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语录三不为
1、 曾国藩曾在给诸弟的家书中写道:“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意思是说,日常总喜欢发牢骚,无故而怨天,天必然不答应,无故而怨人,人必然会不服。(曾国藩语录三不为)。
2、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3、11)君子之学也,忧不得乎实,不忧名之不得也。君子之仕也,忧不崇其德,不忧官之不崇也。
4、处天下事,前面常长出一分,此之谓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谓裕。如此则事无不济,而心有余乐。若尽煞分数做去,必有后悔。处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则可以广听。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全好。——曾国藩
5、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6、 曾国藩就深知为人当低调、不张扬的道理。同治三年,湘军攻下南京,曾国藩被封为一等勇毅侯,加封太子太傅。如此荣耀加身,曾国藩非但没有因此踌躇满志、趾高气扬,反而深觉惶恐。于是他竭力淡化自己头上的光环,消除朝廷对自己的猜忌。
7、曾国藩告诫子女:“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8、生活中,很多人都标榜自己直来直去,没有坏心眼。
9、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这句话听起来极端,实则是曾国藩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要求自己建立好的品格,容不得一点点苟且。
10、2)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11、23)学者能高众也,毋以胜人,行标俗也,毋以绳人,免矣。
12、曾国藩认为自己得益于不走捷径,因为“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13、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者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盘庚迁殷,武伐纣,三令五申,犹恐弗从。盖恒情多隐于远识,小人不便于己私,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曾国藩
14、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曾国藩语录三不为)。
15、5)恒言平稳二字极可玩,盖天下之事,惟平则稳。行险亦有得的,终是不稳,故君子居易。
16、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出生于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17、 曾国藩对于说话的艺术,有这样一段论述:“厚者勿忌人,实则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意思是说,忠厚的人不要嫉妒别人,诚实的人不会说不符合事实的话,不贪图虚名,不做没有根据的事,不谈论不切实际的理论。
18、有人找他办事,不管是公事还是私事,左宗棠三言两语就能把事情绕到西征上面去,让对方无可奈何。
19、勿以人负我而隳为善之心,当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尝责报也。纵遇险徒,止付一笑。——曾国藩
20、不能不说曾国藩高瞻远瞩,果不其然,在曾国藩闭上眼睛的20年后,当慈禧老妖婆蹬了腿,三年后,大清王朝也终将灰飞烟灭了。
21、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
22、不说胡话,不仅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做人的智慧。
23、说话有章法,且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这样的人才能让人愿意与之相处。
24、曾国藩读书不走捷径,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
25、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知足天地宽。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26、凡成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27、所以,说话办事都要留有一定的空间和余地,太过直接并非是什么优点。
28、君子之学也,忧不得乎实,不忧名之不得也。君子之仕也,忧不崇其德,不忧官之不崇也。
29、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解释:意思是不要只看到别人的小缺点而去忽视他的优点,也不要因为一点小怨气而忘记了他对你的大恩。
30、 曾国藩曾说:“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俗话说得好:“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不说闲话,是做人最起码的教养。
31、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32、曾国藩曾在给诸弟的家书中写道:“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
33、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曾国藩
34、3)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
35、墨子说:“蛤蟆、蚊子,日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燥,可谁会听它们呢?再看公鸡,黎明按时啼叫,天下振动,人们早早起身。”
36、正如民国时期的才子李叔同,做一行成一行,行行都能做到极致,他前半生才华横溢,后半生出家为僧(法号弘一法师),将佛法发扬光大。
37、《大学》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这就是我们古人最赞赏的“日新其德”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有抱负的人坚持。
38、而纵观我们人类,通过不断努力提升自己智慧的人,还是有很多,不过能不能成圣,就不知道了。
39、(5)读史。丙申年购《廿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惜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叶,间断不孝。
40、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则轻重乖发。
41、《庄子》中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42、陶匠认为是洗衣匠的店铺影响了自己店铺的风水,就起了害人之心,他求见国王,说洗衣匠有祖传的技艺,能把黑象洗成白象。
43、很多人情绪来了的时候往往收不住,难免就会对人恶语相向,而事后又会追悔莫及。
44、男人欲成大器,就应该远离小人,而不是与小人争夺利益。现在社会,很多人都是在夹缝中生存,但真正懂得求生存的人,会从某些“缝隙”中找到机遇,让自己的生存空间扩大,照样可以成功。
45、9)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46、莫言不喜欢讨好他人,曾国藩也不喜欢阿谀奉承,曾国藩说:“花言巧语取悦人,只是扰乱了自己”。看来,优秀的人士的许多想法都是一致的,正所谓“失败的原因很多,但成功的原因都大同小异”!
