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孔子论语十二章89句集锦

孔子论语十二章89句集锦

孔子论语十二章

1、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2、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孔子论语十二章)。

3、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4、  第四章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5、寓意: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地提高我们的自我修养。

6、什么样的人是小人?什么样的人可称得上君子?谁的脸上也没有贴上标签,似乎让你难以判断。实际上,君子与小人行为方式的对比有时极为鲜明。比如,有的人为利人不惜损己,有人则是“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有的人对于:成人之美”的事不亦乐乎,有的人则对“成人之恶”的事趋之若骛……

7、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8、子曰:"君子利于义,小人利于利。"

9、译文: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10、此作品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11、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12、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4、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②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yì)(现山东曲阜)人。 ③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 ④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悦” ,愉快。 ⑤愠(yùn):生气,发怒。 ⑥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⑦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15、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为师矣。”(《为政》)

16、译文:孔子说:“知道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7、寓意:时间紧迫,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18、译文:孔子说:“好啊,回了!一筐饭,一瓢饮,在陋巷,人不能忍受这种忧虑,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好啊,回了!”

19、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20、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2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22、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3、意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实的人交友,同见识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同表明老实而心术不正的人交友,同善于谀奉承德人交友,同善于花言巧语而胸无实学的人交友,是有害的。”)

24、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坦荡荡”孔子给出的答案是“不忧不惧”、内省不疚”。相反,“常戚戚”的小人则不得不为自己的所做所为担惊受怕,忧虑不已。

25、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26、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27、子夏曰:“博学而笃①志,切问而近思②,仁③在其中矣。”(《子张》)

28、寓意:学习方法不仅要强调“温故而知新”,而且要强调“知新”和新旧知识的融合。

2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31、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2、寓意:学者们十分重视道德修养,注重查清和填补空白,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最好。

33、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3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35、译文: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爱在里面了。”

36、寓意:我们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愿意学习,生活在贫困和满足中。不管我们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我们都应该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

37、译文:孔子说:“饭疏食饮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8、可见,诸葛亮的“通才”不是仅仅限于书本,也不局限于某一专业和领域,而是百事皆学皆通,这给我们的现代教育带来很好的借鉴,这就是教师不要以“应试教育”来束缚学生的思维,要多多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向大自然索取知识,才能使自己学到登山涉海的本领。

39、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40、关于交友和与人相处,孔子还有一句名言:道不同步相为谋。

41、注释:①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42、  第五章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43、寓意:每个人都应该有雄心壮志,坚定信念,坚持不懈。

4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45、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6、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47、译文:孔子站在河边上说:“过去的如此夫,日夜不停地流去。”

4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9、寓意:学习方法不仅要强调“温故而知新”,而且要强调“知新”和新旧知识的融合。

50、注释:①川:河,河流。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逝,流逝。斯,这,指河水。舍,舍弃。

5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①。择其善者②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52、寓意: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不仅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学习别人的弱点,反省自己是否有类似的问题。

5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54、译文:孔子说:“三人行,其中必定有可以为我所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良的方面学习它,对那些不良的方面则加以改正。”

55、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5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57、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58、注释: ①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②者:代词,……的人。

59、注释:①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②殆(dà i),有害。

60、译文: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到四十岁,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到五十岁,懂得世事发展的自然规律,到六十岁,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对待听到的一切,到七十岁,可以从心到身自由运作,而又不越出应有的规矩。”

6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6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6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4、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5、“文”是指诗书礼乐等外在的文饰,它可以让人知识广博、情趣高雅。

66、“文质彬彬”是现在常用的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文静而有修养。很多人可能没有想到,这个成语也来自《论语》来自孔子的创造,而且是被孔子作为做人的一种境界提出来的。

67、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6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9、子曰:"朝闻道,夕可死矣。"

70、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7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者,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72、“质”在这里是指忠信孝悌等内在品质,是一个人最根本的东西。一个重质的人表现出“木、讷、刚、毅”的特点,有他品行敦厚、坚持原则的优点。

73、《论语》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

74、译文:孔子说:“三军可夺帅啊,男子汉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75、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76、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77、寓意:学者们十分重视道德修养,注重查清和填补空白,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最好。

78、 ——《八佾》

7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0、寓意: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地提高我们的自我修养。

81、译文:孔子说:“三人行,其中必定有可以为我所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良的方面学习它,对那些不良的方面则加以改正。”

8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83、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84、自古以来的圣贤都认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宽以待人,则不但可以赢得尊敬和友谊,还能尽量不得罪人。

8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86、子曰:“知之①者②不如好③之者,好之者不如乐④之者。” (《雍也》)

87、回:即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88、孔子在河岸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