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卡尔维诺代表作(摘抄好句64句)

卡尔维诺代表作(摘抄好句64句)

卡尔维诺代表作

1、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它们的最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它们的人,它们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卡尔维诺代表作)。

2、  (61):他背过身来与人们拥抱。常常在想人与人交往的时候,最美的是中间那段距离。我们在对方心中的映射好像是光的传播,它波光粼粼地晕开在眼前,我们便随着扭曲了的物象,对自己的想象坚定不移。在树上的柯希莫与地上的人们如此和谐地生活,是要感谢叶子从枝头落到树底的这段距离。因为这两头连着的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彼此遥远所以彼此安详。我以为这是“只有先与人疏离,才能最终与他们在一起”的含义。--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

3、她笑了,温和地说:"下次吧,下次我们再遇上,就约定一下,好不好?"

4、  (38):城市就像梦境,是希望与畏惧建成的,尽管她的故事线索是隐含的,组合规律是荒谬的,透视感是骗人的,并且每件事物中都隐藏着另外一件。对于一座城市,你所喜欢的不在于七个或是七十个奇景,而在于她对你提的问题所给予的答复。或者在于她能提出迫使你回答的问题,就像底比斯通过斯芬克斯之口提问一样。--伊塔洛·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5、  (78):这队孪生的城市并不相同,因为在瓦尔德拉达出现或发生的一切都不是对称的:每个面孔和姿态,在镜子里都有相对应的面孔和姿态,但是每个点都是颠倒了的。两个瓦尔德拉达相互依存,目光相接,却互不相爱。--伊塔罗·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6、  (121):当我所在的环境让我自以为是隐形人时,我觉得无比自在。--卡尔维诺《巴黎隐士》

7、  (69):死亡是,你加上这个世界再减去你。--卡尔维诺

8、  (73):帕梅拉,这就是做半个人的好处:理解世界上每个人由于自我不完整而感到的痛苦,理解每一事物由于自身不完全而形成的缺陷。我过去是完整的,那时我还不明白这些道理,我走在遍地的痛苦和伤痕之中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一个完整的人不敢相信这样的事实。帕梅拉,不仅我一个人是被撕裂的和残缺不全的,你也是,大家都是。我现在怀有我从前完整时不曾体验过的仁爱之心:对世界上的一切残缺不全和不足都抱以同情。帕梅拉,如果你同我在一起,你将会忍受众人的缺点,并且学会在疗救众人的伤病的同时医治自己。--伊塔洛·卡尔维诺《卡尔维诺文集》

9、  (54):而她在说:“你不认为爱情是绝对的献身,放弃自己……”而他却说:“如果不感到自身充满力量,就不可能有爱情。--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

10、  (25):“有时一个人自认不完整,只是他还年轻”--我们都是由不完整在寻找自我完整的过程:最初的自我分裂--自我否定--自我斗争,直到最后,自我和平,这就是我们整个人生。--伊塔洛·卡尔维诺《分成两半的子爵》

11、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把现在的噪音调校成一种背景轻音,而这种背景轻音是经典作品的存在不可或缺的。

12、本文选自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第一篇章。《为什么读经典》是卡尔维诺评论31位经典作家及其作品的著作,蕴含卡尔维诺对文学的态度和对文学流派的独到看法,是进入经典世界最好的入门书之一。卡尔维诺说:“经典是这样一种著作,它永远不会完结它所要述说的东西。”

13、  (46):在路过而不进城的人眼里,城市是一种模样;在困守于城里而不出来的人眼里,她又是另一种模样;人们初次抵达的时候,城市是一种模样,而永远离别的时候,她又是另一种模样。每个城市都该有自己的名字。--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14、  (92):这种年岁的人还不懂得区别善恶是非,一切感情全都处于模糊的冲动状态;这种年岁的人热爱生活。对于每一次新的经验,哪怕是残酷的死亡经验,也急不可耐--伊塔洛·卡尔维诺《分成两半的子爵》

15、  (105):可是船队已经消失在海平线以下。我留在这里,留在我们这个充满责任与磷火的世界上了--责任与磷火,分别代表着什么?我个人的理解,责任就是我们作为社会人不可推脱面对的种种,家庭,事业,道德等等。而磷火就是每个人心中真正的自我,渴望自由、燃烧、释放,甚至毁灭。而我们就在这两者之间寻求平衡。--伊塔洛·卡尔维诺《分成两半的子爵》

16、在外面过了一夜,她并不内疚,良心上没什么过不去的。因为在最后的关头她记住了夫妻间的责任,抗拒了诱惑,保住了贞洁。尽管如此,她还算是纯洁的吗?

