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
1、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3、☞初中语文必须会背的180个文言文实词!学霸都在偷偷背(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
4、在《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 ”,还可以“ , ; 。”
5、☞预习|2020春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教案、单元检测、同步练习、期中期末试卷等材料)整理完毕,免费下载
6、译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意思du是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zhi,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dao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7、生活中表达既善于从正面学习,又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两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设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深入理解这句话的内容。应注意的是,孔子用这句话给“恕”字下定义,其中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9、A、同样在世为人,品行高低各不相同。B、同样是人,种类不一样。 C、同样是人,类别不整齐。
10、☞寒假预习|2020年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汇总(全)
11、在《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了要求: ,他认为君子做事要敏捷、迅速,但说话要谨慎。
12、战国时,商鞅主张变法,为使人们信任新法,他采用了一个措施,这个措施是( )
13、子曰:“学而(表转折)不思则罔(迷惑),思而(表转折)不学则殆(有害)。划分句子停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5、一箪食(dān) 曲肱而枕之(ɡōnɡ)
16、(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
17、☞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可下载)
18、在《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_________________”,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
19、在《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0、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21、A、大声骂着说:“哪个死种的铅笔,怎么放在我的抽屉里?”B、管他哪个的铅笔,算我的了。C、轻声对同桌说:“这是你要找的铅笔吗?”
22、(18)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23、译文: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荣华富贵,对我而言就如同天上的浮云,毫无意义。
24、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 ?
25、(10)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分别是: 。
26、(9)在《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 ”,而能够持之以恒是因为“ ”。
27、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28、背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2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3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31、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反省: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学而》)
32、背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3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4、文中阐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例如,无论是贤达的人还是不贤达的人,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用孔子的话说就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5、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36、A、品德上有缺欠,会让自己感到羞愧。B、父母的品德上有缺欠,会感到羞愧。
37、背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38、子曰:“ ,可以为师矣。”《为政》
39、(13)在《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 。”
40、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41、☞预习|2020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教案、单元检测、同步练习、期中期末试卷等材料)整理完毕,免费下载
42、(11)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3、☞人教版初中英语7-9年级上下册英语单词课文朗读汇总
44、第一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将学习乐趣。第三句讲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不断温习,(知识)方能牢固,学习之乐;志同道合的人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45、☞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常考题+答题模板,建议提前掌握!
46、请选出与经文“非圣书,屏勿视”相吻合的名句。
47、(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4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50、在《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了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他认为君子做事要敏捷、迅速,但说话要谨慎。
51、《论语》一书,对后世的思想和学术影响至深,在汉代已被视为辅翼《五经》的传或记,汉文帝时列于学官,东汉时被尊为经,从此,《论语》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成为言行是非的标准,甚至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赞誉。《论语》在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心理状态和民族性格的铸造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司马迁有言:“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52、(7)在《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4、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5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5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5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58、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
59、子曰:“贤哉,回也! , ,人不堪其忧, 。贤哉,回也!”《雍也》
60、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逝者如斯;择善而从;箪食瓢饮。
61、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2、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d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正如《论语•为政》中所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64、在《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 , ”,意思是还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
6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