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哲学的人都怪怪的
1、4“先黑涛涛,这个容易今年一月底,大家都戴上了口罩我在镜子里看着秃秃的自己,赶紧发了一张戴口罩的自拍给涛涛,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想要看看涛涛戴口罩的样子!会不会旁逸斜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涛涛没上当……”
2、其次,是能帮助人关照自我。人生有限,决定了人有使命需要完成,这个使命既对自己的家人,更是对自己;如果你有出息的话,还包括对国家与民族。而要做到这点,了解自己是首要的。但是,实际的情形是什么?
3、因为你不把它一条一条拿到现实当中去对应。你不亲自去体验它,你不亲自去操作玩一把游戏,你就不知道这个游戏到底好不好玩,这个装备到底好不好用,到了哪一关卡该用什么装备,这些你都一无所知,你只能站在一个讲台上空讲。
4、看看我们的周遭,已经有太多人不再习惯思考了,他们只想着去找现成的答案,动不动就百度一下,就像柏拉图《费德鲁斯篇》所指斥的,因“灵魂上的健忘”,而只会“依赖外部书写符号”,不知道人只有通过经典的阅读,才能养成智慧的头脑,以及由这种头脑再分析、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记忆。
5、王东岳先生的线下课程是有史以来线下听众最多的哲学课。
6、娱乐圈里才气十足的演员韩雪,力荐他的经典作品《物演通论》。
7、加缪曾说过,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他在著作,西西弗的神话,描述诸神处罚西西弗,让他不停地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石头由于自身的重量又滚下山去,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于是西西弗每天日复一日推着巨石上山,又看着巨石滚下,重复这种荒谬的努力。
8、4“你会出家吗??”出你个鬼啦!!!我爱哲学!我不出家!!!
9、桂诗春|大潮拍岸浪花飞——应用语言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一个人的40年”专栏之三)
10、西安会议的时候,情况有了变化。选择了“科学哲学”与“现代外国哲学中人与人道主义问题”作为会议的主题,这后一个问题显然与舆论界已经发端的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的大讨论紧密相连,尽管那时还没有发酵为高层的意识形态冲突。在此基础上又一次把以方法论问题,尤其是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研究和评析各派西方哲学的问题突出地提了出来。况且当时,学界许多同仁已经日渐摆脱了“心有余悸”的心态,这就使得不同意见面对面论辩的局面的得以呈现。会上的发言,各抒己见,有的时候还针锋相对。讨论远比太原时热烈。可喜的是,大家还是平和地摆事实,讲道理。很少见到情绪化的上纲上线或尖刻的语言。新的情况是,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也活跃起来了。他们还在晚上休息时间相聚讨论。具体内容,我是偶然听到了。由于“丈八沟”的宾馆大楼无法容纳那么多的与会人员,我下榻在附近临时用作客房的平房里,同在一个大居室有位年轻教师。有一天晚上,他回来得非常晚,也非常兴奋。我问道,这里像荒郊野外没什么地方可玩的,哪里去了?他说,有人约了我们这些年轻人一起聊天讨论,觉得同你们这些中老年缺少共同语言。有些话,你听了也许不高兴,有人觉得,你们有匠气,年轻的要有做哲学王的志气。心中一惊。转眼一想也有道理,我们这代人头脑里有形无形的束缚、陈见实在不少。有机会多听听年轻人的想法,会有极大的启示。
11、波斯、雅典、罗马、美国、法国等帝国崛起与衰落的内在逻辑
12、他又极其不善于赚钱,好像对钱没什么兴趣,但是生活所迫子女老婆要养也还是需要去赚钱,学校里的死工资福利虽然可以,但是远远不够;两夫妻加起来的钱不足以开销,这也是他的痛苦。
13、生与死,我和世界,我是谁,今天简要阐述了这三个哲学命题。
14、当我把自己放下了,当我把别人放在第1位,我发现,每一个刹那都像是永恒一样,充满着光芒。
15、然而,读懂了哲学家们的“前世今生”,王东岳也比普通人更拿得起,放得下。
16、理性可以在哲学中建构,亦可以在哲学中破坏掉,探索的真理往往被发现毫无价值,至善和崇高的理性甚至成为人欲望的衍生品。在这样巨大的破坏力下,人不再成为有完美人格的创造者,一代又一代的先贤印下的真理,在逻辑、在怀疑、在上帝已死的注视下,甚至成为一堆废纸。
17、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孔子,在某方面是“浅薄”的……
18、雅斯贝尔斯曾经感叹“人们草草阅读,只知道追求简短的能快速获得知识的、又很快速遗忘的那些讯息,而不能去读那些能引起反思的东西”,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
19、1)第一轮侧重于语言层面的讲解,详细讲解了词句的妙用,而第二轮侧重于讲解书中的段落大意和相应的哲学精神;
20、采访这天,孙周兴一身深蓝衬衫牛仔裤,一件皮衣外套。常戴的白色贝雷帽,压过眉梢。单眼皮和眼角向下耷拉,躺在阴影里,略一严肃,似有睥睨万物的神气。帽子遮掩下的头发,同胡茬一般短,灰白相间如两块山水相隔的盐碱地,又为他素有的粗犷加上一分。
21、愿普天下的老百姓都能放下包袱,轻松上阵,学习和掌握好哲学,让它能更好的为我们服务,让我们尽快提高智能,成为不被“高贵者”愚弄的社会的真正主人!