17、  (81):“夜幕垂降。面罩的空格之后的脸不大看得清楚了。在这场经年不息的战争中,每个人的任何一句语言,任何一个举动,以至一切作为,别人都可以预料得到,每一场战斗,每一次拼杀,也总是按着那么些常规进行,因而今天大家就已知明日谁将克敌制胜,谁将一败涂地,谁是英雄,谁是懦夫,谁可能被刺穿腑脏,谁可能坠马落地而逃。夜晚,工匠们借着火把的光亮,在胸甲上敲敲打打,损坏之处总是一些固定不变的老部位。”--卡尔维诺《不存在的骑士》

18、真没想到大门还锁着,而她却没有钥匙。就是因为没带钥匙她才在外面过夜的。下午出去的时候,她原想着要回来吃晚饭,就没去拿钥匙,可那些久违的朋友硬是拖住不让走,在这家吃饭,又到那家跳舞,一帮人一直闹到半夜两点,这时候再想起没带钥匙还有什么意义呢?当然,她心里也有点儿爱上了其中的一个小伙子,就是福奈罗,不过也就是有点儿爱他,不太多,也不太少。

19、  (88):“铠甲,他们的等级和姓氏的凭证,记载着他们的功勋、才能、价值,竟在那里蜕变成一张皮,变成一堆废铁;而人呢,在一旁打呼噜,脸挤压在枕头上,一道涎水从张开着的口里流出。”--卡尔维诺《不存在的骑士》

20、黄昏的御花园,暮年的蒙古大帝忽必烈凝神倾听来自威尼斯的青年旅者马可·波罗讲述他旅途中的城市。五十五座城市,十一个萦绕在每座城市上的主题,事关人类生存的所有命题。城市汲取着记忆,奴役着欲望,承载着梦境,凝聚着人们生活于其中的故事。

21、基于这个理由,一个人的成年生活应有一段时间用于重新发现我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最重要作品。即使这些书依然如故(其实它们也随着历史角度的转换而改变),我们肯定已经改变了,因此后来这次接触也就是全新的。所以,我们用动词“读”或动词“重读”也就不真的那么重要。

22、代表反复的“重”,放在动词“读”之前,对某些耻于承认未读过某部名著的人来说,可能代表着一种小小的虚伪。为了让他们放心,只要指出这点就够了,也即无论一个人在性格形成期阅读多么广泛,总还会有众多的重要作品未读。

23、  (94):如果能够将一切东西都一劈为二的话,那么人人都可以摆脱他那愚蠢的完整概念的束缚了。我原来是完整的人。那时什么东西在我看来都是自然而混乱的,像空气一样简单。我以为什么都已看清,其实只看到皮毛而已。假如你将变成你自己的一半的话,孩子,我祝愿你如此,你便会了解用整个头脑的普通智力所不能了解的东西。你虽然失去了你自己和世界的一半,但是留下的这一半将是千倍的深刻和珍贵。你也将会愿意一切东西都如你所想的那样变成半个,因为美好、智慧、正义只存在于被破坏之后。--伊塔洛·卡尔维诺《卡尔维诺文集》

24、一部经典作品不一定要教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有时候我们在一部经典作品中发现我们已知道或总以为我们已知道的东西,却没有料到那个经典文本早就说了(或那个想法与那个文本有一种特殊联系)。这种发现同时也是非常令人满足的意外,例如当我们弄清楚一个想法的来源,或它与某个文本的联系,或谁先说了,我们总会有这种感觉。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定义:

25、我快要拐到广场的时候,我想我还听到有声音在叫:“特-丽-莎!”

26、她走进咖啡馆,里边的凳子还叠放在桌上,地下有一些锯木屑,只有老板一个人坐在柜台里。虽然这么早光顾,她也并不觉得有什么可心虚的。谁会往那方面去猜想她呢?她可能喜欢早起;可能要去赶火车;也可能刚下火车。没人会知道她在外面过夜的。这样想着,她高兴起来。

27、"那么我们俩呢?是还没上床,还是已经起床了?""那又怎么样呢?"她用一种看穿了一切因而并不想逗乐的口吻回答。她早就看出来了,这家伙是个夜猫子。

28、"我吗?当然还没有睡觉。一贯如此。"他急忙说明:"怎么,你没看出来?"他干笑了一下,像演戏一样,用一种心不在焉的语气说道:"是啊,阳光驱赶着我,我就要像蝙蝠一样藏进深洞里了。我一直在寻找这样一种女人,她们……"斯苔芳妮娅不再理他,站起身,走出了咖啡馆,她想看看大门是否已经开了,但还是没有,仍然锁得紧紧的。他也跟了出来,见斯苔芳妮娅又折回头进了咖啡馆,也想再跟进去,犹豫了一下,终于泄了气,干咳几下,走了。

