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论语原文及译文48句集锦

论语原文及译文48句集锦

论语原文及译文

1、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2、虽似简单,实则丰富,这就是含蓄的妙处。这种对生活的感受是细致入微的。最平常的事物和行为中往往包含深刻的哲理和本质,白居易就善于从平常事物中发掘和表现深义。论语泰伯篇第八论语泰伯篇第八

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试译:孔子说:“智者不迷惑,仁者不忧愁,勇者不恐惧。”

5、孔子说:“定期学习复习不是一种乐趣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认识)我,但我不怨恨(生气),也不是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6、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7、(译文)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论语原文及译文)。

8、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9、如的样子。孔子很高兴。(但又叹道)“像仲由这样,只怕不得好死吧!”

10、(注释)(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2)从者见之:随行的人见了他。(3)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4)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论语原文及译文)。

11、◆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卫灵公篇第1-42章

12、试译:孔子说:“转述而不创作,相信先圣,喜欢先王,心里面把自己和老彭相比。”

13、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14、(译文)子张向孔子请教求做官的方法。孔子回答说:“多听,对有疑问的地方持保留态度,对没有疑问的,自己说话时也要谨慎,这样就可以少过错;多看,对不理解地方持保留态度,对理解的,自己做时也要谨慎,这样就可以少后悔。说话少过错,做事少后悔,当官吃俸禄也就水到渠成了。”

15、试译:子贡问什么是君子,孔子回答说:“想说的话他自己先做到,别人就会跟从他。”

16、(译文)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17、论语八则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8、“孟母三迁”的故事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了。其实,它正好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表达了孔子“里仁为美”的思想。

19、⑺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20、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21、试译:曾子说:“我每天在三件事上反省自己:给人办事、出主意,是不是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用?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做到了?”

22、(译文)孔子谈到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监狱之中,但那不是他的罪过。”于是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23、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4、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25、(原文)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26、(注释)哀公:鲁国的国君,姓姬名蒋,鲁定公的儿子,在位27年(公元前494一466)。举直错诸枉:举,提拔。直,正直,这里指正直的人。错,同“措”,放置。诸,“之于”的合音。枉,与“直”相对,不正直,这里指不正直的人。

27、试译:孔子说:“勇悍却不正直,幼稚却不谦虚,无能却没信用,这种人我搞不懂。”

28、  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29、(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30、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yù)祭,如不祭。”

31、《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32、  孔子说:“那就是‘恕’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

33、(译文)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人们所说的孝,往往是指能够赡养父母。其实就连狗马之类都能够得到人的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狗马之类又有什么区别呢?”

34、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35、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36、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37、(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38、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39、试译:马棚失火。孔子从朝廷赶回来,问:“伤人了吗?”答道:“没有。”又问:“伤马了没有?”

40、22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41、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42、(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43、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4、2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5、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46、(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47、试译:有人请教禘礼的学问。孔子说:“不晓得。也许对于明白人来说,要想掌握天下就像看这里一样吧?”一边说,一边指着他的手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