22、3“哲学让我遇到了一群差异性太大的人以至于无法结识朋友不得不为了学业沉浸于不容易的阅读中。”
23、之前每当我的烦恼把我折磨的不行的时候我就抽烟。一根接一根地抽,我非常的痛苦,郁闷孤独,我感觉身边没有人能懂我。
24、在学习哲学的天资上,男人和女人各有所长,平分秋色。
25、他两年前出版的一本解读尼采思想的专著,被他取名为《未来哲学序曲》,副标题是“尼采与后形而上学”。他希望接着尼采来思考未来。
26、*这个彩蛋part是源于涛涛老师自己。。。
27、以前呢,我发现我没有爱,我没有真正的爱,我只爱我的书本,爱那些遥不可及的大师们,爱我自己的表现,爱别人对我的崇拜,爱人家对我的赞美,这不是真正的爱,我没有去爱过别人,甚至我的家人,我没有真正的爱他们,因为我没有为他们做过什么。
28、大学选修哲学课,就像强迫小学生学微积分,复杂且枯燥。
29、明白了上面两点,才可以谈经典阅读的意义和价值。经典阅读当然全然不同于我上面讲的“悦读”或“浅阅读”,因为它有对人类普遍性和本源性问题的热切关注,可以帮助人了解世界,关照自我,扎扎实实地给人提供高层次的精神养料。
30、前年辞去院长职务,孙周兴慢慢淡出体制,时至今日,他的焦虑更多源于对未来技术的不可知。“海德格尔所谓‘既惊恐又畏惧的压抑’,以及更后来的所谓‘泰然任之’,也是一个指向阴沉莫测的时代境况的诉求,呼吁着思想之重量与生存之定力。”由此,孙周兴呼吁“一种沉潜稳重的思想姿态”,“为的是告别,为的是期备。”
31、基于这样的事实,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下,作为知识之王的哲学经典,尤其应该被大家所重视。一个没有读过哲学的人,很容易沦为一个事务主义者,很容易沦为一个婆婆妈妈的人。因为哲学是以小搏大的,它不一定关注细节。所有的细节在它这儿都熔炼成了它言说的背景,而它想告诉你的只是真理。所以,千万不要觉得康德、黑格尔与自己无关。
32、他说:实话和你说我懂的道理都是思维层面,讲课还行,放在生活中我一样都用不了。可以说没啥用。
33、此外,每次会议,都要出铅印的简报,一两天就必须出一份,大会发言,各个小组讨论的情况,比较有意思的发言,都要刊登。与会者也可以主动些一些简短的的文字在简报上刊登。庐山上,找不到有资格印内部文件的印刷厂,每天都要下山送到《九江日报》社去印。负责此事的学会秘书长沈少周先生,往返奔波,苦不堪言。一介书生,不懂政治,搞不明白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力气搞这个简报。后来,慢慢地才知道,简报还要及时送给上级机关,领导要及时把控会议的进程。这足以体现高层对会议的重视,意味着把现代西方哲学的开放,当作一件要事来办的。规格还体现在各地对会议的接待上,每次都安排了旅游。太原会议期间,不但去了晋祠还远赴最高领导的故乡。会后,一大批与会者,浩浩荡荡地去了大同,有机会参观尚未开放的华严寺,还住进了接待法国总统蓬皮杜时匆匆建起来的宾馆。我们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看不懂房间里的现代化设施,闹了些笑话。
34、马克思、恩格斯是灌输到我脑子里最深刻的名字,什么马克思主义,真正理解的人怕是没有几个,反正我是没深入理解,估计和我一样的大有人在。
35、最近他更感兴趣于尼采的惊人预言:“末人”(最后的人)是对进入技术工业的自然人类之本质的规定,他们被量化、规划、计算,“超人”则是关于未来新人的天才般的预感,他们引导人类文明的方向,重新回归自然。两者之间纠缠着自然与技术的二重性运动,寻找新的平衡。
36、“为什么人文学者对今天的技术时代没有反应?”孙周兴转而体恤当今学人,“学哲学的人实际上已经放弃了利益的要求,如果连做学术的尊严都没有,那他连最初的梦想都没了,看到的都是虚伪和肮脏。如果整个社会都处于虚假中,大家就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判断一个事物,我们就处于傻逼状态,和今天的技术现实格格不入。”
37、1“以后怎么吃饭?”“你能养得起你爸妈么?”“你对得起这么多年的教育么?”“哲学都是考不上学的人才学的,都是些诡辩,不要学哲学”“哲学不都已经研究得差不多了吗?还学它干嘛?”“你脑子是不是有问题?学哲学干什么?”我感受到了满满的恶意但是这无法阻挡我来学哲学的坚定意志!”
