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先生作品
1、·《中国当代艺术展》(曼哈顿·美国纽约1982)
2、木心先生在大陆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终于面世。这是我二十多年的心愿,今天,我的心愿实现了。
3、 1971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捕入狱,囚禁18个月。狱中,用写“坦白书”的纸笔写出了65万字的《狱中笔记》。 文革结束后平反,曾任上海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美化生活》期刊主编。1982年起,长居美国纽约,从事美术及文学创作。
4、1982年,我与木心先生在纽约结识,从此成为他的学生。二十四年来,我目睹先生持续书写大量散文、小说、诗、杂论;九十年代初,我与其他朋友听取先生开讲《世界文学史》课程,历时长达五年。课程结束后畅谈感想,我说:我可以想象不出国,但无法想象出国之后不曾结识木心先生。
5、读这部作品最大的感受就是感觉能和他面对面交流一样,能感受到他的思想是那么天马行空,书中他把他的的艺术思维发挥到了极致。
6、后来,他将手稿缝在棉裤里,偷偷带出监狱,交给朋友妥善保存,直到1991年,友人将手稿完整无缺交给在纽约的木心。可是,纸张被光阴侵蚀,字迹模糊不清,先生耐心辨认,只录出几篇散文《路人》《小流苏》《幸福》《谁能无所畏惧》等。
7、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能做的只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
8、朝拜先生的故居与美术馆是去年最大的收获,冥冥中也有其他在等着我。
9、 莫干山大雪,杭州总也下雪。夜十二时,竹秀睡着了……
10、这距离他19岁第一次在杭州举办画展,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
11、·《陈丹青版画展》(三木国际艺术·北京2010)
12、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2014年2月14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温故》第二辑纪念专号,首次发表木心的《海伯伯》(未完成)、《如是我灯(序)》。2016年开始,一系列特刊易名为《木心研究专号》,向有志于研究木心先生的读者朋友竭诚开放。依循过往的体例,专号共分三辑。作品《温故》《琼美卡随想录》《西班牙三棵树》等。
13、有学者曾经将我们的文化概括为四种传统。一是由清代上溯先秦的文化大统,二是五四传统,三是延安传统,四是“文化大革命”传统。假如我们承认“阅读习惯”也意味着“传统”的话,那么,我还要加上一个传统,即近二十多年以来的种种话语、文本所形成的阅读习惯——这五项传统的顺序并非平行并置,任由我们选择,而是在近百年来以一项传统逐渐颠覆、吃掉上一项传统的过程。逆向的回归有没有可能呢?这就是近年所谓“国学教育问题”争论不休的缘故,因为,在抵达所谓“国学”之前,我们先得跨越好几道不可能跨越的“新”传统。
14、没有散步到纽约的我,初次遇见先生,缘自几年前朋友圈的推文,接着是荧屏上的《从前慢》。先生的样貌看上去就是极为感人的,肖像扑面而来,深邃,让人难忘。读到木心先生的经历,诗文与绘画,瞬间沦陷,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啊。
15、《云雀叫了一整天》是2009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木心。该书由第一辑(诗歌)与第二辑(短句)组成,收入了《火车中的情诗》《女优的肖像》《伏尔加》等一百余首诗篇,逾百行木心式的精彩箴言。
16、木心先生于文革期间被捕入狱,所有作品皆被烧毁,三根手指惨遭折断。文革结束,又于1977年至1979年遭遇软禁,这是他二十年间第三次被限制人身自由。木心先生身为画家,是个局外的画家:作为作家,是个局外的作家。不管是文学还是绘画,他始终持一种局外人的态度,几乎没有人可以自觉做到这样。在国外居住二十几年重回故乡乌镇,故乡早已不是原来的故乡,物非人也非。
17、我们每个人的余生,都將在未完成的路上继续行走,各自觉悟。
18、出版作品600多万字,其中包括《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全传》、《宝贝当家》、《一个女孩的心灵史》、《调皮的日子》、《逃逃》、《小丫林晓梅》、《小香咕系列》和《会跳舞的向日葵》等50多部作品。作品先后50余次获得国内外大奖、10余次被改编成影视剧,10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课本,还有10多部作品出版了日文版、英文版、德文版、韩文版、荷兰文版等发行到海外。
19、 雪下大了。南国的下雪天不刮风。竹梢承雪而不动,村犬不吠。铜锣火铳不响;那是要到万不得已时才发作的。静极了,雪和虎爪一样着落无声。静极……静极……我也不发任何声息。就床,就床不过是把披在身上的棉被盖在身上。还是一味的冷。熄烛时,吹气这样响,只熄一枝。照片,在日记里,日记在锦盒中,锦盒在枕边——照片在日记里……
20、·《溪山清远·中国新绘画》(路易斯·布鲁恩基金会·英国伦敦2010)
21、 真正将木心带到大陆读者面前的,是画家陈丹青。陈丹青是木心的学生。1982年,陈丹青在纽约求学,在地铁上因为朋友介绍而认识木心。1989年,木心在纽约开设“世界文学史”课程,陈丹青听了五年,记了厚厚的五六本笔记。
22、全馆建筑坐北朝南,以修长的、高度现代的极简造型,跨越乌镇元宝湖水面,与水中倒影相伴随,成为乌镇西栅一道宁静而清俊的风景线。现任馆长为著名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家陈丹青先生担任。从2016年开始,这一系列特刊易名为《木心研究专号》,向有志于研究木心先生的读者朋友竭诚开放。依循过往的体例,专号共分三辑。
