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理念
1、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是师幼双方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和补充。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教学不是机械灌输式的而是互动的过程。现代心理学表明: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新课程强调幼儿探索知识的经历和获得知识的经历。陶行知还主张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主张对儿童因材施教等,这与新课程的要求是一致的。拓展资料: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2、三大原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理念)。
3、陶行知认为教学做三者不可分割,做是教与学的中心。教学做三者是密切相关的,但是都统一在做上。做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教者学者都要在“做”的实践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4、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5、“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6、儿童的培养不只是文字技术的训练,传统观念上。我们认为学校教育应让儿童认识尽量多的文字,掌握尽量多的知识,这样才是最重要的。但是,文字、知识都是死的,若以此作为学习的唯一目的,则容易走向“死读书”的行列。陶行知就非常注重这一点,始终认为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儿童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活学活用。
7、“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8、一是学用结合,让学生在幼稚园中实地学习,克服以往幼稚师范教育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9、崔校长寄语:同学们,我先问你们三个问题:你们是自己选择的学前教育专业吗?你们喜欢这个专业吗?你们未来会从事幼师职业吗?如果你们当初迫于无奈选择了这里,我相信,此刻的你们一定已经感受到学校领导老师对大家的关心、辅导员老师对大家的疼爱;我相信,几年后的你们一定会有更不一样的心境,幼专的三年一定会让你们怀念。也许我们现在的起点比较低,但是只要你们无畏辛苦、无畏付出,我们同样可以出类拔萃!同学们,你们要谨遵鹤琴行知教诲,扎实理论与技能,真正做到在实践中践行行知鹤琴教育理念!
10、五个主张: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六大解放。
11、生活即教育的意思是说生活其实就是教育。一个人他拥有什么样的的生活,他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生活和教育其实是分不开的。当你想拥有一个好的生活,你就要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就要受到好的教育。同时,生活中也蕴含这各种各样的教育,教育和生活是贯穿的。个人认为,这些教育可以是学校老师的教育、家里人的教育或者是某个人、某件事的教育。除此之外,教育是离不开生活的,教育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要把教育带到生活中去,让教育影响生活。(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理念)。
12、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伴随“生活即教育”而来。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学校要与社会统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内的大教育体系。
13、 20世纪20年代,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学前教育开始受到先进人士的关注,实现突破性进展。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依然严重滞后于国外。当时的幼儿教育几乎被教会办的幼稚园所垄断,缺少本土化的学前教育机构,且数量严重不足,大量适龄幼儿得不到适当的教育,正如陶行知所描绘:“都市之中尚有几个点缀门面,乡村当中简直找不到它们的踪迹。”[1]618为此,陶行知不仅振臂高呼重视幼儿教育,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幼儿教育普及方法,推动幼稚园下乡进厂。他在《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中提出,要想实现幼儿教育的普及,必须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改变我们的态度。也就是说要改变漠视小孩子、忽视幼儿教育的态度以及幼儿教育是富贵人家专利品的不平等现象。他说:“承认幼年生活教育之重要,是普及幼稚园之出发点;承认幼稚园为全社会幼儿的教育场所,是普及正当幼稚园的出发点。”[2]82只有重视幼儿教育,扩大幼儿教育的对象,才能真正实现幼儿教育的普及。二是改变兴办幼稚园的办法。尽力开办省钱的幼稚园,并把幼稚园推广到女工区和农村。三是改变训练教师的制度。改造正式幼稚师范学校使之能够培养新幼稚园之师资,同时另辟蹊径大力提倡幼稚园的徒弟制(艺友制),他认为:“徒弟制不但能解除生活寂寞,并且能促进普及教育之进行。”[2]
14、 (4)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陶行知先生坚决反对教、学、做分家,他“看见国内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情形,就认定有改革之必要”。
15、 (4)张涛.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启示(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
16、然而,现实当中很多幼儿往往都不愿意来幼儿园,教师就可以以故事、儿歌、游戏等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让他们在故事游戏中了解幼儿园是一个快乐,充满乐趣的地方。小朋友就可以在唱歌,游戏中萌发独立的意识,喜欢上幼儿园。
17、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也叫起源论,陶行知认定教育来源于生活,主张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
