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ppt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十二章ppt)。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5、处世方法:坚守自己的信念,绝不因暴力或穷困或改变。
6、 第四章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7、这一章从表面上来看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学习的方法、交友的原则及与人交往的态度。
8、(3) 结合自己生活,通过自编故事,说出自己对各章的理解。
9、第三句讲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人不知”,“不知”什么呢?没有说出来,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君子”在《论语》一书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道德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在这句话里,可取前义。
10、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
11、参考书目:《论语》、《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家语》
12、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切,恳切。近,当前。其,这。而,表并列,可以译为“并且”。
15、第一句讲学习的方法。“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习”引申为“实习”“练习”“温习”“复习”。这类字眼要懂得活解。第二句讲学习的乐趣。这句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的,所以“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1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7、传不习乎(传: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1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9、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20、译文: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21、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2、zǐyuē:“wúshíyǒuwǔérzhìyúxué,sānshíérlì,sìshíérbúhuò,wǔshíérzhītiānmìng,liùshíérěrshùn,qīshíércóngxīnsuǒyù,búyújǔ。”《wéizhèng》
2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24、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25、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26、译文:好啊,回了!一筐饭,一瓢饮,在陋巷,人不能忍受这种忧虑,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好啊,回了!
27、译文: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28、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29、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30、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3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3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33、译文:子夏说,一个人知识要渊博更要有坚定的意志,多听多问还要切近平实的思想。做到这两点,仁这个学问的中心就有了。《论语》简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是由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编辑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通行本《论语》全文共20篇。《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34、于是人们自然就想到去请教以博学多识著称的孔子,没想到孔子见到这头已死的异兽时竟然流下了眼泪。他说,这是麒麟啊,这原本是在太平盛世出现的异兽,怎能出现在这样的乱世之中,并且惨死在猎人之手呢?于是,他唱起了一首悲伤的歌曲:“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
3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36、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核心是“仁”、“礼”、“义”。《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37、那么如何“正己”呢?这需要时时警惕,事事用心,无时不心存敬畏之心,也就是《中庸》中所言的“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没有比幽暗之中更为显著的,没有比细微之处更为明显的,因此君子在独处时要谨慎啊)要做到时时警惕,自然要“学而时习之”,此处的“时”,朱熹释为“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而程颐释为“重习也”,均强调了学习不可中断。
3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3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1、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42、 (原文)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4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44、zǐxiàyuē:“bóxuéérdǔzhì,qiēwènérjìnsī,rénzàiqízhōngyǐ。”《zǐzhāng》
4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6、《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47、说明学习态度问题: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8、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49、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50、译文:孔子说:“三军可夺帅啊,男子汉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51、 第二章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
5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5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5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55、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56、译文:孔子站在河边上说:“过去的如此夫,日夜不停地流去。”
57、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58、(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59、“罔”就是陷阱,从篆文来看,人陷在罗网之中,没有一个缺口可以使自己逃出去,因此光学习不思考学习的意义,只能让自己被大量的知识缠绕起来,无法挣脱。
60、(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