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语录十二则课本
1、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2、孔子说:“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明白却不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例子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例子,就不再教他了.”
3、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4、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5、孔子曾言“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论语·子路》),此话绝非大言不惭、自我膨胀,而是建立在具备充分“为政”能力的基础之上的。是信心,也是实力。
6、分别从(甲)(乙)两段中找出表述学习态度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2分)
7、译文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孔子语录论语十则孔子语录论语十则
8、(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何:什么
9、译文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10、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品德),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的才能、品德)。
11、《论语》与 、 、 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12、(译文)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13、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
14、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学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15、答:
16、
17、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8、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核心是“仁”、“礼”、“义”。《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
19、孔子说:学了后,时时去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共学,不也很快乐吗?
20、学而时习之(时,古义: ;今义: 。习,古义: ;今义: )
21、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22、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23、(6)曲肱而枕之 肱:胳膊
24、4子曰:“吾十有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5、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26、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又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27、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28、孔子说:“假使财富是可以求得的话,即使是做下等差役,我也愿意去做,如果不能求得,那么我还是干自己喜欢的事。”
29、经过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30、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见《论语公冶长》)。
3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33、为别人谋划诚心诚意了吗?与朋友交往诚实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去复习了吗?
3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态度)
35、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36、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37、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干胶标签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8、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0、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1、请结合(甲)段内容,谈谈你对“见不贤而内自省”一句话的理解。(3分)
42、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有坚定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啊。”
43、(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出自:孔子《中庸》
44、(2分)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45、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46、《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版)为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部编版"教材,分为六三制七年级上册和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47、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欤?抑与之与欤?”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欤!”
48、仍未达成一致的疑难问题,由提交者统一在全员解疑环节提交求解。
49、 兴趣学习靠近智慧,努力行善靠近仁德,知道耻辱就靠近勇敢。
50、译文: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5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52、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5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5、 孔子语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5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