29、  (31):“他追寻的东西永远在前方,而且,即使是过去的事,那过去也随着他的旅程逐渐改变,因为旅人的过去是随着他所走的路径而改变的:这不是指每过一天就增添一天的那种最近的过去,是指更遥远的过去。每次抵达一个新城市,旅人都会再度发现一段自己不知道的过去:你不复存在的故我或者你已经失去主权的东西,这变异的感觉埋伏在无主的异地守候你。”--伊塔洛·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30、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哪怕与之格格不入的现在占统治地位,它也坚持成为一种背景噪音。

31、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

32、  (84):我早就确信完美只能是部分的与偶然,因此无需苦苦追求,当事物解体时事物的真实实质自己会显露出来。--伊塔洛·卡尔维诺《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33、  (70):那是大自然的手笔,从一点开始不断添枝加叶,这同我让它一页页跑下去的这条墨水线一样,充满了划叉、涂改、大块墨渍、污点、空白,有时候撒成浅淡的大颗粒,有时候聚集成一片密密麻麻的小符号,细如微小的种籽,忽而画圈圈,忽而画分叉符,忽而把几个句子勾连在一个方框里,周围配上叶片似的或乌云似的墨迹,接着全部连结起来,然后又开始盘绕纠缠着往前跑、往前跑。纠结解开了、线拉直了,最后把理想、梦想挽成一串无意义的话语,这就算写完了。--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

34、  (101):皇帝来了,一帮戴三角帽的高级军官和外交官们前呼后拥,象是一些二桅小帆船在前后颠簸。时间已是正午,拿破仑抬头从树的枝叶中向柯希莫望去,太阳光射进他的眼里。他开始同柯希莫就他的处境扯了几句:“我很了解您,公民......”他用手遮太阳光,“......在森林里......”他往旁边跳开一点,避开阳光对眼睛的直射,“在我们绿油油的大树干之间......”他往旁边再跳开一点,因为在柯希莫点头表示同意时,阳光重新照在他身上。--伊塔洛·卡尔维诺《我们的祖先》

35、"是吗?"猎人这会儿才注意地看了看她,突然发现刚才自己这么热切地谈论狩猎,只是由于有她在旁边听着。这么一想,他有点明白了,也许自己一直要寻找的快乐是些别的东西,狩猎并不能给他带来的。他像是努力地要说点什么,又找不到合适的话题:"真的,天气这么好,空气又干燥,又新鲜,猎狗肯定会很卖力。"他喝完咖啡,付过钱。猎狗早就下了台阶,只想拉着主人快点离开。而他仍然站在那儿,犹豫了一下,笨拙地说:"姑娘,你,你想不想一起去?"

36、  (87):因此,伊西多拉便是他梦中的城市,但只有一点不同。在梦中的城市里,他正值青春,而到达伊西多拉时,他以年老。广场上有一堵墙,老人们倚坐在那里看着过往的年轻人;他和这些老人并坐在一起。当初的欲望已是记忆。--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37、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

38、  (20):记忆既不是短暂易散的云雾,也不是干爽的透明,而是烧焦的生灵在城市表面结成的痂,是浸透了不再流动的生命液体的海绵,是过去、现在与未来混合而成的果酱,把运动中的存在给钙化封存起来:这才是你在旅行终点的发现。--伊塔洛·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39、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我们以前读过的东西的书。

40、  (90):“青年总是这样追逐着少女。真是对她的爱情在推动着他吗?或许首先不是爱情本身,他是在追求只有女人才能给予的自我存在的确实感吧。”--卡尔维诺《不存在的骑士》

41、斯苔芳妮娅早上6点才急匆匆地赶回家,这可是第一次。

42、读一部经典作品还一定会令我们感到意外,当我们拿它与我们以前所想像的它比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要一再推荐读第一手文本,尽量避免二手书目、评论和其他解释。中学和大学都应加强这样一个想法,也即任何一本讨论另一本书的书,所说的都永远比不上被讨论的书;然而他们竭尽全力要让学生相信的,事实上恰恰相反。这里存在一种流行很广的价值的逆转,即是说,导言、批评机器和书目被用得像烟幕,遮蔽了文本在没有中间人的情况下必须说和只能说的东西--而中间人总是宣称他们所知比文本自身还多。因此,我们可以总结:

