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句 名诗赏析60句集锦

名诗赏析60句集锦

名诗赏析

1、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就是远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邻。

2、译文:我住在长江源头,君住在长江之尾。天天想念你总是见不到你,却共同饮着长江之水。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别离的苦恨,什么时候消止。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

3、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对鹓雏的爱好也猜忌不休。

4、这首诗前两句以凌云的野鹤形容僧人,贴切有味,理应不失孤云野鹤般脱俗的品性;末两句写诗人对方外上人的讽喻规劝,劝上人隐居冷寂的深山,而不要到热闹的名胜去沽名钓誉。这首诗语言妙趣横生,闲散淡远,构思精巧。

5、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6、赏析:诗的一二句从远处着笔,写诗人极目天涯时所见所感。三四句从近处着墨,写诗人凝视碧山的所见所感。

7、整个晚上,林子里都洒满了星月的辉光;天上没有一丝云,也没听见有雷震响。

8、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9、怎堪忍受正当玄鬓盛年的好时光,独自吟诵白头吟这么哀怨的诗行。

10、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11、2020秋语文、数学、英语1-9年级上册电子课本(高清版),可下载打印

12、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以自喻,这首《画菊》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13、一个问题是,什么叫美,《桃夭》篇所表达的先秦人美的观念是什么样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很美,艳如桃花,还不美吗?但这还不行,“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还要有使家庭和睦的品德,这才完满。这种美的观念,在当时社会很为流行。关于真善美的概念,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楚国的伍举就“何为美”的问题和楚灵王发生了争论。伍举说:“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国语·楚语》)很清楚,伍举的观点是“无害即是美”,也就是说,善就是美。而且要对“上下、内外、大小、远近”各方面都有分寸、都无害。这种观点最主要的特点是强调“善”与“美”的一致性,以善代替美,实际上赋予了美以强烈的政治、伦理意义。“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那意思是说,统治者重赋厚敛,浪费人力、物力,纵欲无度,就不是美。应该说,这种观点在政治上有一定的意义。但它否定了“善”与“美”的差别,否定了美的相对独立性,它不承认“目观”之美,是其严重局限。这种美的观念,在当时虽然也有其对立面,也有人注意到了“目观”之美,但这种善即是美的观点,在先秦美学中应该说是具有代表性的,而且先秦儒家的美学观念,主要是沿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14、当然,陆游、朱淑贞的诗都是好诗,但三诗并立,郑思肖这两句诗的忧愤,则更为深广。

15、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寻找?锦城官外翠柏长得郁郁苍苍。

16、公元七五九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杜甫已经四十八岁了,作为一个胸有抱负,才华盖世的诗人,杜甫空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却一再陷入郁郁不得志的境地无法自拔。在安史之乱中,中原兵戈不息,生灵涂炭,诗人也不得不被迫辗转于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的流浪生活,辗转抵达成都,在剑南节度使严武的资助下,在浣花溪畔自筑草堂一所,暂时得以安顿下来。到达成都的第二年(公元七六O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他到成都近郊拜谒了武侯祠,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篇。

17、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对于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此诗实际上成为山水杰作。

18、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19、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红霞满天,景色异常美好;只不过这个时候已经接近了黄昏,美好的景色就要很快消逝了。

20、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出外做官的人。

21、赏析:对北方人来说,新年无芳华是正常的,但到过岭南的韩愈却觉得北方春来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长出来,作者便借鉴岑参《白雪歌》之意,创作了此诗。“却嫌”、“故穿”,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

22、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23、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

2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25、很快日出东方映照面颊红如一朵胭脂,脸庞肌肤红润柔腻好像要立即融化消溶一样,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明丽动人娇媚的风姿。

26、赏析:作者并不直接来写景,而是通过人的感觉,侧面烘托出榴花的绚烂多姿。但花开的再美又能如何,还不是寂寞无声落。

27、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28、这是一首祝酒歌。前两句敬酒,后两句祝辞。话不多,却有味。诗人以稳重得体的态度,抒写豪而不放的情意,在祝颂慰勉之中,道尽仕宦浮沉的甘苦。

29、2020年最新版:7-9年级重点必背古诗文全汇总!(可下载打印版)

30、但孔子的美学观,毕竟是前进了。它已经不同于伍举的观点,已经开始把美与善区别开来,作为不同的两个标准来使用了。“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当然,通过对《韶》与《武》的评价,还是可以看出,“尽美”虽然被赋予在“尽善”之外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地位,但只是“尽美”,还不能说是美,“尽善”才是根本。

31、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32、(赏析)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又揭示了新旧更替的某种规律,富有哲理启示。

33、黄叔灿《唐诗笺注》说:“‘画不成’三字,是‘伤心’二字这神。

34、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35、这首诗不难懂,但其中蕴藏的道理,却值得我们探讨。

