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教育箴言
1、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辽远的后世。
2、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能自学自励,出了学校,担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
3、教育是年青一代系统地社会化过程---涂尔干
4、(13)教育是有最终的目的和价值的准绳的,教育者的义务便是使儿童得到合理的系统的知识,确定他们的新人生观。如果能给儿童布置个极其适当的环境,自己却忘记了自己是教师,而且使儿童也忘记了我是个教师,只觉得我是他们的环境之中的一个同情的互助的伴侣,这才是今后所需要的教育者。(第27页)
5、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培根
6、只有当你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乌申斯基
7、懂得如何启发,使教人的一大艺术。(阿米尔,印度尼西亚诗人)
8、把活着的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海伦凯勒
9、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陶行知
10、儿童的心里似乎无不是纯任直觉的,他们视一切都含有生命,所以常常与椅子谈话,与草木微笑。这就是文艺家的宇宙观。(叶圣陶教育箴言)。
11、儿童的天性本是注重事实的,欢喜自己去做的,凡是合乎他们天性的,他们就愿意知道它,学会它;与他们天性不相侔合的,他们就不想知道,不高兴学。学校教育定出各种科目叫学生学习,只为帮助他们确定切合的人生观,那么应当就他们耳闻目见的种种事物,把研究的方法,推理的途径,一一给以指导。(叶圣陶教育箴言)。
12、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独。(徐特立)
13、 我国古来就有所谓“身教”,就是说教师教学生不能光靠语言,还得以身作则,真正的教育作用在语言跟实际生活的一致上。(《教师必须以身作则》,第117页)
14、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15、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卡耐基
16、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萨克雷
17、用心关注学生,用心接纳学生,用心体会学生。
18、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仲,春秋政治家。)
19、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良好习惯。
20、不要盲从“开卷有益”的成语,也不要相信“为读书而读书”的迂谈。要使书为你自己用,不要让你自己去做书的奴隶。
21、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旁的书籍文章;他日出校之后,为了需要与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文章;这种阅读都是所谓应用。使学生在这方面打定根基,养成习惯,全在国文课的略读。如果只注重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其弊害是想象得到的,学生遇到需要阅读的书籍文章,也许会因没有教师在旁作精读那样的详细指导,而致无所措手。现在一般学校,忽略了略读的似乎不少,这是必须改正的。(《〈略读指导举隅〉前言》,第14页)
22、普通人只想到如何打发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叔本华
23、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马卡连柯
24、38)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苏霍姆林斯基
25、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陶行知
26、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唯尽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唯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魏源
27、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
28、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29、信念只有在积极的行动之中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得到加强和磨练----苏霍姆林斯基上天永不会帮助不动手去做的人---索福克勒斯
30、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马卡连柯
31、47)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卢梭
32、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33、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
34、儿童集体里的舆论力量,完全是一种物质的实际可以感触到的教育力量。——马卡连柯
35、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席勒
36、教学要能培植各人的天赋特长,要沿着学生的自然倾向最有效的发展他的能力----昆体良使学校适合儿童,而不是使儿童适合学校----尼尔
37、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叶圣陶
38、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9、良知是我们每个人心头上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毛姆
40、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能自学自励,出了学校,担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
41、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42、我们要提出两条教育的诫律,“不要教过多的学科”;“凡是你所教的东西,要教得透彻”。——(英)罗素《教育目的》
4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
44、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其义在引导,并非一切由教师主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听教师讲说。
45、8)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斯宾塞
46、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育,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47、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能力。
48、如果你的感情不服从你,你要对正在支配你的感情加以控制,你一定要用缰绳和镣铐限制它----贺拉斯
49、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
50、育人者先育己,是为智;正人者先正己,是为德;智德兼备者,方为师。
51、儿童的一切观念皆以先入为主,夫人而知之矣。当八九岁之时,正儿童渐与外物相接触而增进其智识之时也,于斯时无论何事,印入其脑中即深镂而不可拔。
52、彼名实相符之教育家,决不视学子为土坯,可以抟塑随心,亦不拟学子于空瓶,唯事灌注充塞。固知人各有能,始于孩提,因势利导,则其能如木抽条,如水导流,畅然沛然,莫之能御。
53、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54、毕节试验区30年|咱民进中央帮扶金沙县的那些事儿!