18、现在很多幼儿园在幼儿入园前都会进行家访,事先了解每一个幼儿的情况,这样做非常的有意义。对每一幼儿都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就能实现对他们的个性化培养。例如有的可能比较喜欢科学方面的,喜欢探索等,教师就可以多让他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在家会帮助妈妈做家务,就可以适当安排他们值日,为其他小朋友服务;有的在家喜欢画画,在环境布置上就可以多让他参与。尽可能调动每一位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敢想敢说敢玩,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19、 在幼儿教育教学的方法上,陶行知一直在不断地创新改革,他注重启发,提倡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坚决反对教、学、做分家,他说教学做合一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做”是这个整体的核心。“做”指的是“在劳力上劳心”,教学做都要以事为中心,即以实际生活为中心。比如种田这件事是要在田里做的,便必须田里学,在田里做。
20、“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21、 体验: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
22、赵传芳:《试论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韶关学院学报,2003年,第10期,第111-113页
23、(1)生活教育的目的观: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24、 陶行知出身贫寒,青少年时期是在贫穷落后的农村度过的。他深知农民的疾苦,对忙个不停的农妇和缺乏照料的孩子深表同情,而当时我国的幼稚园寥若星辰地仅存在于城市中,成为富贵人家的“专利品”。陶行知在探索普及大众教育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农民教育问题,于是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乡村教育运动中并积极倡导开展“幼稚园的下乡运动”。作为农村幼教事业的开拓者,陶行知不仅致力于乡村幼儿教育的理论研究,提出建设中国化、平民化和省钱的幼稚园,并在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培养上提出独特性见解,还知行合于1927年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随后,他又创办了晓庄幼稚园、和平门幼稚园等乡村幼稚园,推动了我国乡村幼儿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25、《陶行知文集》,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0-23页
26、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
27、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28、“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用陶行知的话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
29、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教育理论的主体是“生活即教育”,这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诠释。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幼儿的一日生活皆课程,对幼儿的教育最有效的实施就是他们的所有日常活动。
30、“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31、 (2)丁晓东.陶行知生活教育本质论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
32、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他对于我国教育的思想理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务。陶行知对于学前教育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基本理论,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33、“整个的乡村生活就是乡村教育的内容”。陶行知认为乡村教育应以乡村实际生活为指针,必须适合乡村实际生活。
34、四种精神:“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35、解放儿童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能主动观察周围的生活;
36、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结合他们的日常生活对其进行教育,注重孩子的主动性,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只是起到启发引导孩子的作用,
37、陶行知强调:“先生的不是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38、动手操作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幼儿学习接受外界的新信息、新知识并不是像成人一样可以通过记忆、书写获得。亲自动手操作和接触才是他们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幼儿一日教育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让幼儿多主动参与,多动手操作去学习一件原来不会的事情或者只是,如果只是一味的教师讲,幼儿听,他们是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识的。
39、 陶行知先生猛烈地批判旧中国幼儿教育的弊端,坚决主张改革外国化的、费钱的、富贵的幼儿园,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他积极地宣传中国幼儿教育的新的发展方向,认为工厂、农村是幼儿园的新大陆。特别是他身体力行地积极推行平民的、乡村的教育,在南京郊区首创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mDAsh;&mDAsh;南京燕子矶幼儿园,还创建了乡村幼儿师范教育、农村幼教研究会等。
40、(2)生活教育的内容观:“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41、活动最后,两位专家进行点评与指导。袁智慧老师提出,幼儿的学习是对“变量”与“结果”之间关系的来回体验。教学的意义是在于让孩子在反复体验中知道事物的要素与规则,从而去把握事情的本质;让孩子反复去体验、反复探索,从而养成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习惯。
42、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
