦江里喂王八。

42、遭受丧子之痛,又面临婚姻危机,沈月英跌入了谷底。在这个时候,她的初恋情人,即她儿时青梅竹马的表哥找到了她。

43、不能否认,出身平民的杜月笙的确是很会做人的,但是他这一路走来,最初投靠的青帮小头目陈世昌,陈世昌引荐他进黄公馆的厨师马祥生,通过进出黄公馆的次数多了,又认识了改变他命运的林贵生。

44、1902年,出身贫寒、父母早逝的杜月笙来到上海工作。很快他就开始为黄金荣做事情,由于他聪明灵活,他很快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就。20世纪20年代,与黄金荣、张啸林一起成为“上海三大亨”,在抗日战争的八年里,杜月笙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之后内战结束,蒋介石希望杜月笙能和他一起去台湾。此外共产d还通过秘密渠道会见了杜月笙,希望他留在上海,这显示了杜月笙的地位和影响。不过,杜月笙经过考虑,最终决定不去台湾,也不留在上海,而是去香港。

45、从此之后姚氏姐妹的命运,就开始判若云泥,变得完全不同。没用一年时间,姚玉英因为演出的劳累,还有嫁人的机会被抢走的郁闷,她就奄奄而病,很快香消玉殒了。

46、沈月英是个聪明的女子,在丈夫渐渐不再进她房间后,她开始意识到:出事了,外边有人了。

47、寻常人在掌握了妻子外遇的消息后,通常会第一时间质问妻子。但他杜月笙偏偏不是,在黑帮混迹多年的他知道:此时如此,势必打草惊蛇。

48、杜月笙的第一次机会完全是他自己争取到的,当时黄金荣的老婆身体不适,风水先生建议要让一些年轻的小伙子"挡煞",杜月笙便被选为了其中的一员。杜月笙在公馆做事时便发现林桂生的不凡,实际上林桂生本人也是上海滩第一女大佬,杜月笙认为这个女人或许是自己的贵人。

49、这是获利方,对于受害方,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比比皆是,由此引发的治安案件,是危害社会秩序稳定的毒瘤,就这些事情来说,说他是流氓,名正言顺。

50、杜月笙出生于1888的江苏。20世纪初,由于清政府开始被迫对外开放,上海成为了中国的经济中心,年幼的杜月笙也因此来到上海,想要讨口饭吃,当时他无权无势,无依无靠,处境比起三毛来估计强不到哪里,日子一久,便与当地的一些流氓痞子鬼混,而后由于为人处世老练,开始经营黑帮的赌场以及人口生意,后多次被贵人提携,在1920年左右成为了上海滩的大亨之一

51、黄金荣和林桂生在得知此事后大吃一惊,从此以后对杜月笙愈发重视,并且预言:"将来我俩退出江湖之后,整个上海滩一定是杜月笙的天下!"果然,杜月笙从此以后开启了他的辉煌岁月,他成为了与黄金荣和张啸林并称的"上海滩三巨头之一",并且此后还进军金融行业,成了上海滩的上流人物。

52、孟小冬非常高兴,还清唱了几句戏词,可能是受累了,加上她一直有肺气肿,生日后,她咳嗽一日比一日重。

53、随后,杜月笙一声不吭地离开了,走前,他吩咐人将丫鬟卖进了窑子。

54、可是命运是捉弄人的,因为女人唱花脸,违反自然规律,筱兰英唱罢多年,嗓子出现了问题,没有办法,她只能降低了自己的声调,在戏台上,用更加工整的身段,精致的念白和漂亮动作来弥补自己声调上不去的不足。

55、凡涉足打、砸、抢、黄、赌、毒等行为者,均是明码标签的黑社会,况且还有勾结外国势力危害国家人民的行为,绝对不是好人的标志。

56、姚玉英不是不聪明,可是面对李志清给杜月笙提亲的大场面,姚玉英心里觉得这是个机会,可是脸皮薄,没有抢先说出来自己的心思,她错误地认为,嫁给老男人杜月笙,等同于“跳火坑”,筱兰英一定不会让自己的亲闺女去,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姚玉英准备守株待兔,静等着嫁人的时候,姚玉兰却用爱护妹妹的借口,应下了这门亲事……

57、到香港之后,病入膏肓的杜月笙仍坚持给了孟小冬一场渴望已久的婚礼。

58、而杜月笙却不在这几种类型之内,他只是一个高桥镇乡下走出来的小瘪但也又是上海滩炽手可热的人物;他一生大字都不识一个,但偏偏喜欢一袭长衫,说起话来慢条斯理;明明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却对读书人敬爱有加。

59、孟小冬(1907-1977),北京宛平人,著名的京剧演员,民国时期有名的“冬皇”,出生于戏曲世家,师从京剧大师余叔岩,是余派的优秀传人之一。

60、日军攻陷上海之后, 杜月笙带头把自己轮船公司的十几艘大船凿沉在长江,以阻拦日军可能会乘船顺着长江打到南京。

61、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杜月笙参与组织了“上海市抗日救国会”,捐赠了不少的物资其中包括两架飞机。由于抗战中杜月笙为十九路军提供了大量军需,淞沪抗战结束时,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曾说:

62、筱兰英不愧是老江湖,精通人情世故,她被黄金荣请到上海唱戏,而李志清作为黄金荣的儿媳妇,自然代表着黄金荣,故此,这个红娘的面子够大,她实在是无法拒绝。

63、当初,一生傲骨的孟小冬,在结束和前夫梅兰芳的婚姻之后,意识到不管如何,女人都是要有自己的事业的。

64、从上面来讲杜月笙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黑帮流氓头子,黑帮该干的他都干了个透,也害了数不清的人,在他崛起过程当中肯定也有很多阴暗的东西。

