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孟子关于教育的名言名句(摘抄好句69句)

孟子关于教育的名言名句(摘抄好句69句)

孟子关于教育的名言名句

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2、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关于教育的名言名句)。

3、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孟子

4、(挟长)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孟子的名言 

5、如果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却有许多楚国人在喧哗干扰他,即使每天鞭打他,逼他说齐国话,那是做不到的。反之,如果把他带到齐国临淄庄街岳里的闹市去,住上几年,即使每天鞭打他,逼他说楚国话,那也是做不到的。

6、(解释)所以上天要把重大的担子加给这个人,必定要先使他的心志受困苦,使他的筋骨受劳累,使他的肌体受饥饿,使他的身子受困乏,使他每做一事都受干扰、被打乱,以此来使他心理受振动、性格变坚韧,增加他所缺少的才能。

7、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8、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9、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0、  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徐谓

11、                        

12、1、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增广贤文》)

13、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14、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15、治理国家不去违背耕种的时节,这样便会有吃不完的粮食。不使用细密的渔网去捕鱼,这样鱼类便吃不完。

16、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17、天下的根本是国,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在于每个人本身。

18、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19、  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20、出自先秦《孟子·公孙丑上》孟子引子贡的话。学习知识不厌倦,这是智;教人诲人不知疲倦,这是仁。这是子贡赞孔子的话。也是我们今天为人弟子、为人之师应该效仿的目标。

21、(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2、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孟子

23、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4、(3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25、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26、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名言

27、贤明的君主在规定百姓的产业时,一定要使他们上可以养父母,下可以养妻子儿女,好年成能丰衣足食,遇上荒年也不致饿死。

28、释义: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但这两样东西不可能同时得到,那么就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但这两样东西不可能同时得到,那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29、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30、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1、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32、释义: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33、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34、(解释)拥有道义的人有很多人相助,失去道义的人又很少人帮助。有很少人帮助到了极点,连父母妻子兄弟都背叛他;有很多人帮助到了极点,整个天下的人都归顺他。

35、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36、孟子说:“君子教育人的方式有五种:有像及时雨一样沾溉万物的;有成全品德的;有培养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有以学识风范感化他人使之成为私淑弟子的。这五种,就是君子教育人的方式。”

37、(51)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38、孟子曰:“水信①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②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乎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sng)③;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告子上》)

39、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40、                        

41、(译文)曹交问道:“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这样的好人,有这话吗?”

4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4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4、(赏析)孟子所说的“道”,是推行仁义、施行仁政之道。为了强调仁政指导的重大作用,孟子接连运用对比,直接点出了“得到”与“失道”在结果上的区别——“天下顺之”和“亲戚畔之”,具有强大的说服力。这句话也成了后世儒生用来游说君王的重要法宝。

45、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46、(赏析)当你穷困不得志时,它以“独善其身”的清高抚慰着你那一颗失落的心;当你飞黄腾达有时机时,它又以“兼善天下”的豪情为你心安理得地做官提供着坚实的心理基础。因此,无论你穷与达,它都是一剂绝对见效的心理良药,是知识分子战无不胜的思想武器与法宝。

4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8、孟子说:“人的毛病在于喜欢作别人的老师。”

49、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孟子

50、3、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增广贤文》)

51、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52、(解释)我能识别各种言论,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53、  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毛泽东

54、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55、孟子曰:“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离娄上》 

56、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57、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58、(12)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59、(译文)(孟子说:)“同情别人的心,人人都有;知道羞耻的心,人人都有;对别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恶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不是外人强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有的,不过是没有去思考追求罢了。”

60、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61、孟子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

62、(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63、释义:所以,上天要让某个人担负重任,必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64、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65、※颂①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

66、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6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①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②于虑,而后作;征③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68、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