47、 抱怨可以说是世上最无用的事,对于问题的解决没有任何的帮助。遇事总是牢骚满腹,不仅会招来他人的厌烦,还会让自己陷入负能量的旋涡。
48、古人爱人之意多,今人恶人之意多。爱人,故人易于改过,而视我也常亲,我之教益易行。恶人,故人甘于自弃,而视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49、28)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虽不与谋,若从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处此有三道,以至诚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间,又其次也。
50、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51、闲话说多了,不仅没有营养,反而会招惹是非。
52、曾国藩曾自我反思:“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53、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54、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55、既不俗为小人,即不勉为君子。欲又不能,志不立故也。——曾国藩
56、 待人以诚,待人以恕——“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人之不可无良友也!”,“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吾辈总以诚求之,虚心处之。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废,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心虚则不动客气,不挟私见,终可以为人共谅。”
57、8)德不怕难积,只怕易累。千日之积,不禁一日之累,是故君子防所以累者。
58、8)德不怕难积,只怕易累。千日之积,不禁一日之累,是故君子防所以累者。
59、第二种是如果能够自律,能控制自己,这样的人一生会合乎礼义而活着,就会被后世人称之为人类的榜样。
60、 《菜根谭》中有句话:“地低成海,人低成王。”地不畏其低,方能聚水成海;人不畏其低,方能孚众成王。不炫耀、不张扬,低调做人乃是人生一种难得的机会。
61、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62、不过我们也不能灰心,我们依旧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即便成不了圣,我们也至少不会入了禽门,被后世人所唾骂,鄙视。
63、因此,曾国藩也教导诸子弟:“禁大言以务实。”
64、(9)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65、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众人事;让美归功,此君子事;分怨共过,此盛德事。——曾国藩
66、嘲戏人自事恶事,尤不可入一二壮语,入壮语则戏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规人过失,不可入一二戏语,入戏语则真者毕戏。每令人玩,失规人之旨矣。——曾国藩
67、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68、小屈以求大伸,圣贤不为。松柏生来便直,士君子穷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难事,姑韬光忍耻,以图他日贵达之时,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处为两截人,即既仕之后,又为两截人矣。——曾国藩
69、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不足以旁观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奋也。只没了得失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
70、 静坐,每日静坐半时。这里指的是和自己进行深度的交流,听自己的声音,去深思。
71、我们常说“君子如玉”,越是有层次的人,越是温良淳厚之人。
72、读书不独变人气质,且能养人精神,盖理义收摄故也。
73、20)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74、6)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当至快竟时,要越加谨慎。
75、7)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76、朋友贵在真诚,朋友有别的缺点或许可以原谅,若是言而无信,让人摸不透他的哪句话是真、哪句话是假,还是敬而远之的好。
77、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曾国藩
78、他常说:“人不如我意,是我无量;我不如人意,是我无德。”
79、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80、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81、中国谚语有云:不打三月鸟,不吃四月鱼。因为三月雏鸟刚刚孵化,四月鱼马上要产籽,此时打鸟吃鱼,等于让它们灭绝。它们灭绝,人类的结局也不会太好。仁,就是让彼此的生命可以延续下去,可以生长下去。
82、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兴,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曾国藩
83、12)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84、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85、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86、同治三年,湘军攻下南京,曾国藩被封为一等勇毅侯,加封太子太傅。
87、阴,小人者。阳,君子也。进君子而退小人,燮理之能事毕矣。——曾国藩
88、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
89、17)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90、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能够做到慎独,那么检省自己的时候就能没有愧疚,可以坦坦荡荡面对天地鬼神。一个人内心就会愉快、满足、宽慰、平和,这是人自立和快乐的方法,是立心守身的基础。
91、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道矣。——曾国藩
92、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像官;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做事;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凡事豫则立.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服人廉树威贪失信 廉兴国贪失家
93、或师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视为等夷,渐至慢亵,则不复能受其益矣。
94、17)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95、意思是说,你应当举止端庄,不乱说话,这是修养德行的基础。
96、7)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喜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嫉恶心不可不明;嫉恶语不可不忌。
97、上联意思为考虑问题要细致,处事要谨慎,同时胸襟要开阔,志向要远大;智谋要圆通灵活而品行要端正;才能要广泛多样而处事要简约。
98、5)士能寡欲,安于清澹,不为富贵所淫,则其视所物也轻,自然进退不失其正。
99、6)水激逆流,火激横发,人激乱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100、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101、11)人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当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误乃事。
102、人生有可为之事,也有不可为之事。可为之事,当尽力为之,此谓尽性;不可为之事,当尽心从之,此谓知命。
103、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104、曾国藩曾说:“独享大名,实折福之道;与人分名,即受福之道。”一个人,如果独享大名,非但不是好事,还是祸事,懂得与人分享,才能招来福气。
105、湘军攻城经常性地用时整年,而不是两三个月,通过挖壕沟围城,断敌粮道、断敌补给,有必要时进行围敌打援,方法很笨,但非常有效,这就是“打呆仗”。
106、28)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虽不与谋,若从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处此有三道,以至诚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间,又其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