65、10月18日早上,王华派自己的手下将汽油倒在宛振华的店铺门口,然后点燃了这些汽油,顷刻之间,店面便整个燃起来熊熊大火,连带着宛振华和自己的妻子一起都被困在火海里,因为当时的宛振华夫妇尚在睡梦之中,没来得及清醒报警,便已经被火海包围,再加上王华的手下在一旁火上浇油,很快,二人便彻底葬身火海。

66、庆幸的是孟小冬还拥有一项谋生的本领,那就是收徒弟,在香港的时候,她先后收了钱培荣、赵培鑫等弟子,总算没辜负她的一身绝艺。孟小冬教徒弟很严格,选择弟子并不随意,只选择具备有天赋又意志坚强迷恋艺术的人才有资格做她的学生,在她的调教下,出了好几位京剧名家。

67、有一段时间,黄金荣的大戏院请来了三位“母女花”,母女同台本来就抢眼,何况个个唱得醉人、长得醉人。

68、随后,母女三人的每一场戏,杜月笙场场到场。最后,杜月笙利用自己的手段,将“母女花”抱上了床。

69、姚玉兰,也是京剧爱好者,和孟小冬是结拜姐妹,感情很好。

70、1951年8月,64岁的杜月笙在香港病逝,杜先生生前千金散尽,死后并无多少财产,据陆京士的《杜月笙传》记载,遗产共有11万美金,折合港币60多万,家人们在病榻前,由陆京士宣读后,几个老婆几个儿女简单的就分割完毕,因孟小冬是明媒正娶,所以分得遗产2万美金。孟小冬,1908年生于上海,曾被梨园界誉为“冬皇”,图为在香港的孟小冬。孟小冬是在解放前夕才以身相许给杜月笙的,当时社会形势突变,孟小冬只能寻一位靠山,多年来对他青睐有加的杜月笙是合适人选,尽管此时杜月笙60岁,又已经病了,还是相信他实力是很雄厚的,于是刚过40岁的孟不冬跟着一块去了香港,谁知道杜月笙在弥留之际只有这么点钱,当她分到2万美金时,第一句话就是,这怎么够!图为孟小冬收徒仪式时,弟子向师父行跪拜礼。所以孟小冬在海外漂泊的生活是比较凄苦的,平时锦衣玉食惯了,遗产很多被花完,为了生活就开始收徒弟,挑选的不但要有戏曲天赋,还要口袋比较殷实的,比如1952年收的钱培荣,他就是位商人,比较有钱,正式拜师后就负担起照顾老师的职责。2006年,102岁的钱培荣还接受过电视采访,他说,每个月都会送钱给老师,用以表达敬意,几十年没中断,一直到她去世。图为晚年孟小冬,她死后安葬在台北净律寺的佛教公墓。由于杜月笙的儿女们都逐渐迁往台湾,年老的孟小冬为免孤独,于1967年去往台湾定居,又收了徒弟蔡国蘅等人,以后的日子由蔡国蘅夫妇等人照料,而蔡国蘅接受采访时,他说,我跟老师的感情就跟母子一样,差不多每天都到她那里,所以失去了杜月笙的孟小冬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也不缺衣食,1977年5月26日,因为肺气肿和心脏病的孟小冬在台湾去世,享年70岁。

71、于是1950年深秋的一天,香港杜公馆张灯结彩,举行婚宴,杜月笙由人搀扶着下了病榻,做了最后一次新郎官,孟小冬也正式成为杜月笙的第五房太太,这一年,杜月笙62岁,孟小冬43岁。作为杜月笙的五太太,孟小冬嫁给杜月笙的时候,杜月笙已经是年逾花甲一病翁,一个卧病在床,一个侍奉汤药,英雄末路,美人迟暮,是这个时候杜月笙和孟小冬的最好写照。

72、因为学生钱培荣经商,常往来日本,孟小冬特别允许他在教学时录音,以便他在出差中继续练习。当然,这些录音,最后成了孟氏传承余派戏曲的珍贵文献!

73、2 . 我不怕被人利用,人家利用说明你还有用。

74、俗话说 : “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除了善于察言观色,世故、圆滑、会做人,成了上海滩十里洋场对杜月笙的评价。

75、第一条,不可着底。这话可以这么理解,人心不能掉在地上,长在胸口的心一旦掉在地上,人必定没品格没底线。在杜月笙看来,一个人身不由己难免,深陷黑脏更难免,为了活着去放低身段苟且而为,为了活好去心狠手辣,你死我活,这都没问题,但就一点不行,心不能着地,心一触地着底,人必是大恶之徒。抗战时期,杜月笙只所以能做到屡拒日本人,跟日本人放狠话,归根到底就是他自个在践行不可着底的铁律。再说到杜门中人,汉奸也是少有的,他的表弟兼大管家万墨林,被日本人抓起来折磨了几个月,硬是一句要紧的话没吐,始终没做着底的人。而他默许暗杀张啸林,不为别的,就为曾经的死d着底了。这个大恶不能原谅,即便日后再不踏进跟张公馆相连的杜公馆!

76、1951年,这位中国版本的"教父"自知自己时日无多,他在临终之前撕掉了别人欠他的所有欠条,不久之后便安然离世。

77、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曾委派章士钊多次赴港做孟小冬的工作,说服她回归,也遭到了孟小冬的婉拒!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