43、 针对当时中国幼稚教育快速发展的状况,陶行知认为正式幼稚师范教育无法满足广大农村之需要,艺友制形式的幼儿教师培养是解决乡村幼师缺乏的重要方法之一。“凡用以朋友之道教人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2]其根本方法是“教学做合一”,即利用幼稚园自身的教、学、做来培养和训练幼儿师资。艺友制的最大好处是,“一切生活都是教师生活,今日所做的,即是实际的技能,就是将来要用的”。[5]144艺友制注重教师实际教学技能的训练,学生在幼稚园所学所做的便是将来走上教师岗位所用所需的,可以解决学非所用的矛盾。陶行知极力推崇艺友制,认为它是解除乡村教师寂寞和推广普及教育师资的重要途径,实则也是幼儿教师训练方法之“倘以优良幼稚园为中心,每所每年训练两三位徒弟,那么,多办一所幼稚园,即是多加一所训练师资的地方”。[2]83他提出训练本乡天资聪慧、同情富厚之妇女为幼儿教师,特别是乡村校长、教员的夫人、姐妹及年长的女学生,以求“造就一人,便得一人之用”[2]10陶行知在幼儿教师的培养上,以节省、实用为原则,提出了符合当时农村实际情况的师资培训方法,为乡村幼稚园的普及解决了师资缺乏问题。
44、他的幼儿教育思想与实践至今仍是可以借鉴的,对幼儿教育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正在稳步发展,各界都非常关注和重视幼儿教育。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对现代幼儿教育的启发是多方面。尤其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理论。
45、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46、“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4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中国幼儿教育思想传承与创新研究”(BOA140020)
48、在现代幼儿教育中,我们家长老师也需要解放儿童的手、脑、嘴、眼、时间、空间。让孩子有自由,从而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是要从小开始的,家长老师要尽量鼓励孩子自己动手操作,不断拓展思路,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49、 在教育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幼儿的语言学习仅靠语言课及相应的语言活动还远远不够,必须将幼儿的语言训练渗透到各项活动之中,教师通过引导和提示,帮助幼儿更多地运用语言进行讲述,通过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渗透语言教育。例如,在语言活动“想吃苹果的小老鼠”学习句式:要是……就好了,在各个领域和一日生活中都可以强化这个句式的学习。例如,语言活动中:你很大胆地回答了问题,要是说得更清楚些就好了;美术活动中:你用了很多红色很喜庆,要是画得再大一点就好了;一日生活中:你的小手洗得真干净,要是洗快点就更好了;你很棒会自己吃饭了,要是不挑食就好了……这些都是在生活实践中去教,去学,去做。因此,引导实践,在生活中操作,是幼儿语言学习的关键。
50、 操作:操作是指人用手活动的一种行为,也是一种技能,含义很广泛。一般是指劳动,劳作;或者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领操纵动作。
51、乡村教育要和农业生产“携手”。过去的乡村教育之所以没有实效,是因为教育与农业都是各干各的,不相闻问。
52、 陶行知说:“新时代的学生要用活书去生产,用活书去实验,用活书去革命,用活书去建立一个比现在可爱、可敬的世界。”当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远远不止这些,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他的“校园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学校无差生,生生皆可塑”的平等教育理念都值得深思。学习陶行知,在生活中行,在生活中知,在行中知,在知中行,边行边知,边知边行,坚持到底,矢志不渝,在感知、操作和体验中不断促进幼儿语言活动的发展,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53、陶行知先生特别重视基础教育,早在留学美国期间,他就很重视学习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等人的幼儿教育思想,并深受启发,回国后,结合本国国情,创办适合自己的幼儿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起到了很关键的推动作用。
54、 (1)蔡元培.关于陶行知及其生活教育(J).重庆陶研文史,20
55、首先,陶行知指出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他认识到学前教育在人一生发展中的奠基作用:“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学前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不可不乘早给他建立得稳。”学前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可以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好的基础;反之,学前时期养成了坏习惯的儿童,其一生的发展都会受限。
56、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场所论。认定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主张教育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应济社会的需要。
57、 陶行知十分重视幼儿教育,认为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他还从教育的社会功能出发,认为对幼儿施行早期教育,可以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58、1923至1926年陶行知主要从事平民教育运动。与朱其慧、晏阳初等人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编写《平民千字课》,后赴各地开办平民识字读书处和平民学校,推动平民教育运动。
59、 陶行知反对教、学、做分家,他说:&lDquo;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救,在做上学&rDquo;。他的&lDquo;教学做合一&rDquo;的实质就是要根据生活的需要而教、而学,通过生活实践去教学,从而使儿童获得生活实践所需要的真正的生活力、创造力,成为真人。
60、 语言活动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对于知识的学习、掌握有着重大的帮助,但是亲身体验则会让人有所感悟、对知识的理解突飞猛进,更是促进情感的提升。
61、要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
62、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也是先生的真实写照。先生提出“生活教育”、“小先生制”等教育理论,并创办南京晓庄学校、创办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儿园,先生人格高远,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被毛泽东和宋庆龄等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