23、·《中国·德国当代艺术对话展》(杜依斯堡现代美术馆·德国杜依斯堡2002)
24、·《如何成就大师》(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25、·《艺术与战争》(格拉兹美术馆·奥地利格拉兹2003)
26、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假如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却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尴尬狼狈。
27、 是夜,又发现燃两枝白礼氏矿烛,更宜于写作。从此每夜双烛交辉,仿佛开了新纪元。深深感叹我以往凭一枝烛光从夏天写到秋末冬初,愚蠢使自己吃亏受苦。客厅里的旧式壁炉,调理不来,也许烟囱坏了,我怎么知道呢,向山民买来的并未干燥的松木,就是要熄火,即使烧着一会,也暖不进小书房来。其他上下六室,更冷。不是可以把书桌搬到客厅火炉边去吗,我一点也没有意识到这个可能性。书桌在书房里,就是在书房里。我只会披了棉被伏案疾书,诚不思桌子之迁徙。右手背起了冻疮,左手也跟着红一块紫一块——为了这三篇非博士论文。一个人上十次当,七次是自设的。
28、木心1927年生于浙江桐乡。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2年定居纽约。陈丹青的导师。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曾出版多部著作。
29、 不知自己的两个字被写了几百次。两个字接连不停地写,必然愈写愈潦草,潦潦草草,就不像了,唯我知道这歪斜而连贯的就是“竹”、“秀”。
30、 名字叫“竹秀”,奇怪叫“竹秀”。任何名字都一样。开始就知道这正是绝望的。这样的人,就因为这样……照片是托人转言,说我要离开杭州了,想有一张,结果很好,给了,背面有字,“竹秀敬赠”——在日记里说“想念你”也不恰当,想念什么。赞美亦无从赞美……后来,指后来这本日记中有两页:竹秀,竹秀,竹秀,竹秀,竹秀竹秀竹秀竹秀竹秀竹秀竹秀竹秀……以一页约三百竹秀计算,两页自然约六百竹秀。
31、我听她这样说,当下大喜:真的文学总算公道的!可是我的阳谋同时也就被点穿,我今天索性说说破:什么阳谋呢?请大家原谅:我写书,我出书,就是妄想建立一点可疑的知名度,借此勾引大家有朝一日来读木心先生的书。
32、站在乌镇西栅木心美术馆前,美术馆就立在水面上,蒙蒙烟雨中,倒影如画,宛如一座停泊水上的桥。美术馆的设计师是贝聿铭的弟子林兵,他的设计完成了木心最后的心愿。木心临终躺在病榻上,谈起他的美术馆,气息微弱地说:“风啊,水啊,一顶桥。”可是木心先生走了,没有看见他的美术馆有多美。
33、樊小纯,1987年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曾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担任编导,后留学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攻读社会纪录片硕士,2015年学成归国,继续纪录片导演和制片人的工作。
34、 木心的画作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是20世纪的中国画家中第一位有作品被该馆收藏的。
35、·《全国美展》(《泪水撒满丰收田》中国美术馆·北京1977)
36、读这部作品最大的感受就是感觉能和他面对面交流一样,能感受到他的思想是那么天马行空,书中他把他的的艺术思维发挥到了极致。
37、在馆中看见他在狱中的手稿。“文革”期间,他数次被捕入狱,三根手指惨遭折断。有一次,被关进积水的防空洞里,阴暗潮湿,不见天日,如同地狱。他把写检查材料的纸张悄悄节省下来,写满他的小说和散文。
38、故居与美术馆一路看下来,墙上的每一个字都仔细读,字字诛心,深到骨髓的智慧与忧伤。每一幅画都认真地品,无尽的孤寂与苍凉。我斗胆觉得真的理解他,眼泪是止不住的。
39、时光漫步不觉已过不惑之年。从艺也已三十余载,终不成器。年少轻狂,肆意生长,西行求法,浪迹天涯,故土难离,却也总不和时宜……想想归来也已十余年了。
40、·《融汇·拓新——海外归国艺术家绘画作品展》(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北京2012)
41、·《艺术的“中国世纪”来了吗》(《南方周末》)
42、-------------------------------------
43、·《陈丹青作品展》(香港科技大学艺术中心·香港1998)
44、诞生于情人节的树心也写了很多关于爱情的美妙诗。分享木心先生的10部作品、10部经典语录,静静领悟文学达人的魅力。
45、小说:《临街的窗子》、《婚假》、《夏狄的赦免》、《危险房屋》、《石佛》、《克里米雅之行》、《伐哀尔独唱音乐会》、《罗尔和罗阿》、《木筏上的小屋》
46、·《陈丹青归国十年油画速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7、木心确实是有能力的,但是他的水平与鲁迅等大师相比,世人如今对他的追捧和夸奖有些言过其实了。
48、 这本书的哲理是用了许多概念论证以及体系,但是带给我们的也只是一个方式和通往思想灵魂深处的一条道路,当我们读完这本书时,这条道路就要消失了,更多的是需要自己去寻找,去探寻这个异化了的世界。庖鱼及宾,告诉我们的是用自己所有的微博的东西来表达自己最真诚的心意,这大概就是木心先生首先想通过自己的文章和观点来送给读者的礼舞,它本身就是我们要学到的哲理,先生说的是对的,哪怕我们一无所有,但是我们在表达心意时,永远都是要真诚。