43、于是,我们不妨可以提供这样一种角度:树先生,其实状写的是农村边缘人言说的无能,一种失语的境地。

44、她孤零零地站在紧锁的门外,街上空无一人。早晨的阳光异乎寻常地明亮,似乎有人用放大镜把这条街弄得格外清晰。

45、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我们以前读过的东西的书。

46、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不断让周围制造一团批评话语的尘雾会,却总是把那些微粒抖掉。

47、  (16):谁想看清尘世就应同它保持必要的距离。--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

48、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个名称,它用于形容任何一本表现整个宇宙的书,一本与古代护身符不相上下的书。

49、  (4):时间流逝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感觉和思想稳定下来,成熟起来,摆脱一切急躁或者须臾的偶然变化。--卡尔维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

50、所以,我们用动词"读"或动词"重读"也就不真的那么重要。事实上我们可以说:

51、脾气不好的读者很可能会扔掉,但是懂得卡尔维诺套路的读者,则在一旁高深莫测地微微一笑。卡尔维诺像调笑而却极为认真地说过“我真想写一部小说,它只是一个开头,或者说,它在故事展开的全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开头时的那种魅力。”

52、一定是还有人留在那儿继续叫。有些人很顽固。

53、  (112):当村子的栅栏门在她背后关上时,小提琴开始奏乐。--卡尔维诺

54、  (85):我相信精神,相信精神在不停地与它自己对话。我觉得它是通过我这双阅读禁书的眼睛在与它自己对话。……精神并不需要广大读者来证实它的存在,它可以自由自在地生存于人们看不见的黑暗之中,生存于阴谋家的阴谋、警察的秘密活动以及它们二者之间的联系之中。--伊塔洛·卡尔维诺《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55、  (104):如果能够将一切东西一劈为二的话,那么从都可以摆脱他那愚蠢的完整概念的束缚了。我原是完整的人。那里什么东西在我看来都是自然而混乱的,像空气一样简单。我以为什么都以看清,其实只看到皮毛而已。假如你将变成你自己一半的话,孩子,我祝愿你如此,你便会了解用整个头脑的普通智力所不能了解的东西。你虽然失去了你自己和世界的一半,你是留下的这一半将是千倍的深刻和珍贵。--伊塔洛·卡尔维诺《分成两半的子爵》

56、  (14):读书是个孤独的行为,她把书当做牡蛎的贝壳,钻在书里就像牡蛎躲在贝壳里一样安全。这间屋子被密密麻麻的书页包裹着,就像在密林之中树叶占据了所有空间一样。--卡尔维诺《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57、读一部经典作品还一定会令我们感到意外,当我们拿它与我们以前所想像的它比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要一再推荐读第一手文本,尽量避免二手书目、评论和其他解释。中学和大学都应加强这样一个想法,也即任何一本讨论另一本书的书,所说的都永远比不上被讨论的书;然而他们竭尽全力要让学生相信的,事实上恰恰相反。这里存在一种流行很广的价值的逆转,即是说,导言、批评机器和书目被用得像烟幕,遮蔽了文本在没有中间人的情况下必须说和只能说的东西——而中间人总是宣称他们所知比文本自身还多。

58、"你的"经典作品是这样一本书,它使你不能对它保持不闻不问,它帮助你在与它的关系中甚至在反对它的过程中确立你自己。

59、  (43):“究竟是什么东西能够使人们闭上眼睛,失去自我感觉,沉入数小时的时间空洞之中,然后醒过来,找回与从前相同的自我,重新链接起自己的生命之绳,阿吉鲁尔夫无法知晓其中的奥秘。”--卡尔维诺《不存在的骑士》

60、  (116):“我应当把这位马夫也看成同我一样的人吗?古尔杜鲁连他自己是否存在都不明白。”“他也能学会的,我们过去也不懂得应当怎样生活在世界上,也是边生活边学会。”--伊塔洛·卡尔维诺《卡尔维诺文集》

61、"要是我也能十点钟上班的话,那我肯定要睡到九点三刻。"老板感叹地说。

62、  (108):由于他认为技巧就是事物的实质,所以作者只要能够发明一套完善的技巧,便能与一切事物等同起来。--伊塔洛·卡尔维诺《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63、"我也喜欢多睡一会,但是,当人们还在沉睡的时候,在那儿,吸引我的是一种强烈的……""我能理解。"斯苔芳妮娅接过话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