36、赏析: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诗人没有彩笔,但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37、(赏析)红花绿水渲染出蜀地明媚的春色,也象征着热烈的爱意和似水的柔情。

38、统编语文7-9年级上下册课内成语及解释汇总大全

39、 江 雪

40、   四句写远景。诗人来到甘露寺原是为了住宿歇息的,可寺外千山万壑的松涛声和不尽江流的喧哗声,搅扰着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眠。诗人情绪激动了,索性披衣起床,打开窗户,迎风伫立,凭栏远眺。天空没有月色星光,地上熄了万家灯火。周围的一切都被黑暗吞噬,看不见山,看不见树,也看不见远处的城廓。只有横躺在北固山下的长江,这条水的巨龙,力的怪神在没日没夜、无休无止地掀起惊天的狂澜,发出动地的长吟,不甘沉默,永无睡意。诗人虽然看不清,但能想象出它那汹涌澎湃的壮阔气象。于是掉转诗笔,将描写对象由千峰、万壑转向长江、巨浪,开拓出一个奇丽广阔的新境界。“银山拍天浪”是写得很精彩的景语,气势警拔,形象生动,层层修饰,词约义丰。“银山”从色、形、质等多方面细致入微地刻画波涛的光彩、巨大以及沉重感。“拍天”则状波峰的突兀和高峻,使人感到惊心动魄,惶惶不安。不用“玉山”而写“银山”,用词是雕琢的。银是仅次于金的贵重金属,色白而灿烂。用鲜亮的词把平凡的波涛写得十分美好,格外显豁,寄寓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开窗放入大江来”,从横向展现了长江挟风劫雷奔腾而来的雄姿壮采。“放入”可说是再平常不过的词了,“开窗”不是看到大江,而是“放入大江”,当诗人把它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时,就产生了不平常的效应,化死景为活景,变平淡为神奇,使人眼界一新。同时又塑造了一个气魄非凡、伟力无穷的“开闸引流”的巨人形象。最后一句振起全诗,豪迈而奔放,是传神之笔。把长江的洪波巨浪写得如此壮美,如此撼人心魄,在古今诗词中是并不多见的。

41、赏析:这首诗描写诗人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喜遇梁州故人的情况和感慨。他和这位老朋友,十年前在梁州江汉一带有过交往。诗题曰“喜会”故人,诗中表现的却是“此日相逢思旧日,一杯成喜亦成悲”那样一种悲喜交集的感情。

42、(赏析)楼船顺流而下,王气黯然而收,写出了大将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出兵征讨的气势。

43、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44、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人。工诗,为“永嘉四灵”之一。曾领乡荐,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有《四岩集》《苇碧轩集》。清光绪《乐清县志》卷八有传。

45、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46、第三联,即说“胜事自知”。“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47、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48、雄伟的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遥望蜀地,穿过迷茫的风沙好像能望见泯江的五个渡口。

49、《蜀相》是诗圣杜甫诗作中的一首咏史怀古的名篇。在本诗中,作者以描写成都武侯祠景色开题,进而抚今追昔,借景生情,通过对蜀汉丞相诸葛亮辅佐两朝,鞠躬尽瘁,出师未捷而身先死的历史性回顾,既写诸葛亮的赤胆忠心和文韬武略,更惋惜的是他壮志未酬的遗憾结局,字里行间蕴含着浓厚的睹物思人的悲壮情怀,引得后来人对英雄事业未竟而身死产生无限伤感之情。全诗结构自然紧凑,感情曲折哀婉。首颔联记行写景,颈尾联叙事怀人。全篇由景及人,从瞻仰到回顾进而发出感叹,层层深入,悲怆激越,描景细腻,情感悲切,阅读之后对人心灵产生巨大的震撼,不愧是咏史怀古诗篇中的绝唱。

50、赏析:这是一篇题画之作。诗人借对六朝古都金陵的感慨,抒发对晚唐现实的忧虑。

51、出自唐·李商隐《河清与赵氏昆仲宴集得拟杜工部》。嶂,高耸险峻如同屏障一样的山峰。没,消失。诗句描写雨后彩虹出、远山雾气收、鸟飞夕阳中的情景。

52、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末日。

53、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54、理解赏析:这两向足议论,强调周瑜取胜是靠天时地利之便,暗含机遏造英雄的哲理。

55、这首诗句句咏雪,句句从“望”字着眼,描写终南山的雪景和雪后增寒的感受。起句写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的整体印象。次句写终南山的余雪,由于阴岭高出云端,远远望去,其上的皑皑积叶仿佛浮在空中。

56、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对于读者了解王维的思想是有认识意义的。

57、全诗寥寥二十字,没有深远寄托,没有华丽辞藻,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炽热的情谊,表现了温暖如春的诗情。

58、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59、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