55、家中没有严父慈母之别,若说严,父母都严;若说慈,父母都慈。全家相处有如朋友一样。——福泽谕吉
56、只要在我国存在文盲现象,那就很难谈得上政治教育……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不识字就不能有政治,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传闻偏见,而没有政治。——(前苏联)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局的任务》
57、教育不能改变受教育者生命的长度,但能挖掘受教育者生命的深度。
5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9、顽强的意志能够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狄更斯
60、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发和鼓励-----第斯多惠
61、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62、教师和学生,无论如何不应该对立起来。教师不是专制政治下的爪牙,学生不是被压迫的民众。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
63、教与学理当为一体,即师生融洽是鱼与水、血与肉的亲情之融合。
64、(14)要重视德、智、体全面发展。现在似乎是重视智育,对德育和体育有些忽视。(第49页)
65、教育之要点,当天逾养成儿童正确精神之思想能力。
66、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陶行知
67、儿童总要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有所需求,自己去研究解决的办法,还要自己证实过、经验过,才会得到真的知识。
68、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夸美纽斯
69、在教育来学的人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
70、31)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狄德罗
71、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学记》
72、教师的对象是富有情感的、具有纯洁心灵的学生,教师的辛勤劳动和坦诚之心一旦感染了学生,就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由衷的敬爱。
73、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成绩,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年级愈高就愈是如此。
7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裴松之
75、教育不以生活为本位而以知识为本位,是一个大毛病。
76、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77、5)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孩子讲的学问,而在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兴趣已很浓的时候,再教他的学习方法,这才符合优良教育的原则。
78、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饥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轲
79、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卢梭
80、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列宁
81、天赋仅给予一些种子,而不是既成的知识和德行。这些种子需要发展,而发展是必须借助于教育和教养才能达到的。——凯洛夫
82、一个知识不完全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完全的人,很难用知识去弥补。
83、16)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唯尽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唯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魏源
84、世界之广大,人类之渺小,赖有想象得以勇往而无惧怯。儿童在幼年就陶醉于想象的世界,一事一物,都认为有内在的生命,与自己有紧密的关联,这就是一种宇宙观,对他们的将来大有益处。
85、在集体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要求每个孩子,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对自己都有信心。
86、(11)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第524页)
87、为人师者用爱心和智慧培育学生心中创新的种子。
8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89、什么是负担,他不喜欢的事情,你叫他干1分钟,这就是负担;他喜欢干的事情,干到废寝忘食,也不是负担。
90、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91、希望是人生之需要。人如果没有希望,何异江河干涸了流水----巴金
92、一切都得以学生为本位:凡学生所要明晓的,倾筐倒箧,不厌其详;凡学生所要解决的,借箸代筹,唯求其尽。
93、我们有无产阶级道德,我们应该发展它,巩固它,并且以这种无产阶级道德教育未来的一代。——加里宁
94、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柏拉图
95、家长要善于细心地观察孩子,从孩子的一举一动和支言片语中去发现孩子的求知欲。——木村久一
96、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苏霍姆林斯基
97、人本德育论,以“做人”为根本目的,以“人生”为内容主题,以“人本”为教育原则,强调主体德性发展为本旨、人的道德实践为本体、整体生命培育为本位、教育者的身教为本源;
98、陶老的教而不教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以一颗心唤醒另一颗心,以一个生命换醒另一颗生命。这就把教育从知识传授提升到了解惑和精神引领的高度。我们都知道有些孩子开始上学学习吃力,到了一定年龄就开窍了,学习不吃力啦。老师要做的就是开启孩子心智。
99、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100、(3)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报告是各自报告预习的成绩,讨论是彼此讨论预习的成绩,指导是指导预习的方法,提示预习的项目,订正是订正或补充预习的成绩。在这样的场合里,教师犹如一个讨论会的主席,提出问题由他,订补意见由他,结束讨论由他。当这样的教师当然比较麻烦些,“讨论要点”或“讨论大纲”都得在事前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在这样的教师的面前,却真个能够渐渐地“养成读书习惯”,为了学生,似乎不应该避免麻烦。(第61页)
101、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够教育学生。——高尔基
102、习惯的力量是难以抗拒的。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养成一种做好事的习惯。——张支花
103、凡是人生的一切,从外铄得来的,虽言表名理,行合正谊,也不过是被动的。若是从“自觉”得来,便灵心澈悟,即知即行。
104、详细制定实验计划,帮助孩子了解更多的事情。
105、 就作用的方面说,进步的教育偏重熏陶。就领受的方面说,进步的教育偏重自得。
106、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不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外表上是多么高超。(爱因斯坦)
107、体罚与惩罚区别不在于是否打了学生,而在于是否伤害了学生。合理的处罚是一种教育策略,教师应该有处罚权,也应该合理利用处罚,惩罚的真谛在于爱的感动。
108、还记得陪我们长大的《上下五千年》吗?作者是咱民进人!
109、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110、信念是鸟,它在黎明还是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泰戈尔
11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112、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马卡连柯)
113、最好的教育可以使人具备活力、勇气、敏感以及才智----罗素
114、3)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115、爱是最好的教育,而表达爱的最好的方法是欢喜、鼓励和赞赏。
116、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叶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