38、有人说,我们不能更多地看到这个世界的美,是因为我们没有时间、精力,或者没钱,其实这些都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因为我们常常受到现实生活的种种限制,没有获得了解世界的能力与方法。而经典阅读能帮助我们确立这种能力和方法,所以它才被人称为“心灵的探险”或“灵魂的壮游”。现在大家条件都好了,出国旅游不是一件难事。比如想去伦敦,办好签证,买一张机票就可以走了。
39、事实上,很多哲学问题,我们或多或少都考虑过。爱默生就说过,每次聆听哲学家的思想,都有一种奇异的似曾相识感,仿佛在充满幻想和时间的青少年时代,我们年轻的头脑中也曾出现这些声音,只不过当时的我们没有能力也没有勇气表达出来罢了。
40、可能每个对哲学有一点了解的人都会听过苏格拉底的一句话:哲学家不是无所不知,相反,哲学家知道自己无知。
41、 每学期导师下午茶抓随机位数同学去咖啡店
42、佛家用语“方便法门”分为:方法和便法。方法是走正道,便法是走捷径。我们目前学习哲学的故事,学英语就属于方法,学哲学就属于便法。
43、兰云|如父、如师、如友,岁月悠悠忆元化先生(“一个人的40年”专栏之七)
44、第三个答案,我完全无力。我随命运起伏颠簸,只能等待,祈祷,享受或忍受,我时而是命运的宠儿,时而又是弃儿,由TA翻弄股掌之间,可我也没有任何办法,也许这就是人生吧,我无能为力的人生。
45、可是我学佛后,我才发现,正是这个自我,正是我太关注这个自我,才使得这些烦恼痛苦来折磨我,我决定不给他们这些机会,我要把这个自我全部放掉,全部化空。
46、但有时候,这的确会带来一些问题。尤其是自从我加入友邻优课的怀抱,开始跟随夏老师一起读那本威尔·杜兰特编写的《哲学的故事》以后。
47、而我们周围的世界却总是捉摸不定、混乱无序,令人困惑,令人畏惧,远不是我们所能把握的。
48、历时六年,30卷《海德格尔文集》于今年6月正式出版,中文世界海德格尔研究终于有了完备的文献积累,主编孙周兴居功至伟。“孙译海德格尔”独树一帜,自上世纪90年代起便深刻影响中国知识界。而他并未止步于此,循着现象学的脉络,转向尼采研究,艺术哲学、技术哲学多点开花,探望未知的未来世纪。在象牙塔内,他用规则保障学术自由,用行动捍卫学术尊严,创造着这个时代宝贵的精神财富。
49、当一个人退无可退之地即为他的安身立命之所,我们不要抱怨自己的挫折,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恰恰是你的人生哲学在引导着你前进。
50、他能打破你原有的认知边界,用新结构的力量,让你的思想丰满起来,带来真正的洞见,打开一个更大的生存空间。
51、“国人还是脱不了农民腔,现在不少人说西方完了,马上轮到我们中国人了,只有儒家能救世界了。不能这样想的。现在文化现实依然是欧洲科学文明决定。正是因为他们的主导性,当代思想才说要寻找多样性,在科技工业之外开辟新的思想可能性,因而关注东方。这个时代需要多元思想,我们也应该采取开放的姿态。”
52、与会的有一大批生面孔,后来知道,他们来自京城的各大报刊和出版社,地方上编辑、记者、老总也不少。我同室的就是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副总编,楼下住的是《红旗》的编辑严长贵。老专家反倒不多。才气横溢,能言善辩在前两次会议上非常活跃的学会理事王守昌,尽管与会,却在讨论会上见不到他的身影。后来才知道,原来东道主点名不许他发声,学会秘书长就天天陪他散步,做他工作。
53、令人宽慰的是,闭幕会上的总结报告,也比较平和。强调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研究工作还刚刚开始,要深入到各个流派思想的内部进行考察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内在的批判。也需要研究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内在规律,研究者需要“从自己研究的流派中杀出来”,这样才能做出有说服力的批判。
54、第二个答案,我部分参与。这个答案应该是大部分人的投票,即我的意志,想法是有用的,但是有很多我改变不了的事实,尽人事,看天命吧。
55、我们不能因现实世界的丑陋,而作为一个我们也可以丑陋的活着的借口。
56、也正是这篇文章,开启了孙周兴与熊先生的通信。孙周兴发狠自学德语,考上浙大哲学硕士,毕业论文解读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熊先生只用了一句话评阅,表示“足供论文得以通过”,私下却来信指出几处十分细微、不易发现的错讹。孙周兴论文中提到一本海氏遗著,以为尚未整理出版,80高龄的熊先生亲自跑去复印给他寄去。
57、堂吉诃德面对的风车,正在加速度膨胀。艺术和神秘,遂成最后的堡垒。
58、一个人可以不被全世界理解都无所谓,因为你不懂我,我不怪你,可是遇到一个难得的知己,可以做到“士为知己者死”,这很正常,所以说人生不要贪求多少人懂你,一个人一样可以像一支队伍,浩浩荡荡地活出自己。
59、动画片《海尔兄弟》的主题曲唱出了我们的困惑:
60、听1年:你的知识储备达到巅峰,涉猎广泛、谈吐自然,格局和视野轻松超越同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